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2 / 2)

加入书签

“每年好莱坞筹拍的电影大约有两千多部,最终能够注资投拍的电影在六百部左右,这其中投资超过五百万的电影不会超过50部,绝大多数电影找不到上映机会,只能进入dvd租借市场。”切萨雷说,“而这其中投资超过一亿的a级制作绝对不会超过15部,即使这15部只有一部成功,当你出演一部a级制作的时候,票房盈利的可能性也有15分之1,也就是0.06,这个几率依然要远远高过你出演文艺片的盈利几率,你要知道当你出演小成本影片时,你是在550部影片的转盘里转动,票房盈利的可能几乎趋近于0。而且根据马太效应,你会发现,a级制作的票房盈利几率要比非a级制作的票房盈利几率更大,所以在数学意义上来说,当你去演文艺片的时候,你几乎就已经放弃了票房盈利的希望,你在指望的是行内人看了你的演出后,给你提供大制作影片的演出机会,以及用你在文艺片中的演出去换取得奖的可能性。”

他卷起袖子,“但,你要知道的是,演出奖项也是个成本密集产业,每年的奥斯卡都是pr公司的狂欢,首先为了使你演出的片子获得提名,片方就需要投资前期宣传让足够多的人看到,其次在获得提名以后,比起大制作,小制作需要付出更多成本保证所有评委都看过这部片子,奥斯卡的评委会有五千人之多,《游说法》规定一个pr一次不能游说两人以上,pr游说一次收费五千美元——你可以想象一次奥斯卡级别的pr需要多少金钱。如果片方不投资,你的小制作连被提名的资格都没有。而好莱坞有资格投资冲奖的制作公司是很有限的,抛开那些因为运气而产生冲奖片的公司不说,可能只有10到20个公司有实力投资冲奖,他们每年在自己产出的几十部冲奖片里选择一到两部影片来公关冲奖,其余影片则只能被放弃。”

“每一部影片制作出来都是有明确目的的,大制作要冲票房,小制作要冲奖,如果你是投资者,你会平均分配手里的资源,在尽量多的小制作产出中选择一部去冲奖,几乎是每一部影片都会给出可能得奖的配置,所以,你在挑选影片的时候,的确是在选有冲奖可能的影片,但你无法肯定这部片最后能获得多少预算来宣传和冲奖。”切萨雷在谈论数据时的表情,是珍妮所见过最接近于狂热的表现,他甚至举起手用手势辅助说明,“从数学上看,当一个演员在演艺生涯早期,还毫无名气的时候,如果只是以小制作文艺影片为目标,那她就是选择了一条成功率接近于0的道路,她能指望的只是她的影片是这550部里比较好的一部,并且非常幸运地得到片方的肯定,会为其花钱冲奖。如果她不够幸运,那么这部片子除了在履历上添上一笔以外,就没有任何作用了——即使她足够幸运,有了冲奖的机会,甚至有了提名,但很遗憾,这里还有另一个非常残酷的几率:在近20年间,几乎没有女演员在职业生涯的头5年得到奥斯卡。如果你指望从小制作冲奥的话,那你起码要在五年内演出三部有机会冲奥的影片,这样的几率有多低?低到1000个长得漂亮演技又过得去的女演员里,有990个都会在这样的几率中被淘汰,你只能指望几率让你成为剩下的10个,而我管这种指望几率的人叫做loser。”

他的酒劲似乎已经过去了,切萨雷站直身子,放下袖子,“你知道,在caa我们有很多影帝影后,他们中也有人是从文艺片一路走来,一个经纪人在研究他们的履历时就会发现,啊,他们都演出过文艺片,所以他们得出结论——不演文艺片,你拿不到奥斯卡。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在他们走来的一路上,每年都有多少个一样出演了文艺片的演员被人遗忘,再也找不到下一个出演机会。这就是文艺片的陷阱,大部分a级制作的失败总是很轰轰烈烈,让人引以为戒,但大部分文艺片的失败则无声无息,甚至不会被人记起,所以当你粗略地看过去的时候,你会得到文艺片比商业片更容易成功的幻觉。这行业有90%的经纪人都是这个幻觉的受害者,当他们得到一个漂亮又有演技的女孩时,他们想:让她去演文艺片,先冲出演技的名气,最好拿几个提名,再转接商业片……然后我们就再也不会听到这个女孩的名字,这一行就是这么一回事。”

