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治理(1 / 2)
曾经显赫一时的大燕王朝,被路强带领下的晋朝军队,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扫入了历史的巨轮之下。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不过细分析下来,也不难发现,这其实必然的结果。
首先燕国内部争乱不休,致使国力日渐疲弱,一个主要原因,其次燕军士兵的极度厌战,以及路强大力宣扬的汉人至上,也摧毁燕国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这才让路强看准时机一举灭之,不然就象姚氏秦朝似的,路强虽有心灭之,却因秦朝内部稳固,也不得不耐心地等待机会。
不过实话,路强对最后的结果,也有些始料未及,他甚至以为这场大战会持续很长时间,并已经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幸好一切都已经过去了。
大战过后,对待一片狼藉的旧燕之地,必须大治才行。
路强借着在燕地巡视之机,一边安抚民众,一边要洛阳吏部抓紧时间对旧燕各地的官员进行重新任免。慕容氏已经过去,这里必须在朝廷的绝对掌控之下。
不得不韩范在处理旧燕的事物上,起了很大作用,帮助出谋划策的同时,也给路强推荐了很多可用之才。
路强想起了何长瑜的话,于在减免山东等地税赋的同时,加大对旧燕地的教育投入。传旨给国子监,今后一段时间内,但凡山东旧燕之地的学子,一律优先录取。
这并非什么偏颇,而一个必然的过程。
路强的政令在旧燕地推行的很顺利,不过有一点也很让他挠头,就历经慕容氏和冯氏的折腾后,这里的人口奇缺。
最大的后遗症就土地大量荒芜,很多地方甚至百里内都看不到人烟。
有感这种情况,巡视中的路强要洛阳朝廷尽快拟定章程,鼓励南迁的百姓返回家园,另外,将慕容超和张兴的军队进行大幅裁减,精壮之士充入其他军队,老弱病残的,则直接返回地方务农。
也有很多青壮不愿在参军打仗,路强也都一一放他们回家,毕竟这里最缺的劳力,而不军人。
其实要不缺军队,那假的。如今燕国已经被灭,路强除了要承担全部的燕民,还要承担起保护他们的重任。
漫长的边境线与魏人距离最近的地方,同时北地民风彪悍,长城外也不单鲜卑一个游牧民族,各种天灾来临的时候,谁敢保证那些少数民族不会越过边界,来袭掠边民?
所以长城的各处关隘,都必须有重兵把守才行。
先期路强出动了近二十万大军,再加上收编的各州郡旧燕军队,如今的总兵力已在三十万左右。
这么大数量听上去很吓人,不过在西起雁门,东至大海这么漫长的边境线上,三十万人一分派下去,也就看不到什么了。
好在关外现在以拓跋珪的势力为雄,只要他不挑衅,其余部族都没什么力量单独挑战晋朝。
路强遂命檀道济移师幽州,总督边关各路人马,改任韩范为幽州刺史,协助檀道济治理地方。
文处茂驻守并州,这里将来要作为进攻秦国的第一条战线的。
时延祖驻守翼州,经略旧燕之地。
这样有三支大军坐镇旧燕之地,再加上洛阳的重兵,已足可保证北地无忧了。
同时路强还下令徐道覆在辽西再建一座军事码头,以一万海军驻扎在那里,这样即可保证对百济的威压,也可随时从海路出击北方关外。
将各军分派完,又在边关巡视一番后,路强没有直接回洛阳,而带着那一万黑豹亲军,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南巡。
南方路强的起家地,这两年他一直偏重于北方,对南方多少有些忽略,他打算借这个机会再巡视一番,主要关注一下那里的发展。
当然了,江南那么大,他若想都走完,怕得走到猴年马月去,所以他只有选择地看几个重要城市。
过徐州之后,路强的第一站,就扬州。
路强在前世的时候,就在一本书上看过“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句话,后来也从别的书上看过扬州如何繁华的介绍。
之前因为佛教信徒的事,军队曾在这里进行过一番清洗,以至于这里的百姓对待官府仍有种抵触的情绪。
因为朱超石的关系,这里的知府并没有更换,其实这也未尝不稳定这里的一个无奈之举。
路强想看到第一手资料,当然不能带着军队大张旗鼓地来了,所以在半路的时候,就甩开大队,只带着十余名侍卫,改换装扮,进了扬州城。
路强第一次来扬州,刚一进城,他就被城内的繁华所深深震撼。
扬州的建筑也许没有洛阳和建康雄奇,但造型独特、设计新颖,却路强到这个时代后首次见到的。
整齐干净的街道、街道两旁林立的各式商铺、街道上摩肩接踵衣衫华丽的人群,无不昭示着这座城市的繁华。
其实早在路强崛起之前,扬州已经南北客商的云集之地,随着国内局势逐渐稳定,南来北往的客商人数,更猛增至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更加推动了这里的繁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