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一五章 濒海小县(2 / 2)
想当年,京城百姓是何等自信的一群大周市民,他们精气神十足,走路都是昂首挺胸的模样。现如今却已经精气神全无。林觉知道,这其实并不完全是自己的心理幻觉,也许心理的原因占了一部分,但真实的情形确实如此。繁荣辉煌的汴梁城已经变了,那是因为人心变了,人的精神变了。城市的繁华靠的不是高楼大厦红墙碧瓦,靠的是住在城中的人的精气神的烘托。一旦心气不在,再高大的楼宇,辉煌的街市也变得黯淡无光。
看似依旧繁华,人流川行不息的汴梁城,其实已经失去了些什么,似乎一个将死之人,他的魂魄正在慢慢的消散,最终会成为一具没有生机的皮囊。
京城中已经不必逗留,留在京城一夜反而多一夜的危险,特别是得知京城现在满城是皇城司的鹰犬之后,林觉更不敢掉以轻心,于是赶回客栈退了客房,收拾行李雇了一辆马车即刻出城。甚至连之前计划好的去相国寺大宅去看一眼的事也搁置脑后,不愿多生枝节了。
一个时辰后,林觉一行已经置身于东城外的萧索旷野之中。
东城七八里外确实有一座乱坟岗,一座小山岗上到处是乱七八糟的坟头,有的年代久远有的才刚刚入土。夫妻三人来到乱坟岗中,但见夕阳西下,寒鸦鸣叫,朔风吹过,置身于这乱草丛生,石碑歪斜,阴气森森的乱坟岗中,甚是感觉人生无意义,倍生凄凉之感。
出乎林觉的意料之外,林觉本以为会很容易找到杜微渐的坟。然而他低估了这里的荒凉程度。这里乱草荆棘丛生,从未有人来打理过。因为是乱坟岗,大多为无主之坟,经年也未曾有人来扫墓清理,故而坟包连着坟包,草木纠结在一起,根本就分辨不出。
杜微渐已然故去数月,当时正是夏日欣荣之时,下葬之后坟头很快便长了草,几个月过去的现在早已和老坟无异。夫妻三人找了半个多时辰,也没确定杜微渐的坟头在何处。眼看夕阳西下,天色已然黯淡,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阴森起来。赶车的车夫急的跳脚,说再不走便要回城了,夜晚这里闹鬼云云。林觉这才无奈放弃。只在十字路口画了个圈,摆了些果品烧了几炷香和纸钱,算是既拜祭死去的林伯年,也拜祭连坟头都找不到的杜微渐了。
这之后夫妻三人晓行夜宿,不再逗留。三天后,三人抵达了京东西路应天府境内。孙大勇等人早已在应天府等急了,十名护卫每日在城门口守望,终于等到林觉等人到来,当日便换乘马匹,离开应天府一路往东。
再七日,一行十余人转而往东北方向行进,不日抵达河北东路滨州府渤海县境内。那已经是渤海海边的一座县城了。
渤海县城,说是县城,其实也不过是个极为偏远简陋的小集镇模样。大周各地开发程度不同,除了江淮富庶之地,京畿以及应天府周边这些繁华大都市左近,大多都是一些未开发的地方。岭南西北乃至东北方向,在一般百姓看来都是蛮荒之地。只有犯了罪的人才会被发配往岭南渤海等地,当做一种惩罚措施。由此可见这些地方的落后程度。
博海县濒临海边,土地盐碱化严重,根本无法种植作物。这里的人只能靠海吃海,以打渔赶海为生。这种生活是没有保障的,吃了上顿没下顿是正常的。遇到现在这种天气,海水冰寒,海冰聚集,根本无法下海捕鱼,只能靠平日积存的干货活命。整个县城都笼罩在一种海鲜干货的臭烘烘的腥味之中,让人感觉不适。
这里当然谈不上富足,整个县城像样的客栈不到三家,因为没有多少人会来这样鸟不拉屎的地方。林觉一行十几人策马而来,着实引起了一些轰动,因为很少有人在这个季节来到渤海县。
林觉当然不希望引起这里人的瞩目,但是没办法,这里太偏远了,来了十几个外地人,便是一个大新闻.进城之后,便引来众人围观,指指点点说个不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