第13章(1 / 2)

加入书签

史氏的心里头还在想,老大媳妇倒是懂事,毕竟嫁了过来,这心就向着我们贾家了,以后倒是该对老大媳妇好一点。

贾赦看到这个礼单也惊讶了一下,他作为一个读书人怎么会不知道这些东西的价值,可贾赦也是个不懂风雅的主。又觉得这些东西要是保存到顾家,在千百年以后到还能成为国宝,要是在荣国府的库房里在放着,怕就要成为虫子的口粮了。他虽然不管事,但是荣国府存放这些东西的方法还是有点耳闻的。

而且贾赦心里还有着更为重要的事情,顾悕之三朝回门,在顾家也算是一件大事,顾悕之的姐姐顾悦之也会和雍郡王一起回魏国府。而雍正王朝是贾赦唯一从头看到尾的一部电视剧,贾赦又对里头的雍正帝实在佩服的紧。

这朝代虽然不同,就连皇子的数量也不一样,但是他媳妇儿跟他说过,红楼里貌似有一个坏了事的忠义亲王老千岁,据他推测这不可不就是暗指着太子将来会坏事么。那上位的还能是谁,还不就是连封号都这么霸气的雍亲王么?

荣国府虽然离魏国府比雍王府离魏国府还要近上一些,但是因为顾悕之和贾赦出门之前还得跟徐老夫人和贾代善夫妇请完安才能走,不比顾悦之两个婆婆都在宫里,所以倒是雍郡王和顾悦之早早得到了魏国府。

所以等贾赦到了魏国府以后就看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他的连襟,在他心目中连封号都显的很霸气的雍郡王正抱着他的胖儿子在魏国府的花厅里玩举高高的游戏,还时不时的给他儿子一个么么哒。

贾赦默默的收回了踏进花厅的脚,刚刚一定是他眼瞎了,传说中的雍正帝不应该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么?怎么还有这种操作,说好的抱孙不抱子呢?

其实这也不能怪雍郡王,他成婚多年还不容易得了一个嫡子,自然是爱之如珠如宝。更何况雍郡王打小亲情薄弱,养母养他是为了争宠,生母只会告诉他努力上进好给他挣面子,他的好父皇分给他的爱不过一点点。他就自然而然想让自己的儿子不再像他这样。

这厢李氏听了下人说四姑奶奶带了好几箱子的礼回来纳闷了一下,还想着莫非荣国府有人回了金陵所以才特意送了特产过来?不然谁家的回门礼能有好几个箱子?

等到李氏看到礼单的时候就更加迷茫了,她这小闺女明明在家看着也还好啊,怎么刚刚出了门子,就在回门的时候把她婆家的库房给搬空了?李氏也是打小的耳濡目染,自然是知道这些东西的正珍贵。

顾悦之和陆氏看着李氏的样子有点莫名其妙,可等到李氏把礼单子递给她们的时候,她们两也懵了。陆家也是一个世家大族,大祖辈积累下来的东西也不少,可书香世家么,最珍贵的东西还是书画,这些东西,有些就是连她们陆家的传家之宝的比不上。

顾悦之吓得拧了一下顾悕之的耳朵,她早就看出妹子不想嫁给贾赦了,不过这种事情只能旁敲侧击的劝。等妹子真真嫁入了荣国府,她刚要松口气,妹子就搞出这种大戏,她这妹子不会是想着让贾赦休妻吧。

“阿娘,姐,嫂子,你们放心,这是我婆婆亲自准备的礼,喏,看到最后一箱了么,这是我临出门的时候我婆婆特意又加上去的。”拿箱子全是孤本,不过荣国府保存的不怎么好,所以都有些霉掉,还有些被虫蛀了。

“真是你婆婆备的礼?”李氏等人明显不信,这要真是史氏备的,史氏怕是疯了吧。

“这还能有假”顾悕之看着李氏等人如临大敌的样子笑着给她们解惑“荣国府那边都还是比较喜欢金银之物。对这些不胜了解。”

“你婆婆不了解,你还不知道,”李氏气的点了点顾悕之的额头“这些东西真不能收,你……”

“阿娘,我再拿回去的话,那让别人怎么想?”

