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1 / 2)

加入书签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大梁世家分文武,武将也有公侯门第,然而大多都衰落了,否则元和年间不会无人可用到让一个半大孩子领兵。这些靠祖荫而生的名将之后,倘若文不成武不就,就会像刘崇山一样通过后门进御林军,熬年头混几年资历,再找个由头能捏一笔军功,平步青云。

多年磨合,这些少爷兵和真正的将士之间已经形成了某种特别的生态,双方互相给面子,既能保证战斗力,也兼顾了关系和面子。

可惜,这个平衡自御林军哗变后,被李丰破坏了。

上位者激愤之下的一道律令或许自以为清明,当时也没人提醒正在气头上的李丰,由着他堵死了京城少爷们的升官梦。

哪家的少爷不是娇生惯养?谁能甘心一辈子当个小小的军户?

得罪少爷不可怕,重要的是,大梁朝早年重武轻文,祖宗留下来一个特权——军功封爵者可养家将,保留一部分武装,并荫庇后世,危难时可以作为国度最后一道战力,刘崇山吕常等人叛乱时,方钦就是用这批战力牵制住了叛军,拖到了北大营赶到。

方大学士环顾四下,说道:“顾昀增兵西南,同时又在东海大动干戈,手中可用之人捉襟见肘,眼下他的人全在四境镇守,北大营又非传召不得入内,李旻乃是沽名钓誉之徒,身边不喜人多,走到哪都不过是跟着一两个老东西,听说他骑射工夫不错,可也不过就是在城楼上耍过几次花拳绣腿,谅他也碾不了几颗钉,想除掉他不难——只是不知诸位是想要‘暗清’,还是‘明清’?”

旁边有人问道:“敢问方公,何为暗,何为明?”

只听这位才满半朝的大学士面不改色:“若要暗,只需请上死士二三十人,趁夜埋伏在李旻下朝途中,截而杀之,淹没证据,等此时风平浪静、不了了之,皇上也没办法。若要来明的……那就须得让皇上知道,谁是忠臣良将,他的江山社稷是谁保下的,乱臣贼子是如何被拿下的——还有储君何人可担。”

“这……方公,明着来只怕不容易。”开口说话的是当年京城三侯爵之一的平宁侯之子,老侯爷早已去世,此人大腹便便,走路都很吃力,一年不见得出几次门,全然不像名将之后,脑筋却意外的清楚,此时侃侃道,“且不说动手的时候该如何避开御林军与禁卫,就说万一得手,以皇上那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脾气,他不会追究到底吗?北大营的刺头确实死干净了,现在老老实实地非传召不得入内,那么倘若皇上一怒之下真的传召呢?就说他们离的远,那么宫中禁卫与宫外御林呢?刘崇山吕常一党哗变之事至今风波未过,恐怕没那么容易。”

“宫中可不是什么场合都有禁卫的,御林军更不是什么地方都进得去,半个月以后皇上大寿,今年那东海两江前线有捷报,礼部马屁精必会借此时机提出大肆操办,可钻的空子会很多,”方大学士轻描淡写道,“至于皇上事后发作……”

他说到这里,话音顿了顿,嘿嘿一笑,狭长微垂的眼皮抬起来:“那就只好让他‘发作不起来’了……怎么,诸公真当没有了李旻,皇上就会轻易放过咱们?太子今日早朝上说的话诸位也都听见了,那太子一个小小孩童,懂什么国家大事,那些话都是谁教他的?才十一岁,他就满口‘法不容情’,‘去朋灭党’,当庭指桑骂槐,就差指着我们得鼻子说我辈皆小人了,诸位当断不断,难不成要等着日后太子登基,赐一丈白绫?”

此言说得不算隐晦,离经叛道地惊世骇俗。方大学士不愧是经历过将元和先帝托上台的老臣,胆大包天,不动则已,出山就要做一票大的,直言“皇帝不干就干皇皇帝”,“太子不听话,那就换他那没了娘的大哥来当傀儡”。

平宁侯瞠目结舌良久,有点结巴地提出了另一个要命的问题:“那……顾昀岂会善罢甘休?”

“外事团尚在路上,都已经安排好了,”方大学士低低地笑了一声,“前线、虎视眈眈的番邦贼寇、使团——怎么,这么天时地利,诸位难道想不起二十年前发生过什么?”

