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2)

加入书签

这几年大郎和华苓越来越亲,不论是国计民生还是琴棋书画上,两兄妹几乎无所不谈,大郎博闻强记,华苓眼光超前,互相都是受益良多。

华苓捧着茶盏,让金钏把几张画都奉到大郎跟前:“哪,就是这些,大哥我跟你说,我的笔法又有进步咯。”

大郎如今十五岁,身材颀长,举止端凝,正是一名翩翩佳公子。他六艺颇精,琴棋书画都出色,唯一是诗才不盛,所以他很少作诗。

他坐在圆桌边将华苓画的四幅画一一看过,抽出最后一张,也就是那张劲竹芍药图,指着片片利落清爽的竹叶笑:“竹子还有点意思,果真日日对着竹林看,是格外不同些。”

也就是说,除了竹子之外都不怎么样咯。

华苓十分不满意:“别的就一点儿好处都没有了吗,我这会可是很用心的,你看我画的芍药用了没骨法,直接以朱笔描的。花朵儿是不是显得特别艳。”

大郎好笑,小九还是这样不谦虚。

他凝神看了片刻,说道:“艳倒是艳了,只还没甚章法,你书法上也不能懈怠,书法不好,笔下的画细处也难经推敲。乖乖再练几年定然好许多。”

“知道了,大哥跟爹爹越来越像了,老是教训人。”华苓鼓鼓脸颊撇开话题:“你方才在园外是为了什么要责备二哥三哥和四弟?”

说起这个,大郎的脸色就微微沉了:“朱兆新将三郎关在偏屋,足足半个下午才寻着。”

“朱兆新?朱辅公家的长孙?”华苓吃了一惊.就算她很少出门也听过朱兆新的事迹,那是个比卫五还要难缠的孩子,今年九岁,凡是调皮捣蛋的事就没有他不敢去试的。又是朱辅公家的嫡长孙,身份高,敢和他对着干的孩子还真不多。

朱兆新两年前才被朱辅公从广州送回金陵,进了王氏族学。

大郎点点头:“我在天字院,二郎在地字院,三郎和四郎都在黄字院,相隔颇远,课中等闲见不着。那朱兆新也不知怎的与三郎不对付了,将他骗到黄字院外的烧火房中锁住了,三郎的书童百会遍寻不着,才急急来寻我。我让学中二十个仆役撒网寻了半下午,才在那烧火房中寻着他。”

华苓觉得很生气:“朱家的人了不起啊,凭什么欺负我们家的人。后来呢,有没有罚朱兆新?”

“罚了,教授罚他当众向谢家和三郎赔罪,抄写《论语》百遍,下次再犯,劝退处理。王家族学的教授是公正的,这一点我并不担心。”

大郎说:“只是朱兆新那性子绝不是能忍气吞声的,日后说不得还是会与三郎不对付,三郎木讷少语,人却倔得很,被欺负了也未必会讲与我知晓,少不得还要吃苦。”

他目光一转,看看华苓一脸的怒气,摇摇头道:“小九你生气也没有用,在家外进学总要有这么几遭的,被欺负了,就该想办法找回场子。我们谢家的男子不能这样娇弱。”

想起近两年衰老得很明显的牟氏和总是心情不好的七娘,华苓吐口气,点头,不再提这些,转而问:“大哥出门游学的日子定下了吗?”

☆、第31章 大郎将游学

31

王氏族学代代都延请名师来教导学子,学中也建有藏书楼,拥有上万藏书,能提供给学生的知识量在整个大丹来说,也是数一数二的高。这是金陵城最好的私学,或许也是整个大丹最好的私学,名气比隶属皇家、多收皇家子弟的太学还要大些。

大郎在王氏族学中学了近十年,族学中教授能教的他都学的差不多了,族学中的教授对他的聪慧和稳重都颇为爱重,所以在年后给了大郎新的进学建议——到大丹各地去游学。

谢丞公年轻的时候也是曾离家游学过的,应该说,这满大丹的读书人,只要是心性还有些奋发向上的,游学就是必做的一件事,不论家贫家富,顶多富家子弟能多带一两仆役,能坐比较不颠簸的马车,贫家子弟只能背着书箱靠两条腿,受风吹日晒雨淋罢了。

不过,只要是游学的读书人,各地开设的学堂学宫很少有不接待的,这是大丹的风气。条件再不好的学堂都会尽力为到来的读书人提供一餐半餐饮食,条件好的,更是从衣食到住宿都有馈赠,恭敬的很。

