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名单风波(1 / 2)

加入书签

知政堂内坐满了数十名高官,当李延庆走进大堂时,大臣纷纷起身欢迎摄政王到来。

李延庆笑着摆摆手坐下,“各位同僚请坐。”

大臣们坐下,李延庆走到述职台前,这是为了方便地方官员向知政堂述职而专门设置,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演讲台。

李延庆很自然地站在台前,对众人笑道:“刚才高相公让我给大家说一说战况和以后的计划,我在嘉兴府时看了一份《早报》,面刊登了河北战役的详细的经过,大致差不多,但一些细节略有出入,如报说河北金兵都在我的精心算计之,逃不出我的掌心,其实也并非如此,象完颜宗辅的三万军,我得到消息时已经晚了,还是多亏吴阶将军用计将他们诱入河间城,才得以实施火计,回头枢密院的军报会出来,大家都可以看一看。”

“那能不能请摄政王殿下说说后续战争?”范致虚问道。

这才是百官们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坐在这里的真正原因,作为朝廷,需要了解军队的下一步的行动,之前的北伐之战,李延庆已经提前做了全面阐述,他们都很清楚,那么北伐战争结束后呢?

李延庆明白大家的想法,他不慌不忙道:“事实北伐战争还没有结束,宋军现在正围攻燕山府,大家别忘了,燕山府曾经也并入了大宋,后来被金兵夺走,只有夺下燕山府,我们北伐任务才算圆满结束,至于接下来我们要不要继续和金兵作战,一方面是看金兵是否反攻,另外一方面也要看我们自己的国力承受,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必须进行最严厉的贸易封锁,不能让金国从大宋的得到一点战略物资。”

“摄政王殿下有没有具体的方案?”

李延庆摇摇头,“具体的方案还没有出来,现在只有一个思路,不过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我的目标是彻底灭亡金国,铲除这个长在我们后背的毒瘤和隐患。”

停一下,李延庆又道:“大家也不要把金国想得那么可怕,告诉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战争,金国的国力已经消耗殆尽,它现在只是一个一百余万人的部落,国力甚至连西夏都不如,如何能与我们大宋几千万人口抗衡?一旦金国的大梁断裂,整个金国会朽屋一样迅速坍塌,让大家目瞪口呆。”

...........

在李延庆回来的第二天,知政堂便通过了一个决议,向天下民众募捐军费,募捐号召放在《早报》的头版头条,同时承诺,对一些有重大的贡献的捐献者,不仅将授予勋官,将来还会给予土地或者牛羊补偿,并明确了最低补偿标准,凡捐钱一贯者,可奖羊一只,捐钱五贯者,奖励土地一亩。

朝廷同时下令在各州县建立募捐点,募捐号召首先便点爆了临安府,在临安城二十三个捐钱点前都排满了长队,百姓踊跃捐钱,以三五百最多,而一些富商大贾也慷慨解囊,宝妍斋东主李大器捐银五十万两,轰动了全城。

连官员们也纷纷捐钱,李延庆身先士卒,捐钱一万贯,相国范致虚捐钱五千贯,高深和曹俨也是五千贯,郑望之和李纲各捐两千贯,其他官员大都在千贯以下,数百贯、数十贯不等。

短短十天内,仅临安一城便捐钱超过一千万贯,《早报》特地出了一份募捐特刊,将前五百名捐钱者刊登出来。

入夜,李延庆坐在自己的书房里慢慢翻看《早报》特刊,这里面其实有很多有用的信息,看怎么挖掘了。

这时,妻子曹蕴端了一碗茶进来,李延庆眉毛一挑问道:“青儿和她母亲怎么样了?”

曹蕴点点头,“毕竟是母女,血脉相连,青儿已经和她说话了,我估计生了孩子后,两人完全和好了。”

“既然如此,让她母亲搬进府来,一个人住在外面也怪可怜的。”

“夫君放心吧!我会安排好。”

曹蕴将茶放在桌,见丈夫在看募捐的报道,不由笑道:“这些天每个人都在说募捐,耳朵都听起老茧了。”

“那娘子有没有捐?”

“去!我们不捐,你那一万贯钱是哪里出来的,不是我们几个拼凑起来的吗?连阿莲都把自己的五十贯体己钱捐出来了。”

“恩!这孩子懂事,璞儿捐了吗?”

“他当然也捐了,十贯钱都捐出来了,也很懂事吧!”

李延庆笑着在她臀轻轻拍了一下,“深怕自己儿子得不到夸奖!”

“那是当然!”

曹蕴索性撒娇一样的挤坐在丈夫身边,和他一起看报纸,“我看你看了好几遍名单,这名单有意思吗?”

“蛮有意思的,你看看这个捐钱第二名,泉州船王郑荣泰,捐十万两银子,多少年没听到他的消息了,原来他在泉州。”

“夫君认识他?”

“当然认识,当年考解试,他坐在我隔壁,我亲眼看见他作弊,后来成了我的好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