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跃迁星门(2 / 2)
“接近星门,距离星门1885250km……125524km……53988km……1442km……351km……”
随着语音提示和系统面上的数据飞速倒流,采矿机逐步减速并最终恢复到了正常的巡航速度。
由于是最低配的制式采矿机,离子推进器的性能很差,巡航速度最终降到了238米秒才稳定下来。
尽管这个速度要是换算成地球时速还是很恐怖的,足足达到了850多公里小时,但在这个时代,尤其是在浩瀚的太空中,这样的速度只能用蜗牛爬行来形容。
不过此时采矿机已经距离星门非常“近”了,双方之间距离已经不到20km。
透过第一人称视角,巨大的星门正耸立在面前,而周边无数的星舰则堆砌在附近等待进入,而自己的采矿机也正缓缓地接近星门。
透过舷窗观察,星门就像是一面巨大的椭圆形透明镜,长半径足有一百多公里,横截面积堪比一座太空城,任何星舰在它的面前只能算是个小不点,采矿机在它面前跟蚂蚁没区别。
镜面圆周由一圈闪着红灯的不明装置合围搭建而成。
星门被激活时,红灯就会变成绿灯,透明镜也就会变成一个实心的彩色光幕漩涡镜,停靠等待在附近的星舰便会被这个巨大的彩色漩涡镜吸进去,整个船体在一瞬间看上去会被拉得极长,然后变得扭曲,最后消失不见。
《大百科》里提到过,宇宙航行速度被划分成三级:第一航行速度介于100-1000米秒,用于近距离航行,也称之为巡航速度,由推进器提供动力;第二航行速度介于0.1mu-10mu,即100-1万倍的光速,用于星系内部的中远距离航行,也称之为跃迁速度,由自携跃迁引擎主导。
第三航行速度,其形式是通过在两个恒星系之间磁场共振点建造的星门进行跳跃,用于星系与星系之间的超远距离瞬间移动。
由于跳跃过程中没有时间变量,所以跳跃速度称不上是速度,但其跳跃所跨越的距离远超单位时间内的跃迁距离,且不需要自带引擎,一切由星门来完成即可。
星门跳跃技术就是巨型人造磁场虫洞技术,其依旧没有超过光速,但从移动的空间距离上看,却依旧比光跑的快,而且至少是超百万倍的快!
这是光速实验室继发明跃迁技术后,又一项划时代的超光速技术,也是人类目前对空间物理技术的最高运用。
与跃迁原理一样,李易对跳跃原理也是一知半解,心中有很多疑惑却搜索不到答案,反正存在即是合理,既然《大百科》里这么说了,事实又摆在眼前,那就姑且难得糊涂好了,以后有机会再作深入研究。
尽管通过星门跳跃到其他星系很方便快捷,但也不是没有缺点,李易抵达星门附近后,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跳跃,而是排了差不多有2分钟的队才和周围的星舰一起跳到了雷曼星系。
之所以还要排队,是由于一个恒星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与相邻的另一个恒星系发生力场共振并形成唯一的跳跃通道,而一个星系内可能会有多个通往其他星系的跳跃星门,所以同一时间内,只能开启星系内其中一条星门通道。
形象点说,星系与星系之间的交通状况很像一个岔路口,只有某条路口亮绿灯的时候,车辆才能通行,而其他方向的车辆就只能暂时等待片刻,想通过星门的飞船也是如此。
当飞船进入开启的漩涡星门后,几乎是下一刻,飞船就从另一头的星门钻出来了。
整个过程所持续的时间极短,也就不到半秒的工夫,李易几乎感受不到这个过程,就像当初从旧时空穿越到这个时空的感觉一样,眼睛一花就发现舰船外面的景象已经完全变了样。
之前在沃顿星系里的时候,四周星空环境给人的感觉是清澈而又明亮,这代表着沃顿星系很“干净”,没有什么恶劣或特殊的太空环境。
但到了雷曼星系,整片星空却明显浑浊了许多,可以看到遥远的星空中有着各种光怪陆离的霞光和云团,看上去格外妖艳,也喻示着某种危险。
不过,这也代表着雷曼星系内富含各种矿物资源,是个不错的矿产地。
没等李易继续欣赏眼前的美景,采矿机从星门里钻出来后,自动导航系统便再次启动,对准事先所设定好的小行星带坐标方向再一次进入到了跃迁状态中。
自动导航系统是一种傻瓜式操作,非常简单好用。
从出门到现在,李易一共也就通过脑控下达了两条指令,一条是出航,一条是指定坐标自动导航,然后剩下的工作全部都交给了系统。
几乎无所事事的李易对自动导航系统的强大功能感到十分满意,这比在陆地上当担架兵都还轻松!
不过看到那些同一批次跳过来的星舰比他提前了至少半分钟就跃迁走了,李易心中也有了一丝明悟。
“自动导航虽好,但效率明显低于手动操作,等回去的时候再试试手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