因为大丹人都认为,游学的读书人,很可能意味着最顶尖的那一小撮文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离开家游历各地,看遍名山大川,访遍各地隐居的大儒名师,见识、体悟和知识在旅行里一点点累积,融会贯通,若是那足够天资卓越的,说不定游历几年之后,就能著成一本足以传世的著作来,令洛阳纸贵,万人争抢。

更多的时候,连完整的一本书都不必,有的人只凭一首诗、一篇文章就能名满天下,比如写了《山居众人陈情书》的王磐,这大丹民间的读书人就没有不知道他的,而且即使只看过王磐的这一篇锦绣文章,很多读书人却可以毫不犹豫地把王磐引为知己,看作榜样。

这是一份真正的读书人身上才会有的质朴,对比自己更出色的同领域前辈的欣羡和敬慕,只要志同道合,即使一辈子身隔两地,也觉得能够千里神交。

文豪大儒,绝对是整个大丹民间地位、声誉最高的那一小撮人。

王磐年轻时当然也曾离家游学过。

所以这年头的读书人,要是没有段把游学经历,出门了都不怎么好意思正眼看人。

在知道了这些事之后,华苓只觉得要当个读书人实在不容易。没有便利的交通系统、医药技术落后、信息传递缓慢,从a城到b城等闲就要一二十天,寄个信等闲就要半年,要是不小心经过了哪个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忽然中了瘴气毒气,或者是遇到了绿林贼盗,那真是连个苦字都来不及说。

但即使这样,离家游历的学子依然前赴后继地去吃苦,这样的心性也是要了不得的呀。

华苓一问大郎的游学出行日,大郎就笑了:“就知道你要问这个问题。定下了,与爹爹商量过,在清明祭祖之后就打点行装出行。”

今年的清明节在三月初八,离现在也就二十天了。

华苓抿嘴问:“这一去就要两三年了吧?大哥是打算独自出行还是和谁一起?”

大郎为人温和而不懦弱,谦虚守礼,在学里人缘不错,再加上家世,如果他愿意的话,应该有不少学子愿意与他一同游学。游学路上寻着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伴,一同谈天论地、切磋砥砺文思,总会有进步,很多学子都是这样做的。

不过大郎摇摇头:“我会带两名武艺不错的仆役,独自出行。若是在路上遇着志趣相近的朋友,到时再同行也不迟。”

他看看华苓又郁闷又向往的神色,笑道:“别闷闷不乐了,小九你毕竟是女儿家,便是我们家再放得开也不能教你满天下去走动的。这两年从金陵往四处的硬泥大道已经修了数百里,马车在上面行的快,出游、寄信的速度也快了,大哥每到一处,就去驿站里给你写信,将各地风土人情一一描述与你听可好?”

“好……聊胜于无。”华苓撇撇嘴,别人说的和自己亲眼看的也差得太远了。

大郎见她没什么兴致了,赶紧换个话题:“如今春光正好,许多人家都已经浩浩荡荡往南郊去踏青了。我早叫陈执事制了许多好看的大风筝,又备了新蹴鞠,到时候小九就可以和姐妹们在南郊采花、荡秋千、放风筝,听到这也不高兴?”

“不,我当然高兴!踏青,出门,可高兴了!大哥真好啊,真是心思缜密,体贴妹妹的好大哥,小九可爱戴你了。你有没有让陈执事帮我在风筝上面画画和题诗?”华苓立刻乐了,最近秦教授离职的事儿一冲,她还没顾得上想这个。

踏青,也叫踏春、游春,是一项历史极其悠久、中原人都十分喜欢的初春活动。整个萧瑟的冬天都憋在房子里,一等春回大地,草长莺飞,谁还耐烦窝在小房子里?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就没有不喜欢在初春换上轻薄衣装到郊外去踩踩嫩草、撷撷野花的。

“放心吧,你喜欢的字和画都有。就这个时候最油嘴滑舌。”大郎哈哈笑,轻轻一点妹妹粉嫩的额头:“让金瓯金瓶给你裁些鲜亮好看的衣裳,去踏青就不要穿去年的旧衣了。全家姐妹就你一个最古怪,不爱新衣偏爱旧衣,不知道的还要以为我们家多苛责你。”

“旧的穿着舒服,都是好料子做的,凭什么就不好了。我穿衣又不是给谁看的。”华苓嘀咕,忽然想起她好多次出门玩都是穿的旧衣,大郎也没有专门叮嘱过什么。

为什么现在专门叮嘱她要打扮得好看些?

她睁大眼睛,灵光一闪:“卫五回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