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宋娴慈在窗边翻着兰瑾收集来的各家适龄公子的信息。
这是月前就吩咐了兰瑾去做的,兰瑾最是细致,每位公子的信息都写了至少三页纸。
宋娴慈从前日晚间看到现在,又叫来兰瑾和与她一同办事的丫头小厮细细问过,终于从里头择出了一个。
兰瑾凑过去:“淮南沈家的公子?”
宋娴慈点头笑道:“沈家是书香门第,又很是富裕。前些年我谈生意时曾去拜访过,见沈家诸人都是和和气气的,即便是他家那出生寒门又五年无子的大奶奶,也是爽言爽语满面笑容,显是在沈家过得极好。”
阿涓皱眉:“可是淮南也太远了,京城没有更好的人家吗?”
“没有。”宋娴慈摇头,“旁的也就罢了,最重要的是,这位公子是沈家主君的亲叔叔。”
“叔叔?”
“嗯。”宋娴慈也觉得有趣,“他是沈家过世老主君唯一的弟弟,今年才二十二,品貌俱佳,只因几年前腿有残疾所以还未成婚,不过如今已大好了。娴姝若嫁给他,既无公婆也无妯娌,更无需管家,就连当家主母也得恭恭敬敬喊她一声叔母。岂不妙哉?”
兰瑾和阿涓双双感叹。这般好的亲事,真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了。
宋娴慈轻声说:“过两日我去找父母亲说一说,若是娴姝愿意,我便请沈家主母来京城相看了。”
门外一个婢子忽地进来,低声禀告宋娴慈:“夫人,老夫人和大姑奶奶方才出门,往您的娘家去了。”
宋娴慈微一颔首,婢子退了出去。
阿涓骂道:“这老太婆还真敢想,叫小姐与庶小姐共侍一夫?”
“有什么不敢想的?”宋娴慈笑了笑,“姐妹共侍一夫在大昭是美谈。”
“夫人,”兰瑾忧虑道,“老夫人当真半点不念您的苦劳吗?”
“兰瑾,你不知道么?”宋娴慈将面前写满字的纸卷起,轻声道,“升米恩,斗米仇啊。”
镇国公府。
苏氏听了老夫人和吴顾氏的来意,忍着把人丢出去的冲动,冷声说:“亲家,不知我这女儿做错了什么,竟惹得你想出这么一个磋磨她的点子来。”
真是好笑,她是与女儿不和,但也不能任凭旁人踩她女儿!
老夫人慢悠悠抿了口茶:“娴慈很好,只是如今大夫说了,娴慈三年不能有孕。我只有阿寂一个儿子,总得为后嗣打算。昨日在贵府见到娴姝,很有眼缘,且若是娴姝进门,定会敬重娴慈。”
苏氏也是知道这回事的,当下驳道:“莫非亲家一站起来便忘了是谁为你千里迢迢寻医的?”
老夫人脸色一黑:“亲家没生养过儿子,想是不清楚,我是她的婆母,即便她为救我丢了命,也是应尽的孝道!”
苏氏一听她嘲讽自己生不出儿子,艰难道:“只是等个三年罢了,三年!亲家都等不得吗?”
老夫人噙着一丝笑:“她身子差成那样,谁知道三年后能不能调养好?即便调养好了,万一还是生不出儿子,那我顾家岂不白等了三年?我是躺了多年的人,身子早坏了,还不知道有几个三年能活,这妾,我家是一定要纳的!”
苏氏抿唇不语。
老夫人扫了她一眼,又凉凉道:“亲家,您自己生不出儿子也就罢了,总不能累死累活生出的女儿还要断了别人家的香火吧?”
这一句话如同一柄寒刀,重重捅在苏氏心上。她与丈夫婚后多年无子,好不容易怀上了,生下的却是个女儿,还因生娴慈而再也不能生育,导致妾室进了门。如今这道最屈辱最沉痛的伤疤被人毫不迟疑地揭开,她瞬间双唇煞白浑身颤栗,怔怔看着女儿的婆母。
顾老夫人忽然软下来,一副善解人意的模样:“我也是做过媳妇的,知道你不想让那贱人生的女儿好过。便嫁她进我顾家,既解你之恨又不会动摇你亲女儿的地位,岂不是两全其美?”
作者有话说:
亲亲你们!
第30章 第 30 章
◎和离(1)◎
待顾家人走后, 苏氏瘫坐在椅子上良久,双目无神地侧过头:“李妈妈,我好冷。”
虽屋里烧着银丝碳, 暖和得紧,李妈妈还是心疼地依言拿来件厚实毯子裹在她身上, 柔声劝道:“夫人,您别听那毒妇的话。她这是承了咱大小姐的恩,不好撕破脸,这才撺掇着您去做这个恶人!”
苏氏掩面痛哭:“可我与官人当初那般恩爱, 若不是因为生了这个孽障, 官人怎会忍心纳妾!”
“我的夫人!”李妈妈急得眼泪直掉,“快二十年了, 您怎么还这般作想!大小姐是您唯一的亲骨肉,您就算不疼她,也不能跟着旁人一块儿戳她的心呐!”
“亲骨肉……”苏氏癫狂地笑了半天, “她明知我因那贱人而痛苦多年, 却仍是处处袒护,不让我发泄,好一个亲骨肉!”
李妈妈叹息一声。大小姐这些年护着冯氏和她生的子女,何尝不是为了苏氏的名声着想,毕竟外头不知有多少人家背地里骂苏氏刻薄心狠,甚至都影响了苏氏娘家小辈的姑娘们说亲。苏氏的嫂嫂心疼这个嫁出去的小姑子,也从没说过苏氏什么。
这些年李妈妈劝过多回都无用,此刻眼睛滴溜一转, 想到个法子, 开始破口大骂宋娴慈。
苏氏初时听着还觉解气, 后来听李妈妈把宋娴慈说得恶毒, 眉头皱得发紧,忍不住制止:“她也没这么不好,你骂得太难听了。”
李妈妈暗喜,忙告罪一声,说道:“也是。咱大小姐幼时听说夫人喜梅,大冷天的从早到晚在梅园守着等开花,小脸冻得通红,可怜的哟!后来一场大雪过后花终于开了,小姐觉得雪落红梅意境美,三岁的小娃娃,担心花上落的白雪化了,路上跑得飞快,在雪地里跌跤了也不喊疼,爬起来接着跑……”
苏氏失神地望着门口。她记得,娴慈当年就站在那里,双手拿着梅枝,忐忑、欣喜、期待地看着她,脸蛋上还有擦痕,身前衣服都湿了。
她似是当即便让女儿回婆母院里换衣服。小小的人儿忍着没哭,还以为母亲不肯要那枝红梅是因花上的白雪跌落了,小声地道了歉,离开前还不忘行礼。
娴慈小时候傻得很,十次来主院,有九次被拒之门外,还有一次就算被放进来,也是最多一炷香时间就被请出去了。即便如此,还是不死心地找各种理由黏上来。
直到这孩子九岁,苏氏烦透了,扇了女儿一巴掌。当晚老太太院里就派人来主院说娴慈发烧了,她没理会。等两日后娴慈醒来,便再也不缠着她了。
苏氏两眼怔然,想了片刻:“去叫娴慈过来,就说我头风发作,想见她。”
生而不养,到底还是亏欠了娴慈。就给女儿一次机会,端看她能不能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