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悲哀(2 / 2)
陆荣廷联系蔡锷不果,转而联系唐继尧,现在的唐继尧实力并不强,但是也不会太弱的,还是有一定的战斗力的,唯一可惜的就是没有将蔡锷拉到自己的这条战线上。
蔡锷心里清楚要是和陆荣廷联盟的话,无异于是与虎谋皮的,在知道了陆荣廷的目的之后,蔡锷果断的没有和陆荣廷接触。
陆荣廷现在已经断了那种问鼎中原的心思,他就是想要做一方土皇帝,他现在只想要做广西以及广东西部的土皇帝,他知道自己跟张一凡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存在。他拉拢唐继尧为的就是要自保的,没有其他的意思。
蔡锷不同,他清楚自己的位置,他在等待张一凡和袁世凯分出胜负,其实他更加的希望自己国家不要发生内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的局面的。
陆荣廷那种明显是拖延国家统一时间的事情他是不会去做的,但是他也不会攻击陆荣廷或者是唐继尧,他就是要将云南看好了,等待国家统一的时候,云南不是饱经战火的省份而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地区。
中国人的形势,并不是日本人关心的,他们现在关心的是要怎么报复张一凡,他们是绝对不能容忍张一凡将他们伟大的海军击沉的事实,日本民众在愤怒了,甚至爆发了很多的示威游行,他们要求政府要给予坚决的回击,他们要求政府一定是要给中国人一个狠狠的教训。
日本政府自然是不会想民众那样的冲动的,他们也是无法容忍自己的军舰就这么被中国人击沉了,而且还是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击沉的,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他们更加认清事实,事实就是现在日本人的海军面对张一凡的空军没有明显的防空能力,而自己日本的空军没有到达中国地面作战的能力,现在日本在中国还没有空军基地的,那么日本拿什么对付中国福建的空军呢。
日本高层知道,现在想要对付中国福建那是不现实的,自己可以封锁福建,可是却没有办法攻占福建,不过虽然是这样的,可是他们也必须要照顾日本民众的情绪,所以出兵变成了必须,出兵示威是必须的。
而宣战是万万不能的,日本人这个时候并没有战胜中国的能力,所以日本人的出兵变成了一种示威,一种安抚民众的手段。
日本很快就对这次事件或者说战斗做出了回应,他们宣称中国人无故将他们的军舰击沉,要求中国政府一定要惩治罪魁祸首,将罪犯交由日本人来处理,不然的话,日本将出兵中国,到时候中国势必是要蒙受战火的,他们希望中国政府不要为了一部分而置国家于不顾的。
日本人清楚这一番近似通牒的通告不会收到实际的效果,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就是居然在中国的国土之内,不少报纸上赫然刊登出要求中央政府将张一凡等一干战争贩子交由日本人来处理。
这些人究竟是由袁世凯唆使的还是说就是那些人的本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袁世凯并没有就这件事情向张一凡施压,也没有表现出屈服于日本人强权的要求之下,要将张一凡交出去的意思,反而是在这个问题上力挺了张一凡。
袁世凯的力挺并没有改变那些在报纸上刊登要求交出张一凡的呼声,他们每天都在听到日本人的出兵的倒计时,他们每天都在想日本人的海军和陆军是么多么的厉害,那些帝国是多么多么的厉害,他们相信现在中国和那些洋人打仗的话,即使侥幸赢了一回半回的,也是绝对没有好处的。
他们非常肯定那些洋人是要讨回去,你看这步日本人就要出兵了。你说你张一凡打东洋人做什么呢,你不知道东洋人是惹不起的吗,你这不是要招致祸害吗。
日本人出兵已近是迫在眉睫了,他们现在已经开始痛骂张一凡了,声色俱厉的骂着,他们俨然就是为国为民的,忧国忧民的,而至于张一凡则是已经到了近乎祸国殃民的地步。
他们在恐惧日本人,他们觉得自己是打不赢日本人的。
然而在舆论上更加压过他们的是那些叫做愤青的声音,他们言称中国必胜,言称如果日本敢同中国作战的话,那么自己不惜上战场的人。
而绝大多数的国民他们选择了沉默,他们希望自己的国家可以胜利,可是他们又没有那种信心,他们在惴惴不安,没有那种愤青的慷慨激昂,也没有那些卑躬屈膝在洋人脚下的悲哀,恐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