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质疑与轰动4/(2 / 2)

加入书签

十二月底时百城已经感到一丝丝的冷意直透骨子里了,整整一个月,张晨出现在教室的时间不到三成。

随着12月渐渐走完,白湖湾集团搬迁的最后工作也已经结束,整个12月,张晨都在月半弯和白鹤之间进行协调。

第一批正式入驻白湖湾的是张晨都有些出乎意料之外的人。

在十二月初,张晨联系完各个企业的负责人之后,远在深市的马华腾便遣了一批人先过来了解了一下新公司的情况,然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便已经将整个腾讯都搬迁到了月半弯。

为了能够让月半弯的条件达到要求,张晨甚至专程在月半弯构建了多个巨大的信号服务站,光是从外面接入的光纤和设备都耗费了上亿的资金。

对于张晨再次长时间地缺课。梁英已经跟他联系了数次,但是张晨哪里抽得出时间。

这天。

在南江省省农大的校园里。

冬季一到。树梢上的叶片已经凋零得没剩下多少。

光秃秃的枝桠上所剩不多的叶子半耷拉着似乎像是马上就会掉下来,虽然没有下雪。但是校园里已经多了一丝萧条。

走在路上的学生不多,室外的气温渐渐下降,学生已经更愿意选择在宿舍里窝着被子看看书,要不就是一群人围着凳子打两把牌。

但是在靠近东北角的实验楼里。

一群年纪都不小,最少也有三十以上的老师们却争执得面红耳赤,就差撸袖子光着胳膊上去干架了。

“吴老师,你也赞同这个?这死吹牛皮不用负责吧?这篇文章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数据支撑,完全就是在那里空谈道理,拿什么去论证。”

“王老师说的就是我想说的。没数据光有个猜想有什么用。”

而在争论的最中心,几个年纪看起来很大,头发已经隐隐夹杂着大把白丝的老人却没有说话。

“老李教授,您老怎么看?”

“对对,听听李老师的。”

只见那位为首的老人稍稍顿了一下才扬了扬手中的那本杂志。

“我看,老柳家的这闺女这篇文章写得很有些水平,虽然数据和实证分析欠缺了一点,但是你们要注意,这本身就是一片理论性的文章。后文也做了注释,技术论证和实证分析的步骤会在下一篇文章里拿出来,与其在这里吵啊,不如去找老柳家的闺女问问清楚就知道了。

这篇文章里面的观点可了不得哟。一旦证实了恐怕就连国外的大学都要服气咯!”

“老柳?李老师,您说的是不是研究所的生物专家柳教授?”

姓李的老人家点了点头一群人这才簇拥着他往门外挤了出去,研究所就在实验楼里面。并不远。

之所以会出现这一幕,正是因为在一个多月之前。柳眉在从白鹤回来后,又先后去了五六次做了详细的调研。更结合张晨写的东西一口气把这篇论文写了出来并且利用学校的学术期刊作为下一个月的创新学术理论发表了出去。

这下可就像是在马蜂窝里捅了那么一下子,整个专业的学术圈子里立马就炸开了锅。

有褒有贬,总之就是吵得不可开交。

由于柳眉的身份已经有了注释,倒是不难查,作为在这个领域里研究了十几年的资深学者,学术界自然不会轻易去批判她,但是用于她这篇文章只是做一个概念的阐述,并没有对张晨提出的那些方案进行论证,所以受到了很大的质疑。

此外,在联合署名之后,张晨的名字也成了一个谜。

当初为了保护张晨,尽管出于对张晨的创意的尊重,柳眉依然将张晨的名字添加在了文章署名作者栏里,但是并没有详细写出他的信息。

也正是因为这样,外界对张晨这个陌生的名字也吵翻了天,但是不管他们怎么吵,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发掘出张晨的来历。

因为柳眉直接将家里当初留下联系号码的那台电话线给拔了,什么都没有做,而是在当初投稿之后,便每天不停地往返在白鹤和百城之间,进行数据的搜集和资料的整理。

还时不时地请张晨去家里参与她的工作,张晨此时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柳眉“坑”了,反而每次去都很认真地替她整理资料,并且运用自己曾经做研究的方法给她整理数据。

柳眉也不在好奇这个少年到底是哪里学来的这些东西,只是一门心思地做研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便再次将最近的成果形成了论文发了出去。

这一次,她的论文彻底轰动了!

因为这一次,柳眉不仅仅拿出了详实的数据,甚至还有完整的论证资料,而这一切的来源都指向了南江省白鹤经济特区。

张晨,这个名字也成了许多学者和业内的相关人士关注的焦点。

因为在论文的感谢词中,柳眉专门介绍了是这个叫做张晨的人提出了那些极具创新性的观点并付诸了应用。

张晨这次是真的火了!

不是作为白湖湾集团的总裁,而是作为一个知名的年轻“学者”。

(第四更,更完继续码字,今晚战斗到12点,小白码字的速度不快,但是很认真,兄弟姐妹们有月票的给月票,能打赏的给打赏,支持一下!!)(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