“但当你优先选择商业片的时候,即使没有奖项,也不盈利。”珍妮试探着说。“你也至少得到了曝光。”

“你也至少得到了曝光,那就意味着最基本的名气。”切萨雷点了点头,他站直身子,似乎已经从失落中走出,在滔滔不绝的数据中找到了一丝心理安慰,“啊,你的车来了——所以是的,在我这里,职业生涯前期,商业片优于文艺片。如果你能演大制作商业片,绝对不要犹豫。和文艺片不同,商业片追求的就是让观众把这部片子看下去,所以即使你只是个花瓶,导演起码也会把你拍得很漂亮——也会有足够多的人来欣赏你这个花瓶。当你拥有足够的人气时,我们的选择余地就会宽上很多。到时候再回去演文艺片时,好资源也会向你倾斜,你就有了和片方讨价还价的资本,保证他们对影片pr资源和宣传资源的倾斜。”

珍妮必须承认,切萨雷的思路虽然非常离经叛道,甚至让她粗听之下难以接受——不论是她还是珍妮,还都是本能地接受先演文艺片磨练演技、积累知名度,在拿到一两个奖项提名后去演商业片赚钱,然后回来演大导演的剧情片、文艺片拿奖的思路。但细想之下,她挑不出多少逻辑上的错误,切萨雷在数据上没有说得很细,但基本的精神她已经有所领悟,她只找到了一个破绽。“我不能不承认,你说得没错,但我相信并不是没有第二个人和你一样有这种想法,天知道好莱坞有多少人在等着成名,只要有机会,他们才不会去管商业还是文艺,但阻碍大多数人出演大制作的理由正是,如果你没有出演文艺片积累的知名度和演技,你怎么能让片方相信你有能力挑起a级制作的大梁?我们在谈论的是上亿美元的投资,如果我是投资人,即使我看过了j.j.j的全场演出,承认她有演技,也很漂亮,但在没看过她主演的一部电影以前,我是不会放心让她来主演我的大投资的。你知道当投资到这个程度的时候,规避风险就比什么都要重要了。”

“你说得没错。”切萨雷为她打开车门,他们一起坐进了后座。“所以一部合适的商业大制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低概率事件,我只把a级制作作为头奖看待,当我安排你到纽约来的时候,我想的是千万级别投资的花瓶女主角,即使如此,这也是一场恶战,因为b级制作通常倾向于在演员身上下重本,削减特效和布景成本,他们反而更加注重演员名气。——但《加勒比海盗》的方方面面都非常适合你,首先,这是一部大制作,其次,它不被大多数人看好,你知道迪士尼制作它的目的只是为了推销迪士尼乐园里的同名项目,第三,它的预算因为这个初衷而比较有限,尤其这是一部特效密集电影,所以演员预算不高,为了请出约翰尼.德普,他们花掉了大多数演员预算,而第四,我看过它的剧本,女主角伊丽莎白是个花瓶角色,不需要多少演技,只需要看来足够美丽,我知道他们正准备请新人演出这个角色,而你恰好很漂亮,演技也足以应付这个剧本。”

他透过后视镜看了玛丽一眼,玛丽猛地打了个机灵,重新看向了前方,珍妮这才注意到,玛丽和自己一样,都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听得聚精会神,乘着红灯,她甚至扭过头看向了切萨雷。

“最重要的是第五,”切萨雷露出轻微的烦躁表情,“戈尔在结婚以前交过的所有女友都是金发碧眼儿,他的妻子是金发碧眼儿,他的几个固定炮友是金发碧眼儿,你完完全全符合他的审美,甚至在我来看,你就是他审美的浓缩与综合。”

珍妮第一次发现切萨雷也有稚气的一面,就像是遇到了难题的孩童,他的眉毛皱起来了,甚至有些纯真的疑惑,“而我不知道为什么他对你视若无睹,这完全不符合逻辑。”

“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也就没必要再去纠结了。”珍妮不能不承认,切萨雷的分析让她也有了一些失落感,在此之前,她还从来没想过自己距离《加勒比海盗》的女主角——至少是女主角试镜,在理论上居然如此接近,“现在的结论就是,我们失去了戈尔的垂青,那么你能不能考虑在制作人跟前推荐我,或者是投资商?至少让我获得试镜的机会,虽然那是个英国角色,但我也能说伦敦腔——”

她忽然想到自己去年上的那些课:口音课、骑马课、剑术课。“啊,你从去年就瞄准这部片子了,对吗?”

