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日13我在一亿公里之外遥望(1 / 2)
没到你真正临死的时候……你永远都不知道死亡究竟是什么东西。
这是发射之前,在地球的酒泉中心,唐跃这个乌鸦嘴跟麦冬说的。
麦冬当时很诚恳地点了头,虽然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但她还是把这当做是前辈对自己的告诫,记在了心里。
尽管唐跃当时只是想装个逼。
此刻麦冬伸出手去,仿佛就能触摸到死亡。
金色的阳光落在女孩白皙的脸颊上,以肉眼几乎可见的速度缓缓移动,死亡原来和阳光一样沉默,一样柔软,一样无声无息。
麦冬抬头望向舷窗外,身在晶体号核心舱内,她能看到粗壮巨大的衍架从自己头顶上横穿而过,仿佛某座超级塔吊的吊臂,各种各样复杂而嶙峋的机械附着在衍架上,那些扭曲虬结的部件暴露在真空中,它们分明是二十一世纪的尖端科技,却给人一种十九世纪蒸汽机传动曲轴般的复古感。
再远处是宽阔的太阳能电池板,它们整齐地列成一排,像是古代战船上成排的巨大桨叶,跟随着阳光逐渐偏转,把巨大的影子投在洁白的舱壁上。
这里是火星联合空间站。
距离地球一亿公里。
女孩孤单地漂浮在一亿公里之外的宇宙中,她大概是人类历史上离家最远的游子,而且无家可归。
就在五天之前,她的人生还不是这样的。
麦冬今年才二十五岁,本科浙大毕业,在离开地球之前,她刚刚在中科院拿到了自己的硕士学位。
在申请读博之前,导师建议她尝试参加火星探测任务,以当前最热门的长期航天相关技术作为研究方向,并以此为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课题。随着火星探测工程的逐渐深入,长期乃至超长期航天任务中的许多问题大规模地暴露出来,并成为航天医学,生理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热门研究方向。
这有些类似于上个世纪的阿波罗计划,一个耗资巨大的庞大航天计划,能带动全国乃至全世界诸多研究以及产业的进展。
生化环材四大天坑激动万分。
麦冬的研究方向是微重力密闭空间内的生态循环,这是一个牵扯颇多的课题,难度很高,但意义很重大,国内目前还没多少人做这个方向,麦冬希望自己能做出成果来。
说实话她本来没必要吃这个苦头,参加火星考察任务危险系数极高,条件艰苦,飞上太空乍看上去浪漫,但新鲜劲一过生活就极其枯燥,而且一来一回至少要两年时间,跟坐牢似地完全脱离社会两年,对于一个年轻姑娘而言,简直就是浪费生命。
麦冬那么多同师门的师姐师妹师兄师弟,谁都没想过要去火星,所有人选择的都是简单轻松的课题,准备发发文章刷刷影响因子,混个文凭好毕业,谁会那么傻?好好的舒服日子不过,冒着生命危险跑到鸟不拉屎的火星上去?万一要是飞船出事了,回不来了怎么办?
为科研献身?
你那么高尚你咋不去呢?
最后只有麦冬一个人傻乎乎地联系了酒泉中心,参加了选拔和训练。
这个看上去软萌单纯的妹子,以莫大的坚韧与超人的毅力通过了考核,成功入选本批火星考察的队伍,成为唐跃的同事。
得知入选的那一刻,麦冬真是高兴坏了。
她在猎户座以及联合空间站上得到了一小块实验区域,用来安放她的培养箱,箱子里是一批植物种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