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1 / 2)
其实二皇子气数早已尽了,如果陆时卿有心,动动手指便可将这块中空之木推倒,但他一直没这样做,反倒有意留此人在朝中起起伏伏,目的便是为了维系三个皇子间的平衡。
倘使二皇子倒台太快,平王的精力就将全都集中在郑濯身上,后者也会因此增添暴露的风险。唯有二皇子跟平王彼此制衡牵扯,郑濯才有足够的余地喘息,在安稳的环境里一步步丰满羽翼。
但这回,徽宁帝大概真要对二皇子失望,决心踢开这个儿子了。朝中格局一变,三角平衡倒塌,必将酝酿出一场大动静。
郑濯闻言无奈一笑:“我可能操之过急了。”
陆时卿摇头:“兵来将挡,你也是迫不得已。”他说罢起身准备告辞,指了下来时带的一个小药匣,“不扰你了,这些是元家上好的伤药,我从赐娴那里讨来的,你好生用着。”
郑濯觑了眼匣子,虚弱地扯出个笑:“你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
陆时卿没答,回他一笑,心道元赐娴的月信也该完了,看她最近好像在悄悄筹谋什么坏事,他说不定都是快当爹的人了,当然应该稳重大气一点。
这样想着,他离去的步伐慢慢轻快起来,随风飞舞的袍角压也压不住。
郑濯目送他离去,也不知他有什么高兴事,清醒了下招来陈沾问:“我那天昏迷以后,马车里没生什么岔子吧。”
陈沾踌躇了下道:“您先说梦话讲了小时候摔下假山的事,后来又将县主错认成了薛才人……这两件算不算?”
“……”郑濯脸皮一抽,一个激灵差点扯开了伤口,痛得吸了口气,然后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我真这么干了?”
陈沾点点头,为难地说:“您还攥着县主的手不肯放呢。”
郑濯低头尴尬地看了眼自己的手掌,抽了一下嘴角。
陆时卿瞧完兄弟俩的伤势,回头便入了大明宫向徽宁帝禀报。
他不在府上,元赐娴便窝在房中,跟陆霜妤头碰着头,一道研究从西市淘来的几件宝贝器物,其中好几样都是出自西域机关大师之手的锁器,金银玉制的铐链或者铐环。
陆霜妤虽觉新奇,却不免奇怪,眨着眼问:“嫂嫂,你买这么多锁器来是要对付谁呀?”
“当然是你阿兄了!”元赐娴正拨弄着一个铐环,一时嘴快就把实话溜了出来,说完脸皮子一僵,微微泛起点红晕来。
幸亏她这单纯的小姑子并未听明白究竟,一头雾水道:“阿兄犯了什么事吗?”
元赐娴“呵呵”一笑:“没有没有,就是……”她脑袋转得飞快,迅速接上,“就是吧,你阿兄睡相不太好,半夜老弹腿踹我,我给他铐住,他就安分了。”
“啊?”陆霜妤讶异出声,“阿兄居然是这样的人!”
“是啊,我也没想到。”元赐娴说完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陆时卿啊,为了保住你妹妹这颗清白的赤子之心,对不住了。
小剧场:
长安晚报头条:震惊!陆探花在床上竟是这样的混账!
怂怂:今天出门,大家都喊我陆老弹,说是因为我在床上老弹腿,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第90章 090
俩人继续脑袋碰脑袋, 研究锁器的机关。见陆时卿迟迟不归, 陆霜妤肚腹空空之下忍不住问:“阿兄怎么还不回?我都饿了。”
元赐娴看了眼窗外高悬的日头,答道:“他去探望二皇子和六皇子伤势,这会儿说不定刚面完圣, 你饿不住就先去吃两块糕子垫垫肚子。”
“两位皇子出了什么岔子?”
陆时卿平日里不太跟妹妹和阿娘提朝堂事, 元赐娴正要解释,张嘴却是一顿, 怪道:“哎,不对啊。端午那天你也去了曲江,不晓得他俩遇刺的事?”
那天曲江边的动静可不小。陆霜妤虽少涉政事,比起旁的无知百姓,却起码是认得郑濯和郑济的。
陆霜妤闻言神色一滞,突然起身道:“我去吃糕子。”
她说完就跑,没来得及出门就听身后一声“站住”,只好扶着门框缓缓回头, 瘪着嘴看向元赐娴。
元赐娴朝她敲了敲桌板道:“回来说清楚。”
她半步半步地迟疑着往回走, 边说:“我本来是在曲江的,后来觉得赛龙舟无趣,就去了别处逛。”
元赐娴不信这说辞, 正准备继续问,忽听三声叩门响动, 道个“进”字,就见是陆时卿回了。
他瞧见她桌案上一堆亮闪闪的锁器,神情略一波动, 却故意像看不明白似的撇过了头,也不多问,只看着她说:“用膳了。”
陆霜妤忙像抓着了救星似的道:“对,嫂嫂,阿兄都回了,咱们赶紧用膳吧。”
元赐娴觑着她摸摸下巴,饶有兴趣地问:“你先说清楚,端午那天究竟做什么去了?”
陆时卿闻言终于看了妹妹一眼,见她绞着手指不答,脸色一沉道:“你嫂嫂在问你话。”
陆霜妤心中苦涩,揪着脸看了俩人一人一眼,哀叹一声道:“……我就是在曲江边碰上个弱质书生,看他被人差点挤下水去,行侠仗义了一把,然后学嫂嫂一样不留名地走了,没想到竟被他追了一路,非问我姓甚名谁,说来日好报答我。”
陆时卿略一挑眉:“然后呢?”
“他跟牛皮糖一样黏着我,我到了府门口还甩不掉他,只好骗他说,我是咱们府的丫鬟,叫红菊。结果……”她说到这里脸色微微胀红,眼看着快哭了,“结果这个书呆子现在天天递信给咱们家小厮,要他们转交给红菊。”
元赐娴嘴角一抽。小丫头这是撞着桃花惹事了啊,难怪不敢跟宣氏和陆时卿讲。
她问:“那红菊是谁?”
陆霜妤更想哭了:“是咱们家后厨帮事的。”身形大概有三个她那么大吧。她估计是瞒不了多久了。
既是说了出来,她也干脆跟兄嫂倒倒苦水,过来拽着元赐娴胳膊道:“嫂嫂,你不知道这书呆子的文章有多酸。说什么,他曾道古之‘贤贤易色’意为大丈夫重德而不重貌,后得人指点,才知自己的目光是多么短浅狭隘。如今见过我,更晓得了当时那位圣贤所言不虚。他说,不曾拿起,便谈不得放下,我是他这辈子遇到的,第一个想拿起来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