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1 / 2)
在薛刺史被罢官的消息传到楚州,卢八娘就想到了这个结果,司马十七郎曾与她商量后决定送给他的薛表叔五千石粮,一千匹绢,虽然不多,但也能帮薛表叔渡过这个冬天,“淮北看起来轰轰烈烈的,其实难处也不少,王爷对我说过,已经尽力帮表叔了。”
“因为山地多,楚州比平郡的灾情还要重,”董夫人知道不能与平郡攀比,平郡当年在淮北王带兵北上时为他筹集了那么多的物资,淮北王有所回报还是正常的,她只是想说明情况,“王爷的赏赐只够救急,家里的日子实在艰难,部曲奴仆成群地跑,坞堡又坏了需要维修,还有……”
董夫人的语气并不理直气壮,她一直要比薛表叔明理得多,薛家若是从最初就与淮北王好好相处,现在哪里能到这个地步呢?可是她又有什么办法?
湖阳郡主、薛九娘、董夫人等人都没有猜到的是,卢八娘并没有打算像司马十七郎一样冷落薛家人,她的思路一向与众不同,正等着董夫人开口求助。
董夫人见淮北王妃轻轻地摇了摇头,动作非常优雅,带着些无奈,让她完全明白了王妃的态度,淮北王已经定下来的事情,王妃怎么能轻易改变呢?但董夫人却明显感觉到王妃对自己的好感和同情,男人间有了矛盾,但她们却一直没有冲突。
于是董夫人祈求道:“王妃,王爷一向极看重你,就帮帮我吧。”
卢八娘似乎又被说动了一分,她沉吟了一小会儿,在董夫人的热切盼望下终于开口了,“王爷的决定我是不会改变的,也改不了。但是,”她又停顿了一会儿,仿佛下了决心,“盐城是我汤沐邑,我手上有些盐,大约有一百石吧,可以送给薛家用来渡过难关。”
淮北王北上后所依靠的经济支柱之一就是盐,传说淮北有秘法能够制出大量的盐,还有人说秘法是玄女所传,但外人根本到不了盐城海边的盐场,所有人都只能暗中猜测。不管怎么说,事实就是淮北的产盐量确实很大,盐的质量也不错。
楚州不临海,所用的盐原本都是从益州而来,氐族叛乱后这条商路就非常艰难,也造成了盐价翻了倍。因此董夫人听到淮北王妃要送一百石盐给她非常高兴,盐就是钱啊,能换来各种东西。
“太好了!多谢王妃!”董夫人激动地说 ,一百石盐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拿去换钱换粮可以保
住家里的部曲奴仆,薛家也不会一蹶不振了。异常兴奋的她忘了一件事,从淮北来的盐要算是私盐,买卖是有罪的。
卢八娘见董夫人根本没有想那么多,就又说:“这些盐原本是送到平郡的,但是现在于郡守到了淮北,所以便剩了下来。表婶拿去换东西时要小心一些,不要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发现。”于郡守到淮北其实并没有影响盐在当地的销售,卢八娘这样说是在提醒董夫人,楚州也可以如平郡般地销售私盐。
董夫人发热的头脑这才冷静了下来,不是从朝廷正规渠道来的盐就都是私盐。私盐——如果处理不好,会出大事的。淮北王妃给她的就是□□,她该怎么办呢?
卢八娘看出了董夫人的为难,她一点也不急。世上不是有一个成语叫做“饮鸩止渴”吗?人到了一定的时候,是明知道□□也会喝下去的。她仪态万方地站了起来,“表婶,留下来一起用饭吧,也与孩子们见个面。”
董夫人有些失魂落魄,所以她并没有注意到眼下淮北王妃的神态与几年前成功地在楚州换得几万石粮食,并用淮北王侧妃之位引诱自己把祺娘和粮食送过去时一模一样。淮北王妃依旧用原来的手段在诱惑她。
卢八娘确实没有掩饰,她就差一点明码标价提出让薛家销售淮北的盐,现在只等待答复了。不过她相信董夫人会吞下她的诱饵,即使她不肯,那么还会有别人。淮北的盐要卖到楚州,这是她制定好的方案,不会改变。
接下来的几天董夫人异常安静,她一直呆在客院里,与四处活动的薛表叔正相反。
结果呢,董夫人自然决定收下卢八娘送的盐,并且以后在楚州为淮北走私食盐。她想得很明白,如果她放弃了淮北王妃给出的这个机会,薛家再无出头之日了。但出乎卢八娘的预料是,董夫人决定自己做,而不是由薛家做。
“外面的事情并不容易,”卢八娘虽然知道薛刺史是个背信弃义的人,但是还是看好他多年的人脉,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生意也不怕吃亏,但董夫人吗?不过是个内宅妇人,“我以为表婶一定要与表叔商量呢?”
“我想了这么多天,也算想通了。”董夫人比前些天从容镇静多了,她有条不紊地说:“盐都在杂货铺卖,而家里与这些铺子打交道的是我,我的陪房与楚州最大的杂货铺子老板关系很好,商人最重的就是利,只要分出一些利润就可以把盐交给他代卖;我还打算开几家酱菜店,春天到了后买些最便宜的青菜腌好,挣的就是卖盐的钱;还有去探探大女儿的口风,让她也赚些私房钱,还能挡住官府的检查……”
真是完美的走私盐计划!
卢八娘向忐忑不安的董夫人点了点头,“很好,我只要市价的一半,其余的都归你。”
董夫人并不懂生意,她乍听之下还觉得利润颇为丰厚,对卢八娘感激万分,后来她也慢慢明白这里面的事情,但鉴于卢八娘也算公道,利润也不错,便一直做了下去,为自己积下了丰厚的私房,然后她在薛家的地位上升了不是一个层次。
眼下谈成了生意,卢八娘便将具体的事务都交给管事们去做,又让人把先前答应的一百石食盐送了出去。那边董夫人也想办法劝动了薛刺史,二人很快就返回了楚州。
不久,淮北与董夫人的贸易稳定下来了,司马十七郎也发现了运盐的船拉回来的是粗制的铜锭,便笑问卢八娘,“你是不是最初就看上了楚州的铜矿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