“是的,而我经过衡量,最终是走了戈尔的路线。”切萨雷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但很快,这个结就放松了,“所以你应该知道,制作人路线是没有什么指望的,但即使如此,我们也得去试一试,不过不能抱太大的希望。”

玛丽依依不舍地把车停在切萨雷家楼下,显然还没听够他的金玉良言,珍妮跟着切萨雷走进门厅,“那现在和茱蒂的会议内容是?”

“这16部片子里,你真正有机会争取女主角的只有三部,《加勒比海盗》没戏以后,余下两部b级制作就是你今年能得到的最好机会。”切萨雷揉了揉鼻梁,“但为了争取那两部影片,我们需要改变一下pr策略了。”

“那两部片子是?”珍妮小跑着跟上切萨雷的步伐。

“《少女特工队》。”切萨雷扫了珍妮一眼,“《麻辣宝贝》。”

看到珍妮的表情变化,他微微一笑,“是的,听起来还是《加勒比海盗》更有吸引力,对吗?但没有办法,在这一行,你必须学会处理失败。如果你不能接受,做不到一觉醒来就把一切抛诸脑后,那么以后就不要再盘根究底。”

珍妮对这两部片子都还有依稀的印象,这两部片子似乎都是由金发碧眼美少女出演的爆米花片,票房可能还不错,但绝对没到现象级的地步,那两部片子的女主演也不是什么有名之辈,乘着等电梯的功夫,她在演艺空间里寻觅了一下,肯定了自己的看法:这当然绝对比不上《加勒比海盗》。

既然这样,也没什么好犹豫的了,在听过切萨雷的说明以后,珍妮肯定自己的思路没有太大的问题——切萨雷的看法不能说有错,事实上可能是相当先进的,但那是因为他不能做到预先判定票房,不可能神一般地在每年浩如烟海的文艺片里找到必然会成功的那几部,所以站在他的立场上,选择文艺片的失败几率是非常高的。

但珍妮不一样啊,她的金手指虽然并不全能,但穿越人士的身份,却让她在选片上有很大的主动权,比如说,仅仅是她知道的,2003年上映的文艺片小制作里,就有《最爱你》、《迷失东京》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几部佳作,对于她来说,选演文艺片的成功率远高于同行,甚至可以说是占尽了先机。以切萨雷的能力,和她现在百老汇音乐剧女主演的身份,只要切萨雷肯经纪,这三部片不说都拿下(也不可能都拿下),但起码能搞到一部做女主演吧?

叮的一声,电梯门开了,切萨雷按住开门键,示意她先出去,但珍妮看着他英俊的面孔,却有些走神。

——仔细想想,这整件事最大的难点,应该就在于说服切萨雷吧……

该怎么在不暴露金手指的情况下说服切萨雷认可她的选片眼光?

珍妮完全找不到答案。

作者有话要说:注:1 奥斯卡是公关狂欢这一点是没有错的,游说法那段也是真的。

2 2002年年产量600左右是真的,但是别的数据没有经过非常详细的考据,大家随便看看吧,别当真。

3 切萨雷的说法是他的个人看法,不代表作者观点

☆、第五十二章 第一次绯闻

《迷失东京》、《戴珍珠耳环的少女》、《最爱你》……她当时想得怎么那么美啊?。

两个晚上过去了,珍妮依然没决定好说服切萨雷的策略,更糟的是经过调查研究,她发现自己在这三部片的竞争中也并不能说是胜券在握,这三部片的女主演是斯嘉丽.约翰逊(东京、耳环),以及佐伊.丹斯切尔,这两人在2014年陈贞穿越时,都是实力派女演员,而2002年的现在,童星出身的斯嘉丽已经拿过一个奖项提名,并且有过主演文艺片的经历,虽然《马语者》毁誉参半,但她的表演却获得交口称赞。更糟的是,珍妮打给吉姆,在探口风的闲聊里,发现斯嘉丽也是caa的女演员,而且现在正获得公司的全力培养,和她拿到的资源比起来,珍妮所拥有的这些几乎没什么可炫耀的。尽管她还比珍妮小了三岁,今年才19岁,但在演员这条路上,她不但是珍妮的前辈,而且也已经比她走得要更前得多了。

