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二章红鸾(1 / 2)
金銮大殿之上,大秦群臣肃立,人人脸上皆有肃穆振奋之色。
在这大秦论事正殿之上,接见蜀国降君,这无疑是一个让大秦君臣皆感自豪自傲的日子,征服者居高临下,被征服者拜服于地,这满朝群臣,谁又能抑制住心中的异样,有的人更是觉得,能在有生之年,见此盛景并参与其中,这一世就不算白活的。
而已然身为首辅的同门下平章事李圃更是脸色潮红,如饮美酒,本来自杨感卸任离朝,四朝老臣一旦离去,身为继任者的他身上的胆子可是不轻,威望不足,杨感门生故吏也多有刁难不服之心。
而这又非是什么政争,而是纯粹的官员交接之下,产生的那些理所当然的纠葛,还好的是杨感自卸任以来,便一直闭门谢客,谁也不见,独独是他前去拜见,却被延请入府,做了一番长谈。
这般作态,着实让他对老相爷感激不尽,也正因如此,才少去了许多的麻烦,不过就算如此,中书省内,关于自己所陈蜀中官制,地域划分等事,也是屡遭批驳,在蜀中施行之期也是一延再延,让他疲于应付之余,也感到了老相爷那若有若无的影响就好像一座大山,不但压在几位参知政事的头上,也拦在自己的前面,好似无法翻越一般。
而他运气也是真的好,恰于此时,却迎来了大秦自开国以来,最大的一场盛事,这无形之中,也就使宰辅交接,承上启下的关节显得并不是那么引人注目了,对于李圃来说,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而也正是蜀地,给了他一个施展手段余地,若能治平蜀中,那他这个位置也就稳如泰山,不然的话,什么也是休提。
其实归根结底,也正是如此变局,才有施展才华手段的机会,不然也不过是循之旧例,安稳的走下去罢了,对于一国首辅来说,不得不说,却也太平庸了些。
赵石站于殿下,一身崭新的羽林中郎将官服,腰佩金鱼袋,外罩薄甲,明晃晃的,分外引人注目,左右群臣,目光也都不时瞄过来,就像是一群学者对着一只新发现的物种,作出审视评估,却没有多少善意和敌意在里面。
作为京中诸军最高武官,上朝议事这个节目已能堂堂正正的参与,不须再下旨意,或是等候传召。
而其站殿的位置,比之大多数人却还要靠前的多,上首的不过寥寥数人,几位尚书,中书省,枢密院的几位重臣罢了,连御史台的首脑,大理寺卿正,各部侍郎等人物,有的与他并列,多数则都在他的下首站着,可见,一声大将军不是白叫的。
而站在一群最年轻的也已年过不惑的朝堂重臣中间,身材又是那般的雄壮,便如万绿从中一点红般的醒目,也那怪会如此引人关注了。
赵石浑身有些不自在,瞅了瞅前后左右,心里到是泛起个不相关的念头出来,难怪这些大人们手里人人举着个牙板,要是大家伙儿都这么干站着,怕是手都不知往哪里放了吧?
再看看各人都是一副恭敬模样,鼻观口口观心的,但眼珠子却四处乱瞄,就好像临到考试,却什么都不会,准备着抄袭的坏学生,贼眉鼠眼之处,可与他们那摆出来的架势一点也不相干。
想到这个,嘴角微翘,不由流露出几许笑意,都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谁又知道,这些位高权重的大人们会流露出这么一副做贼般的样子呢?
“皇上驾到。”
太监那尖利而又独特的声音回荡在空荡荡的大殿之中,震的人耳朵嗡嗡直响,连回音都出来了的,群臣呼啦啦一下跪倒一片,接下来,大殿上除了越来越清晰的脚步声,就再也没旁的响动了。
这种刻意营造出来的威严真的很恐怖,只看电视剧的现代人根本无法想象那种铺天盖地般压过来的气势,不过经历过这种场面的赵石只觉着大殿上有些阴森森的,比起身处满布杀气的千军万马之中,这样的威严和气势却别有一番奥妙和不同。
“诸卿平身。”
景帝李玄谨的声音响起,中正平和,底气十足,为这氛围又添了些注脚,接着便是群臣山呼万岁,起身肃立。
赵石抬头扫了一眼,上边景帝已经坐定,身后站着几个太监宫女,手里都拿着家伙什,赵石也不知那些都是干什么用的,而龙椅的旁边,皇长子李全寿束手站在那里,穿着明黄色的袍服,和景帝李玄谨的比起来,看上去花样有些简单,就像是情侣服,也亏是他眼神儿好,要不然离那么远,还不一定看得清皇帝和皇长子李全寿的脸,也可见,这距离设计的真是不近。
说到设计,这宫殿设计的也分外奇妙,即便离的不近,但皇帝的每句话都好像响在耳边,清晰的很,所以说话并不费多少力气。
当然,这个时候大殿之上的人却没一个有赵石这等的闲情雅致,今日早朝的重头戏才是大家关注的中心。
“宣蜀王孟氏上殿。”
“宣蜀王孟氏上殿。”
一声连着一声,像接力般传了出去。
等了足有半盏茶的功夫,那边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儿才挪进来,进到大殿,旁人还没说话,老头就已经颤巍巍的跪了下来,头几乎都快埋地里去了。
“罪臣叩见大秦皇帝陛下。”
只听这一声,赵石已经冷冷的转过了头,再不去看那人一眼,这样一个人,居然就是蜀中千里江山曾经的主人,还一当就是几十年,怨不得大秦一旦入蜀,便势不可挡,不用数月,就杀到了都城所在。
君王若此,还有什么可说的?这血脉承袭的帝王之制,还真的是不靠谱的很,赵石这里开始胡思乱想。
而失望的人也绝非一个两个,颇有些人觉着,这蜀中君王未免太实在没有一点为人君者的气度和风范,即便即便是降了,当也不能如此啊所谓期望越高,则失望越大也就是如此了,本来觉着两位君王对坐而谈,可以传为一时佳话的场面,竟然成了这般,大多数人都在心里摇头叹息,蜀国亡的果然不冤。
不过也有些聪明之人觉着,蜀王如此作态,到也算是不错的保身之道,若真的从容自若,弄得看似雄才大略的,才真的是取死之道呢,至于说什么卧薪尝胆之类的故事,却无一人会那般去想的了。
“蜀主不必如此,来人,赐坐。”
景帝与蜀主的对答也显得波澜不惊,一个平和温厚,一个谦卑到了极点,也激不出什么火花出来,到了最后,景帝命人当庭宣旨。
封蜀主孟氏为蜀国公,赐府邸一座,金银绸缎以及奴仆等若干,赐位虽只蜀国公,但待遇上,却是按照王爷的规制来给的,而随行来的蜀臣,也都各有封赏,可谓是宽厚到了极点,不过谁都明白,蜀国公此生定然是终老长安,再回不去蜀地了的,而对于一位君王来说,去国他乡,终老异地,悲哀凄凉之处也就不必多说了。
果然,不过两年,蜀主便逝于长安,后由其子孟信袭蜀国公位,后蜀中渐定,又逢有新政,蜀国公到蜀主孙儿一辈,已然成了蜀侯,其后不出十年,又有削爵旨意下,将其一脉爵位中的蜀字也去了。
孟氏一脉渐渐泯然众人,又过数代,终于断绝,此为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