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二章 开封府尹(1 / 2)
次日清晨,李延庆带着几名随从前往吏部办理手续,随即吏部侍郎梁书陪同他去开封府职。
开封府官衙李延庆很熟悉,在西角楼大街,原来御史台的隔壁,原开封府尹王鼎去了太原,目前开封府日常事务由少尹张恽暂时负责。
宋朝的开封府尹和唐朝的京兆尹一样都是出了名的短命官,很少有人能任职满一年,主要是京畿重地,极易得罪高官权贵,在历史的宋钦宗时代,开封府尹又叫十日官,一般当十天得换人。
李延庆的前任王鼎居然当了两年的开封府尹,也主要是他的后台较硬,有梁师成给他撑腰,虽然有不少人想动他,但最终都被梁师成压下去了,使他成为开封府历史较长命的一任府尹。
梁书陪同李延庆抵达开封府,少尹赵辉亲自带领判官、掌书记、推官、府院、六曹等等二十几重要名官员迎了出来,任命在之前已经下达,现在主要走一个程序。
众人寒暄几句,梁书再次宣布正式任命,便告辞走了,赵辉笑着给李延庆介绍一众官员,判官唐寿,掌书记丁远扬和赵温,还有四名推官以及一群六曹官员。
李延庆和众人一一见面,便在张恽的陪同下来到他的官房,开封府衙门占地倒不小,足有一百余亩,四周有高墙,其实大部分都被明礼院占据,明礼院也是开封府的科举考场,举行发解试之地。
其余官衙重地包括大堂,议事厅,推判院、府院、六曹院等等,以梅花堂为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城营、英武楼、寅宾馆等五十余座大小堂院。
李延庆的官房位于梅花堂,左右有两座辅院,是左右少尹的官房,开封府有两个少尹,张恽是左少尹,还有一个右少尹聂山,他正好到陈留县公干去了。
梅花堂又叫内堂,是一些重大案件的复审之地,在内堂背后有一座小院子,这里便是府尹和他的幕僚办公之地。
李延庆的两名心腹幕僚,莫俊去了巴蜀,应该会跟随李延庆父亲一并返回京城,而刘方则跟随王贵去了陕州,协助王贵处理军务。
目前李延庆身边没有一个适合的幕僚,不过曹俨给他推荐了一名曹府远房子弟,明天会随他一同前来开封府衙。
赵辉是个四十余岁的年男子,看起来倒是精明能干,他是王黼的心腹,前任少尹张恽因种霖一案获罪流放岭南后,王黼的手便伸进了开封府。
“咱们开封府可不是只管辖京城,开封府下面十六县都是咱们的管辖范围,像开封、祥符、尉氏、陈留、雍丘、封丘、牟等等等等,当然,最难管还是开封县,谁让它是京畿重地呢.......”
赵辉热情地给李延庆介绍开封府的情况,李延庆却显得有些心不在焉,负手打量他的官房,他的官房布置较简单清爽,一套宽大的桌椅,靠墙两架书橱,旁边一只放置书的手柜,正前方有两把客椅和小桌,墙角一座香炉,别的没有了。
其实开封府尹没有什么事情,鸡毛蒜皮的小案子轮不到他审,一般是推官来审案,掌书记负责书,判官负责核对,如果遇到较重大案件,也是由少尹出马,府尹要么是亲王兼领的虚职,要么是只管大事,象民夫征发、漕河疏通以及各种章程制定等等,日常的府衙之事都是由少尹负责。
若京城出了大事,那开封府尹负责背锅,皇帝震怒,直接是免府尹之职。
像包拯诸多审案伸冤的故事,其实并不是发生在他权知开封府之时,更多是发生在他出任地方官和御史丞之时,作为开封府的主官跑去审案,有点不务正业了。
赵辉见李延庆有点心不在焉,并没有听自己介绍,便有点尴尬地笑道:“不知道府尹有没有带幕僚,若没有的话,卑职可以推荐。”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不用了,我的幕僚明天会来,我倒要问一下,开封府有多少军士?”
“目前有五十四人。”
“有定额吗?”
“倒没有定额,多时一百余人,少时也有六七十人,现在天下清明,所以只有五十四人。”
李延庆哑然失笑,“是因为现在天下清明吗?”
赵辉有点尴尬,“其实是因为朝廷朝廷财政拮据,不得不压缩下吏,去年和今年捕快和军士先后裁减了百余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