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短兵相接的对决(2 / 2)
一旦将敌人的集中区域找到,就可以向指挥机发送坐标,然后再通过计算机优化布撒弹药的多边形区域,最后由已经在空中的飞豹修改攻击区,完成最后一击。但是情况突然间发生了变化,敌人意识到了自己已经暴露,下方的雷达没有继续自欺欺人地保持沉默。
无人机迅速被制导雷达盯住,几秒钟后,森林深处的2道强劲火光,从倾斜的随动发射架上腾空而起。
这2枚导弹的尺寸颇大,与那些小巧而又缺乏后劲的近程导弹截然不同。靠着充沛的动力,它们将一路持续加速,直至击中目标。
从雷达开机至无人机失去通讯,只在很短时间发生,正在接近中的飞豹轰炸机,也立即察觉到了危险,因为同一部制导雷达也对所有6架轰炸机进行了跟踪。告警器显示为萨姆11型导弹——又是一张战场上出现的新面孔。
指挥机告诫机群,不要继续靠近,不管地面的敌人如何落魄,他们确实有几套威力强大的山毛榉导弹撑腰。那部相控阵制导雷达同时对6架飞豹,以及更远处的电子干扰机进行跟踪,临时施加的电子干扰无法破坏它的制导能力。
仓促间轰炸机只能在允许投弹的最远距离上,将携带的奇形怪状的布撒器释放,然后掉头离开。
投下的这种无动力的滑翔装置,每一个可以携带不到一吨的载荷,导航方式类似于卫星制导炸弹,但是并不直接攻击目标。
这些东西可以从大片敌人的头顶飞过,然后根据设定地点和时间的要求,在广阔的区域分批发射弹药,有利于压制大规模集结的敌人车辆。其使用的武器一般为集束炸弹或者末敏弹。当然由于无人机被击落,新的目标区域信息没有收集到,这些奇特的方形运载器,只能按照备用方案,在大得多的区域投放末敏弹。
地面上做垂死挣扎的,正是第4装甲师,师属的看家防空部队,他们在2个月前,将老式的萨姆6系统淘汰给了2线部队,自己装备了俄制萨姆11导弹。由于这种导弹与萨姆6有一定的继承性,自从化程度很高,所以部队很快就完成了过渡训练,形成了可靠的战斗力。
帕夏尼塔一直小心地部署这支部队,以防处于不利的突出位置上,或者提前被敌人收集到无线电信息;但是百密一疏,今天该部队还是成建制地被割断在了后面。
他的后撤计划和进攻计划一样,环环相扣,过于严密(对于印度部队而言)。他将需要加强型桥梁运输的部队,排成紧凑的队列,依次过河,为了防止中国军队使用各种手段将关键性桥梁炸毁,将这支看家的防空部队派驻到了这一带。实际上中国军队并没有炸毁桥梁的计划,在林淮生的计划,中这座桥梁属于可以利用设施的范畴。
第4装甲师的人马受过严苛训练,是印度陆军中少数可以执行周密计划,而不走样的部队,但是帕夏尼塔的计划,没有预料到周边其他没有时间观念印度部队可能起到的作用,最后一支属于梅内亚姆将军序列下的工兵出马,提前几个钟头炸毁了这座大桥,同时破坏了帕夏尼塔和林淮生的计划。
山毛榉导弹的制导雷达,在飞豹投下布撒器的第一时间,就看清了对手所有的动作,显示屏上的目标由8个变成了14个,分别为6架轰炸机,2个干扰源,以及轰炸机投下的什东西。
显然轰炸机丢下的东西,尺寸非常之大,无论如何是什么必须拦截住。
索性这些武器排列的非常密集,速度也并不快。6辆发射车在短时间内分三批次,将所有的22枚导弹发射出去(有一辆发射车的发射架上缺2枚。)
这种导弹的发射车,可以迅速完成了第二次装填,所以指挥员可以下决心进行这样的孤注一掷的攻击。
反击进行的十分成功,虽然无法同时攻击所有目标,但是仍然有惊无险地分几批次进行拦截,奇迹般地将所有的12个布撒器击落。让人胆战心惊的第一轮对抗竟然如此落幕,没有伤害到地面敌人的一丝一毫,当然事情还没有完。
空袭展开阶段,黄德兴的坦克从敌人的侧翼悄悄靠近,他原本以为第一轮空中攻击后,敌人应该陷入恐慌和混乱,而自己可以抓住机会狠狠敲打一下敌人,然后全身而退,轮换另一个方向的部队继续偷袭,几轮下来敌人就会被撕扯干净。
他的部队人数不占优势,且分成了几部分,只能靠几次不同方向的突击来解决数量占优的敌人。在他原有的计划中,空中突击也将是至关重要一环,但是现在他发现自己打错了算盘,现在必须进行残酷的坦克较量了,索性他还有位置上的优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