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古文与骈文(2 / 2)
因为说起来,欧阳修对这此科的主考王拱辰算是颇为了解的!他们既是同窗,又是同年,还是连襟!
当然,他们因为理念不同,现在却成了一对冤家。但是这并不妨碍欧阳修对王拱辰的了解。
说起欧阳修和王拱辰的渊源,还要从天圣八年的殿试说起。
天圣七年,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天圣八年的殿试之前,作为省元的欧阳修,自然是状元的大热人选。欧阳修自己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
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十九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就在殿试的前一天晚上,王拱辰和欧阳修开玩笑,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
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当然,豁达的欧阳修并未在意状元头衔旁落,反而更觉得王拱辰颇有大才,和他真心相交。
几年后,欧阳修续弦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而薛奎的大女婿不是别人,就是跟欧阳修一起参加殿试而获得了状元的王拱辰。到了后来,王拱辰的夫人去世了,他又娶了薛奎的三女儿,继续做薛家的女婿、欧阳修的连襟。欧阳修写诗调侃他说:“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可以说,欧阳修和王拱辰在中进士后的十几年间,关系是非常之好的。
但是到了庆历三年之时,他们的关系走向了另一面。
欧阳修是“庆历新政”的积极倡导者和支持的,而王拱辰却在“庆历新政”站在了君子党的对立面,因为他们二人的关系不可避免的走向了恶化。到了现在,二人同在东京,却是老死不相往来。
不过这王拱辰虽然在政治理念上和欧阳修分道扬镳,但是在文风上,却还是同辙的。欧阳修知道,这王拱辰也不怎么喜欢“太学体”!
不过欧阳修对王拱辰的秉性还是很了解的!王拱辰虽然喜好言之有物的古文,平日里对“太学体”也是深恶痛绝的,怕是没有魄力和胆量对这“太学体”强力压制,所以这科怕是古文和“太学体”都又中式的可能!
因此,欧阳修嘱咐钟浩和徐峰二人,这次没有必要有太多顾忌,擅长做什么文体,便用什么文体应考便是。
当然,其实这嘱咐对钟浩没有太大的影响,反正他就算是按照普通的接近于文言文写那策论的,就算让他写那艰险怪涩“太学体”文章,他也不会写。
但是对徐峰来说,还是很有作用的。
徐峰的文采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是上一科就是因为没有用“太学体”应考,从而落榜。这科他和钟浩私下里聊过,本打算用“太学体”应考的。
不过说实话,徐峰也不太擅长写“太学体”,因为他自小便在自己那崇尚古文的山长父亲的耳濡目染下,对这古文写法早已耳熟能详,自信一定能写出不错的文章来。但是对这“太学体”他只是半路出家,怕是未必能在考试中写出出彩的文章,这也是徐峰一直纠结的地方。
今日听欧阳修说,这科的主考王拱辰其实也是古文支持者,不必刻意去用“太学体”应试,徐峰自是欢喜不禁。
这次来欧阳修府上没有白来,只是这一个提点便重逾千斤。不要小看这文体的区别!一种文体的擅长于否,对能否写出好文章,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下欧阳修又提点了二人一番关于诗、赋、论、策的科考时的应试写作技巧,以及科考时的其他注意事项!
正事儿说完了,欧阳修又让家人在这听涛楼里,设了一桌筵席,留二人用餐。
若是普通士子欧阳修轻易不会设席招待的,但这钟浩和徐峰,一个是老友之婿,一个是另一位老友之子,说起来颇有渊源,而且他和这两个年轻的士子也相谈颇为投机,是以才设宴款待二人的。
钟浩和徐峰自然受宠若惊!
席间,欧阳修少不了和钟浩谈及富弼的近况,以及钟浩在西北经营窟野河屯田事宜和南下平叛的一些事情!当然,欧阳修也少不了和徐峰谈及他和徐山长交往的一些趣事。
欧阳修为人诙谐豁达,知识渊博,对晚辈丝毫没有架子;钟浩两世为人,经历丰富,且所知甚博;徐峰也是风趣幽默的性子。因此,三人这一番攀谈,倒是相谈极为欢畅,宾主尽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