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八一章 中国的鲍勃迪伦四更(2 / 2)

加入书签

……”

很伤感的一段回忆,大家的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段画面,李建国和自己初恋的女友一起渡过快乐的少年时代,但可惜两人因为各种原因没法走到一起,他给不了初恋想要的生活,现实太残酷,他只能远远看着初恋成为别人的妻子,自己再默默送上祝福。

好多人都感动了,旋律忧伤,歌词忧伤,唱的也忧伤,歌声中的感情非常充沛,李建国沙哑的声音与之完美契合,这首歌表演得天衣无缝!

啪啪啪!

一个人开始鼓掌,带动了所有人一起鼓掌,观众们欢呼起来,将掌声送给李建国,感谢他将大家带入到美好的回忆中,有点小忧伤,也有点小感人。

杨安当仁不让,第一个开口点评:“不得不说,这首原创歌曲确实打动了我,歌名叫什么?”

李建国笑得很开心:“《回不去的美好》!”

杨安笑了:“很不错的名字,你应该知道,我的吉他老师是校园民谣之父刘峰老师,我弹吉他就是从校园民谣开始的,这首《回不去的美好》,我感觉到了那种熟悉的味道,让我此刻的内心跟着共鸣,跟着一起激动起来,你打动了我。非常不错!”

全场鼓掌,李建国站起来鞠躬,表示感谢。

杨安继续问道:“你平常业余爱好就是弹吉他,做原创吗?”

“是的,工作之外的时间基本上都用在这上面。”

“主要是做校园民谣创作吗?”

“不是,我什么音乐都能接受,也尝试过,摇滚,流行,rap,民谣,都会一点点。”

哗!

全场哗然,这位大叔厉害了,这是全能歌手啊!

许静蕾在一旁笑起来:“十年后的杨哥儿……”

哈哈哈!

观众们哄笑起来,何炯笑得拍桌子,李建国呵呵傻笑,杨安一下子愣住,长叹一口气,哭笑不得,俯首称臣,妈蛋,我十年后也比这位大哥长得帅好不好!

笑过之后,杨安说道:“摇滚歌曲有没有创作过?能不能唱几句听听?”

李建国很显然是有备而来,拿着吉他拨弄两下,回过头对着马鑫点头,马鑫手里拿着一些伴奏碟片,放下摇滚歌曲的bgm,只有鼓点,旋律和节奏由李建国自己掌控。

慷慨激昂的鼓点声传来,李建国把木吉他变成了电吉他,左手手指飞快变化着手型,右手或弹,或拨,或扫,或切音,一段绚丽的solo呈现在观众们面前,引起全场惊呼。

全场嗨翻了!

李建国直接怒吼起副歌部分,这是一段向命运咆哮的歌曲,抗争不公平,不愿意对命运低头,能听出他歌曲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

杨安心中相当震惊,又听了rap和流行,李建国能迅速改变风格,将自己的原创歌曲弹唱出来。

“相当厉害!”

“这些歌都是他原创的?真不错!”

“十年后的杨哥儿,这说法一点都没错!”

“别捧我,在一点上,我不如他。”

面对何炯和许静蕾开心的调侃,杨安正色说道:“我也是歌曲创作人,我知道一首歌有多么难创作,歌词的涵义和韵律,旋律和感情的结合,好多时候我们创作一首歌,要修改好多遍,返工好多次。而且你们发现没有,李大哥的歌词都具有诗意,充满感情,还富有哲理!”

有没有这么神?

何炯和许静蕾都有点不太相信,杨安问道:“李大哥,我想问一下,你对目前的生活满意吗?你的梦想是什么?”

李建国笑道:“我对目前的生活还比较满意,不过我想等我女儿大学毕业后,我再辞掉富士康的工作,专心创作音乐。我的梦想是,用歌声来表达我的人生态度,体现我内心的想法,用我的眼睛来观察这个世界,让我的歌曲给大家带来思考和共鸣。”

全场鼓掌,这位42岁的工厂技工非常有想法,而且能坚持下来,这一点太不容易了。

杨安一直在鼓掌,唏嘘感慨了半天,何炯知道杨安起了惜才之心,先试着问一句:“杨哥儿还有没有要说的?”

杨安想了想,说道:“我最后再说一点,美国有位民谣诗人,鲍勃迪伦,今年已经70多岁了,他以一个音乐人的身份,拿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诺贝尔史上从未有过的事情。鲍勃迪伦五十年来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音乐之路,从不媚俗,从不在乎社会主流,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用音乐来表达自我,用歌声唱出反战,呼吁民权等等,用诗歌般的语言唱出讽刺愤慨,让人发醒的歌曲。也许李哥,我,还有许许多多歌曲创作人一辈子都达不到鲍勃迪伦的高度,但我们还是要学习他这种精神,我认为这才是我们音乐创作者的灵魂!”

全场长时间鼓掌,李建国更是唏嘘感慨不停,从高脚凳上走下来,站在舞台上对着杨安长时间鞠躬。

古代有高山流水的典故,知音难寻,人要是有一知己,这是最大的幸福。

李建国就是这样,他背后还有很艰辛的故事没有说出来,他这些年因为追求音乐之路浪费了不少钱,他的怪异行为让他失去过多次晋升机会,丢掉了几份好工作,不得不在30多岁进工厂打工,家里人不理解他,同事们觉得他很怪,他一路走得很艰难。

杨安就是他的知音,他觉得自己能被杨安赏识,已经死而无憾了。

下面进入表决环节。

……

ps:10月改成2更,是我自己状态不好,到了瓶颈期,正在努力调整。“哈利波特yy“同学打赏了1w,按照惯例要加更,原来是3更保底打赏再加更,现在2更保底,就4更吧,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