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2 / 2)

加入书签

而更吃亏的在于之前古巴的经济是同美国牢牢挂钩的,就是向美国出口初级农业产品换取美国的高价工业产品,被剪羊毛什么都不说了,更要命的是这种挂钩关系太过于紧密了。一旦美国中断了同古巴的经济关系,古巴的这些农副产品几乎都不知道该卖给谁了。

美国人经济封锁古巴,连带着被美国控制的大部分美洲国家也对古巴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当然,就算不采取相同的策略,这帮国家也不会给古巴好脸色,因为整个拉丁美洲的经济结构跟古巴都差不多,大部分都是靠在国际市场上出口农副产品过日子,少一个古巴抢饭碗,说不定拉美那帮逗比还高兴得要死呢!

不相信?就举一个例子吧,看看阿根廷,这个国家在二十世纪上半页可是妥妥的发达国家,靠出口牛肉大发特发,可是到了二十世纪末阿根廷真的只能哭泣了,因为这货从发达国家发展成了发展中国家,真心是让人目瞪口呆。

言归正传,卡斯特罗闹革命的根本目的还是让本国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但现在随着美国拉起的封锁线,别说过好日子了,恐怕连日子都要过不下去了。想要摆脱被动的局面,卡斯特罗就必须找到新的市场。

而卡斯特罗首先就瞄上了苏联,在他看来老大哥无论如何都应该拉古巴这个小兄弟一把。只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虽然俄国人的口味比较重也蛮喜欢油腻的甜食,但是苏联全民消耗蔗糖的量也不可能无形中增大的,而且古巴的蔗糖好是好,但是千里迢迢从加勒比海运到苏联,这个运费也是不低的,无形中成本就被摊高了。

至于烟草,古巴的雪茄也是真的顶呱呱,但是古巴的雪茄也不便宜啊!对于苏联的烟民来说,还没富裕到将上等的古巴雪茄当普通香烟抽的程度。

这么说吧,苏联的消费能力是比较特殊的,全民基本上消除了饥饿,实现了温饱。但是传统意义上的中产阶级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不光不能像美国的中产阶级那样买得起小汽车,甚至在生活消费上也是差美国一大截。就比如现在苏联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摩托车,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以拥有摩托车为身份的象征,你觉得开摩托车的家庭能够敞开了消费上等的古巴雪茄吗?

甚至这几年,苏联对高级奢侈品的消费是不升反降,原因也非常简单,之前是因为腐败和官僚主义蔓延,滋生的特权阶级开始追求那些“资本主义情调”的东西,比如说外国进口的小汽车、外国进口的香烟、红酒、美食、服装、珠宝等等。

而随着李晓峰等人进行整风,一大批的腐败干部落马了,这不光是直接打掉了奢侈品消费的源头,更是极大的震慑了那一批准备腐败的家伙。当官的再也不敢攀比那些资本主义的玩意儿,开始老老实实的过小日子,自然的奢侈品在苏联就不吃香了。

这样的大环境也就决定了苏联大规模帮助古巴消费古巴特产是不现实的。苏联也只能象征性的帮帮忙,但是让苏联取代美国的消费市场恐怕是不现实的。

可能有同志要问了,不光是只有苏联市场嘛!还有广阔的中东欧市场,中东欧的阶级兄弟也伸伸手,不就解决了古巴的困难了?

这真心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可能二战以前中东欧市场还马马虎虎,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是二战下来中东欧的腿算是被打瘸了,从1945年到1947年严重的饥荒让这一片地区是喘不过气来,好容易从1948年开始缓了一口气,总体上说也就是从饥饿变成了半饱,你让饿的半饱的人去消费金贵的古巴雪茄和上好的蔗糖,你是准备让他们卖血吧!

所以说中东欧市场也是相当有限的,这一片加苏联一起恐怕也只能定小半个美国的消费能力,还有大半边的缺额怎么解决?

实事求是的说,这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因为现在这个世界,最优质的消费市场就是美国,美国这个市场的消费能力是无人能够取代的。古巴在丢掉了美国市场之后,还想维持原状,只能说太天真了。

很快卡斯特罗就有些一筹莫展了,怎么看这都是要扑街的节奏,而就在此时李晓峰伸出了援助之手,倒不是某仙人能帮着古巴开拓市场或者缓和对美国的关系。这是绝不可能的,哪怕是仙人也不可能违背基本的经济规律不是,至于缓和古巴和美国的关系,这更是痴人说梦,卡斯特罗在古巴革命的胜利就等于狠狠地甩了美国一耳光,大失面子的山姆大叔在没有找回场子之前,怎么可能对古巴有好脸色?

李晓峰想出的办法是帮着古巴“招商引资”,其实古巴这个国家并不止有蔗糖和雪茄,这个国家还拥有比较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有色金属中的镍矿、铬矿、锰矿、铜矿以及铁矿资源都比较丰富。尤其是镍矿,其储量占据世界前列,而从未来的发展来看,基于镍的不锈钢市场是相当的广阔。

苏联可以帮着投资一点开发古巴的有色金属资源,从长期来看,以后有色金属将会越来越重要,开发利用一下也是不错。

李晓峰同古巴签署了一项联合开发有色金属资源和铁矿资源的协议。苏联给予古巴经济援助,换取苏联有关企业在古巴开矿的权力,优质的矿石运回苏联进行加工之后,再行销全世界。

虽然从长远说这对古巴多少有点不公平,但此时古巴需要的是救命的活路,别说出卖矿产资源,就是卖血卡斯特罗恐怕都会答应。当然,苏联也没有那么狠,会逼着卡斯特罗卖血。总体来说,这笔买卖还是你情我愿的,苏联付出了一定的资金,换取了未来十几年在古巴的采矿权。这对双方来说都是能够接受的,唯一可能感到不高兴的恐怕也只有美国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