客观地分析,斯嘉丽有奖项,有演技,有资历,而且长得也很漂亮,更受过评论界的肯定,到目前为止已经演了几个文艺片的,只有一出好评剧的珍妮要和她竞争《迷失东京》或者《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其实是很勉强的。

而佐伊.丹斯切尔呢,人家是演艺世家出身,父亲就是有过奥斯卡提名的导演,母亲是演员,98年入行,到现在为止已经是在各种片子里出演过重要配角了,其中就不乏经典影片,比如说陈贞看过的《几近成名》,这妥妥儿是导二代,目前就缺一部片子让她转正主演,珍妮自信自己比她美,但论人脉和资历她也有所不如。

——切萨雷没提到的是,每年那550部小制作片子里,凡是卖相好一些的片子,竞争激烈其实不亚于大制作的女主角啊……

虽然暂时没想好该如何争取这两部片子的角色,当然也就谈不上说服切萨雷,但日子还是要过下去,工作也得继续,珍妮还是按部就班地出演着《芝加哥》,继续着她和安的合作。

说到音乐剧,对她们两人的碰撞,各大专栏的剧评人都先后给与了一致好评,《纽约时报》的布兰特雷‘维尔玛很好,但洛克希更棒’为标题,《纽约邮报》以‘《芝加哥》终于完美无瑕’为题,在剧评中都对珍妮的表现大加赞美。布兰特雷更是显示出了他‘珍妮弗粉丝’的真面目,在剧评里盛赞说,‘在来自伦敦的新血刺激下,我们的美国丽人珍妮弗终于爆发了她的全部魅力,安.本森演出的维尔玛几乎完美无缺,但更引人注目的还是珍妮弗.杰弗森演出的洛克希,这女孩恐怖的爆发力和潜力让人甚至感到害怕,我为将来和她合作的女演员感到哀悼’……

比起上一回有节制的称赞,这回的夸奖简直可以说是肉麻了,但在一片赞誉之中,这并不突兀,珍妮弗出人意料的再度突破,征服了评论家和观众,《芝加哥》的票房更是节节攀高,现在雅虎网上的黄牛票已经炒到了骇人听闻的数千美元高价,还为她带来了几篇报道,珍妮甚至作为后911时代纽约文化产业复兴的标志,上了一次cnn。

当然,她的讨论版也越来越热闹,许多粉丝开始讨论特意到纽约来看演出,或者是对巡演的期待。——总的说来,《芝加哥》的反响已经好到爆棚,但珍妮却很难因此高兴,在切萨雷把自己预期中的蓝图告诉她以后,她的眼界也随之拓宽,甚至是开始理解为什么他对于她取得的成就从来都是无动于衷:也许她做到的这些,在普通人当中已经是个奇迹,但当她把目光扩大到全好莱坞的时候,珍妮发现在她的同龄人,也就是将来的竞争者中,她现在走出来的距离只能说是微不足道,甚至只算是在严重落后的情况下,一次绝望的追赶。

当然,三个月后她的周薪有十成可能会涨到两万,但这算什么?当人们回顾2002年的时候,他们会想到娜塔莉.波特曼、斯嘉丽.约翰逊,甚至是主演《哈利.波特》系列的艾玛.沃森,而不是年收入一百多万的珍妮弗.杰弗森。

珍妮第一次感到了对成功的渴望,当然这并不是她第一次试图去获得成功,但这还是她第一次想要成功。仅仅是一年以前,她还能很理智地衡量贵妇生活和明星生活的性价比,认为做个律师的花瓶娇妻(trophy wife)也不算差,如果她找对人的话,数年后就可以分享丈夫的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年收入,而不必付出什么——起码不必像她去年那样玩命的付出,当然她知道演艺圈的顶尖人士赚得比她要多很多,但……她们付出得也非常多不是吗?按性价比来说,她还更倾向于trophy wife呢。

但现在对她来说,这一切已经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珍妮第一次感觉到了自己的好胜心——她不仅仅想要赚钱,她还想要证明她并不比这些如狼似虎的竞争者差……

她想要证明她也能站在这个圈子的高点,让更多人——比等候在剧院外头,比她的讨论版会员数更多的人——赞美她的表演,为她而喜怒哀乐,她想要去影响更多的人。

——但她现在却只能蛰伏着等待机会,缓慢地向前进,坐视着她的竞争对手们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前奔跑。

这感觉真是糟透了。

“珍妮!珍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