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2 / 2)

加入书签

迎璟闭眼:“我不知道。”

“你觉得学校会怎么处理?”

“我不知道。”

祈遇看着他的状态,有点不忍心了。缓了缓,还是问出最关键的那一个——

“宁总那边,怎么说?”

迎璟这一次,连“不知道”都不说了,只是沉默地摇了摇头,然后低垂眉眼,不想让他看到自己的情绪。

哪有怎么说,她连一个电话都没再打来过。

迎璟握着手机,这两天来,无数人给他打电话。系里、教导处、副院长、软件公司、工程师……唯独没有她。

“那我们的项目三期,开学之后,还做吗?”祈遇问得没什么底气,最后三个字,声音都小了下去。

每一秒的等待,宛如世纪。

就在他以为等不到答案的时候。

“做。”迎璟说。

“必须做。”

———

“宁总,半小时后,风控部开会,王副总让我来问问您,有没有时间参会?”周沁进来向初宁汇报,小心翼翼地看她一眼。

初宁还穿着昨儿上班的那身衣服,看这样子,她应该是一晚上都在办公室。

周沁瞥了眼办公室的门,是关紧的。

才继续说:“这个会,王副总是有备而来。风控部主持,财务、销售、法务都会参加。”

初宁头枕着座椅,掐了掐眉心。

她当然清楚,这无异于一场鸿门宴。

宁竞投资在前年差点夭折于金融危机之中,之后在冯子扬的帮助下,完成a轮融资,资方供给大头是启明实业,也就是魏启霖的公司,他占据32%的股份,冯子扬18%,而王山是魏启霖的人,这个老将,行事风格趋于保守、稳健。对初宁一意孤行投资迎璟的事儿,已经颇多不满。

此刻,怕是没那么容易过关了。

初宁心里一阵叹气,坐直了背脊,说:“回复王副总,我会准时参加。”

不出她所料,会上,以风控部首先提出质疑,将迎璟这次的突发事件作为契机,长篇大论,从各个角度阐述了项目的不确定性。紧接着,财务、销售、技术各抒己见,话是温和绕弯,实则意见统一——

停止项目投资,及时止损。

这几个部门,刚柔并济,唱红脸的,扮白脸的,像是早就提前预演过一般。

王山最后总结意见,温和的表情如同一尊弥勒佛。

“宁总初始的发展定位与计划构想是非常正确的。公司需要转型,需要结合市场热点,需要迎合国家的政策倒向。选择科研技术领域的投资,我个人也十分赞同。那么,好的项目便尤为重要。航发虚拟技术,是一个很新型的行业,宁总的眼光,还是很准确的。”

“但是,这个行业的客观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普及度不够,市场关注度不够,国家的2025计划里,对这一块的扶持也表现平平。咱们再深入一点——它的市场,太狭窄。大家知道,军工企业,多数仍是国家垄断。它们的技术研发、采购,可以说渠道单一,想打通,太难。”

“呵呵,话说得有点儿大。”王山笑眯眯的,说:“实在点的,昨晚出的这个事儿,c航那边,已经联系过公司,初步交涉,如果损失太严重,无法挽回,我们一样要承担部分费用。”

话尽于此,王山说了八分,形势已经很明朗。

剩下的两分,抛给了初宁。

所有人都看着她。

空气里的每一分安静,都是对她的施压。

初宁面色淡然依旧,多年的摸爬滚打,这点定力的伪装还是练得娴熟。

她说:“项目的推进,一直是我在负责,这一次,团队出现这样的失误,我也觉得很意外。大家的观点都有理有据,我个人也赞同。但,任何一个项目的成功率都是无法先知的。只有在进展中,去分析、判断、改进它的路线。抛去这次意外不谈,我认为,这个项目从立项之初到现在,无论是技术、还是进度,都可圈可点。”

她这番话说得很有试探性。

语气平平,客观,同时暗暗留意所有人的反应。

王山的不悦,已经写在了眉间。

初宁亦不动声色的挪回目光,顺了他们五分意,说:“通过评估之后,我会依据评估报告,再慎重做选择。”

散会。

待人走,王山叫住初宁:“宁总,谈谈?”

周沁给两人沏满茶水,然后带上门。

王山喝的是大红袍,初宁的是一杯温开水。

王山喝了一口,开门见山,说:“魏总已经和我交了底,让我给你传句话,这个项目,他要你放弃。”

不是建议,不是选择,而是必须。

初宁没说话,端起水杯,抿了一小口。

“这个项目的前景不容乐观,投资不是做慈善,回报率,能赚钱,才是根本。”王山说:“小宁,你在这个年龄层的年轻人里,的确非常优秀。我作为叔伯,还是劝你一句,别意气用事。拣起你平日的理智,权衡利弊,你好好考虑。”

“魏总已经在与那支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团队接触,对方也很有诚意。如果没有意外,这将是启明实业拓宽投资领域的第一步棋。而且,他有意让你参与进来。将宁竞投资,往这方面转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