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3.第1353章 大义动人心(2 / 2)
天下士林特别是北方士林,大概明白赵进对读书人的态度,恐怕是自儒士入仕以来最为轻视的时候,如今朝廷给他们的优待都会消失,他们自然对赵进刻骨深恨,但听到这个渡海北伐的消息后,他们虽然不会转向用户,可那愤恨却消减几分,越是读书,就越知道大义,就越知道史料典故,虽然建州女真没有打进关内,可大家都知道金国和蒙元做过什么,知道在开始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凄惨遭遇,而且他们比黎民百姓更知道如今的局势,知道官军的糜烂,知道多么危险。
从前没有人指望赵家军做什么,把他看作规矩好些的流贼而已,而到了现在,大家突然觉得没那么慌张了,有赵家军这样的强军护持,大家不用担心会被鞑虏祸害,不会担心这华夏变色..
读书人们这么想,百姓们的看法就更简单,大明横征暴敛,残害地方,然后却在外面一场场吃败仗,现在来了个讲规矩的,而且主动出去打,为国争胜,这样的势力怎么不比你大明好,这样的力量自然要拥护,也值得去拥护。而在登莱两府的辽镇难民,对赵家军的行动更是感激涕零。
山东本地士绅对辽镇逃难而来的军民深恶痛绝,辽镇过来的官兵和难民也的确在山东地方上为非作歹,可他们也想着打回去,想要回归故土,想要给受难的亲眷和乡亲们复仇,在山东这些年受到的歧视和困苦更是加强了这种心思,可朝廷做不到,开始时候或许还有幻想,但这些年下来,已经幻想散尽,很多人甚至已经绝望,知道不可能了,谁能想到,一直是被认作反贼的徐州人能做到。
开始时候错愕,觉得这实在荒诞,可认真想想,却发现这个还真有希望,官军烂到什么地步大家都心里有数,而赵家军强成什么地步大家也都是见识过的,这样的强军渡海,或许会痛击那如狼似虎不可一世的建州女真,或许真的可以将辽东夺回来,那样的话,大家就能回家了。
想通这个,对赵家军的观感一下子就是翻天覆地的改变,登莱两府的辽镇军民立刻迸发出极大的热情,都是涌到登州军港那边,自恃有几分勇力武技的就要从军,没有上阵勇气的则是想要尽可能的帮忙。
箪壶食浆,万民景从,当年戚继光俞大猷在东南抗倭时候的景象,今日里在登州府看到了,而且还是在一支“反贼”的队伍上看到。
士绅百姓都有选择,商人们则是看到了机会,赵家军在别处口碑各异,但在商界却是名声极好,照价付钱,公平买卖,以云山行这样的个头已经不必做了,但云山行做得比其他人更好,更不要说徐州和云山行那层出不穷的发财点子,烧酒、集市、铁器、海贸甚至他设立港口和收税的方式,这些事大家也都在做,却没有人像赵家军这么做,能让人赚这么多。
这次大军去往登州军港,尽管已经在登州府城那边做了些准备,可仓促间的急动,物资还是有些不足,自己调拨已经来不及了,云山行直接把银子撒了出来,甚至按照比市价还高的价钱收购,给现银,还比市价高,有得赚大家为什么不赚,而且云山行上下都在向外放出消息,这次去往辽东,商机无限,是要发大财的。
放出这消息的用意大家都懂,无非是引着大家出钱出力,可这消息不是诓骗,以山东商人们的了解,已经有经营辽货的豪商倾其所有来资助大军,就是要赌这一铺,只要赢了,那日后的金山银海都完全可以想到,有榜样在前,大家自然纷纷跟上,甚至有人把这件事当成招股,抓紧时间参股,免得日后看别人发财后悔。
各阶层对赵家军的北伐辽镇或是善意旁观,或是全力支持,只有大明的官员们心情复杂,已经有出身辽地的官员开始辞官,等山东那些人心惶惶的官员们此时则是不知道如何抉择,天下大势到现在已经可以看明白了,赵家军若是平定辽东,那么今后没什么悬念,但若是这次渡海遇到什么波折风险,那就元气大伤,鹿死谁手还是未定,很多人都想起忽必烈派船队征伐倭国的旧事,那是一场大风导致了全军覆灭,这次会不会有?谁也说不准,毕竟海上风大浪大,任何事都有可能发生。
赵家军登船渡海,征伐辽镇的消息已经得到了确认,这个确认也最快的送到魏忠贤手上,看到后,魏忠贤面若死灰。
******
谢谢大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