“那……我们这边先给你们收着,以后再给外孙子。”李氏犹豫了一下,就打算先给顾悕之收着,反正魏国府也是年年要晒书,甚至顾老爷子还会带着儿孙们修补书籍。这些到了他们手里,他们就没有不乐意帮忙保养的。

第32章 没有标题

自打贾赦中了进士又娶了妻以后, 贾代善和史氏的目光就转到了他们的次子贾政这边, 贾政只比贾赦小了两岁。论理贾政这会儿也应该定下亲事了,大户人家本来结婚的流程就多,哪家不是定了亲以后过个一年两年才成亲的。

可奈何贾政的婚事一直没定下来,这主要还是史氏看得上的, 别人看不上贾政,别人看得上贾政的, 史氏看不上。贾政虽是荣国公的嫡次子,可将来还是要分家出去的, 要是贾政本人有出息倒还好,将来有着荣国公的余荫无论是做文官也好, 当武将也罢,总还是个不错的结婚对象。

可惜的是,贾政本身也是个文不成武不就的, 本来么, 找上一个差不多人家的嫡次女, 也是可以的,诸如四王八公家的闺女,或者是金陵的老亲,知根知底的反倒是不错。但是史氏对这个二儿媳妇的要求十分的高, 本人得知书达理, 贤惠可亲, 既不能辖制了她儿子, 也不能由着她儿子胡闹, 更为关键的是这女子的颜色得好,他儿子喜欢好看的。

这对儿媳妇娘家的要求就更高了,希望两个儿子平衡是父母的通病,不患寡而患不均嘛,贾政既不如贾赦能袭爵在科举上也不如贾赦,这既然贾政硬件条件不行,那只能靠女方家里的条件来凑了。荣国府以后的人脉是要给贾赦这个长子的,史氏就希望这未来的二儿媳妇家中也得是高门大户,这高门大户的意思是指比荣国府还得在高一层的,且这儿媳妇的娘家得帮衬得了贾政的。

这比荣国府还得再高一层的人家满京城得找还能有几家,这还得看得上贾政的这可不是无限趋近于零么?更可怕的是,这贾政据顾悕之观察,简直更将来的贾宝玉一样,因着史氏的宠爱满屋子的漂亮姑娘,知心的丫鬟无数。这有心的人家一打听就能知道,有点体面的人家哪里乐意让自家的姑娘嫁给这种人。这万一一进门就替别人养儿子,可不是坑了自家的姑娘,谁家的姑娘不是宝贝娇养长大的。

史氏大把的银子撒给了官媒,只可惜的是,银子是撒下去了,这是却是连半点响都没听到,稍微催得急了点,人家官媒直接撂挑子不干的都不是没有。史氏倒是想拿着荣国府的权势压人,可这些个官媒都是平常跑惯大户人家的,往往都是嘴上说得好听,可内里却是一点事情也不肯干。

史氏刚刚听自己的手帕交讲,外头都是关于贾政的风言风语

“也不看看贾政是什么阿物,这家的姑娘也不好,那家的姑娘也不行,竟要配公主不成。”

“这荣国府是要拿贾政攀高枝不成”

虽然史氏心目中确实觉得贾政配公主也使得,可这话却也从来没说出口过,先如今这么被人嘲笑,史氏气的心口疼。可是贾政又是她最心爱的儿子,还能怎么办,可不得咽下这口气,一边替贾政寻摸好亲事,一边督促贾政上进。

这会儿顾悕之刚刚来给史氏请安,史氏就盯上了顾悕之。先是问顾悕之有没有什么手帕交啊什么的,尚未婚配的。得知没有之后,又让顾悕之带信给顾悕之她姐雍郡王妃,帮着张罗相看。

史氏想着,好歹雍郡王妃也是嫁入了皇家的,这见识的人也比她们寻常的要好些,万一就给寻摸上一个不错的呢。史氏心里更有着一个想法,要是雍郡王妃真给寻摸上一个公主呢,她可是听说雍郡王有个同母的嫡亲妹子还没出降呢。她的政儿本来就是将来有大出息的,做上驸马爷不是不可能。

顾悕之嘴上答应的都是好好的,可是这些事却半点没往心里去,让她姐姐去给她的小叔子寻摸亲事,这叫什么事,更何况,因着史氏的搅合,贾政在京城上流婚姻市场的名声她也不是没听过,更有着史氏的超高要求,何苦去惹一身骚。

史氏见儿媳妇都附和了,说着说着又想到了这个儿媳妇的娘家可是出了名的好读书,又记得听贾赦说过,那个出了好几个状元的山阴书院的山长就是顾悕之娘家的堂叔。山阴书院是出了名的难进,贾赦当年也是考中了举人以后才进去的。荣国府虽家大业大,可要让贾政这个半个功名都没有的人进山阴书院也是件难事。

当然这主要还是贾家的人脉都在军中,要让贾政去军中建功立业倒不愁没有门路,可一则贾政都这么大了,习武可都是打下开始练得筋骨,二则别说是史氏了,就连贾代善都舍不得让二儿子去吃这种苦头,更何况,现在天下太平的,从军也难出头。

“赦儿媳妇,我仿佛听说过你娘家有个堂叔是山阴书院的山长?”

“您说得是我顾逸堂叔吧,他倒是我滴滴亲亲的堂叔,只不过,您也知道,我祖父当家离家跟着先帝爷起事,我的伯祖父也就是顾逸堂叔的父亲,就说不认我祖父这个弟弟了,现如今我们两家也没什么来往了。”

顾悕之听着史氏提起山阴书院就知道史氏打什么主意,还不就是想让她托她堂叔把贾政弄进山阴书院。要是贾政真的本人有才华,这关系顾悕之托了也就托了,可奈何贾政本人就是个假正经。更何况,整部红楼,贾政几乎算得上是顾悕之最讨厌的人之一,顾悕之怎么可能替贾政去托关系。

况且,顾悕之他们家和留在杭州府那一支在明面上可是真的关系不好,史氏就算是派人去打听,也打听的出来。当然这不过是明面上的关系。

史氏皱着眉头听顾悕之说完,这赦儿媳妇前几天看着倒好,可怎么一到想让她做点事情就这么多推辞。难道政儿好了,还不会提携着他大哥,着赦儿媳妇怎么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顾悕之:提携不起,提携不起

“太太,您也知道我娘家都是写书呆子,再往上数几代,我那娘家也不是没出过状元,要是读书的法子也不是没有。”

史氏正不高兴着,嫌顾悕之不肯尽心尽力帮衬小叔子,这就听到了顾悕之说读书有法子。她就知道,读书铁定是有什么法子,可那些就穷翰林们都喜欢藏着,在才叫她的乖儿子到现在还没个功名。

“这读书啊,孔老夫子,哦也就是他们说的孔圣人,有句话叫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还有句老话,叫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顾悕之抿了口茶,顿了顿,她怕史氏理解不了,又怕解释太多反而惹人怀疑,索性就等上一会儿再说。

史氏听着顾悕之的话她虽不大懂里头的意思,可这大致意思可不就是要多读几遍么?这法子谁不知道啊,还用得着她来说。

“这多读几遍,可不是笼统的随便读上几遍就够的。这是我娘家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方子,叫做百二十遍读书大法,说是每篇文章啊一次性读上一百二十遍,而且啊,每次都得大声的念出来。”顾悕之删删减减把以前看小说的时候看到过清朝皇子读书得读一百二十遍的法子说了出来。

“您可别不信这个方子,这要不是政兄弟是我家大爷的亲兄弟,我也不会把家里的法子说出来,,这可是从前朝宫里传出来的秘法子,您可别到处说啊”顾悕之生怕史氏不信,又特意补上一句。

史氏这会儿倒已经不是不信了,而是太相信了,已经开始担心贾政受不受得了了。和顾家结亲前,她也使人打听过,自然是知道顾家从前朝起中进士的人就颇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