一场风暴正在中心酝酿,风暴口上的雁王却还似乎毫无知觉,依然每天按点点卯,不遗余力地推行他的新政。

还刚刚愉快地收到了一封来自顾昀的书信。

这封信顾昀直接寄到了家里,是封彻头彻尾的家书,霍郸递给他的时候,长庚那双突然亮起来的眼睛闹得霍统领起了一张大红脸。

“他还长出三头六臂不成了吗?”长庚一边将那信封抬起来对准光,小心翼翼地隔着信封观察里面的内容,一边半真半假地对霍郸埋怨道,“一边对付着洋人,一边还有这种闲情逸致,让我说他什么好。”

侯府从未有过传统意义上的“女主人”,霍伯这个贴身护卫隐约知道点什么,然而至今也难以适应,特别没法和这位身份特殊的“另一个主人”讨论自家大帅家信。听着雁王这话,他感觉自己的角色从家将统领变成了一个碎嘴嬷嬷,只好十分羞赧地戳在一边,充当一根脸红脖子粗的门柱。

开战以来,顾昀还是第一次给长庚寄这么厚一封家信,长庚一时有点舍不得拆,将那信封拿在手里反复摩挲,凑在鼻尖轻轻地嗅了一圈,仿佛能从中闻出一点远方那人的味道来,一脸沉迷。

霍郸脸上的血快从毛孔里渗出来了,结巴道:“王、王爷,您……您干什么呢?”

长庚扫了他一眼,好像觉得霍郸面红耳赤的样子特别好玩,便故意逗他道:“昨天做梦还梦见了我义父,半夜一醒过来愣是睡不着了,可算是知道了一回什么叫‘辗转反侧’,结果今天就收到他的信,你说巧不巧?”

霍郸:“……”

“我义父”仨字让他打了个寒战,霍郸痛心疾首地想道:“小侯爷这办的都是什么事?怎么越大越不像话了!这是要将九泉之下的老帅和公主气活过来啊!”

长庚偷偷笑了一下,正要拿小刀划开信封,突然,一只临渊木鸟闯了进来——那日刘仲前来投诚,长庚没有十分相信他,派了一明一暗两个临渊阁之人随行两江,明着的假扮刘家小厮,联系刘仲和京城,暗着的是位高手,尾随使节团探查种种异动,随时传信京城。

长庚忙将顾昀那封私信收进怀中,先拆看了木鸟。

片刻后,他冷笑一声——有些人想的还挺周全。

第125章 终局(中)

一只木鸟尚未飞入帅帐中,便被亲卫一手捉了下来,他将这小东西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摆弄了好几遍,没摆弄出什么名堂来,就在他如临大敌地想拿去请军中灵枢看看时,旁边忽然有人低声道:“给我吧。”

亲卫抬头一看,只见沈易从外面走进来,忙将那木鸟双手奉上。

沈易接过来摸了一把呆呆的鸟头,亲卫一愣,觉得自己好像听见沈将军叹了口气。

木鸟是被钟蝉将军留下的磁石引来的,沈易轻手轻脚地捏着它走进帐中,帐中光线晦暗,几个军医悄无声息地进进出出,一股呛人的药味扑鼻而来,当中还夹杂着一点洗不清的血腥味。

姚镇正站在一边,转头望向沈易,神色凝重。

那天水战中为了拖延时间,顾昀所在主舰被敌军击中,主舰当场解体,金匣子在水面上炸成了一朵眼花,所幸顾昀虽然又聋又瞎,但反应很快,感觉不对之后第一时间命人弃船跳海。

由于跳得及时,鹰甲将他从水里捞出来的时候,好歹人还没烤熟。

西洋军远洋补给线被截断,内江上游又早被顾昀在西南增的兵控制住,两条补给线全断,无奈之下只好退走东瀛水域。

倘若不是主帅重伤,这一战绝对是能载入史册的完美大捷。

顾昀这回事先将战报、家信等一干道具全都准备得妥妥当当,外人内人一起瞒着,即便在两江大营中,消息也压得死死的,除了几个高层将领、亲卫、军医与将他捞回来的几个鹰之外,一概一无所知。

可想而知这回沈易跟姚镇担的压力有多大。

沈易:“怎么样?”

“来得正好,人醒着,”姚镇低声道,“顾帅将你调来实在太有先见之明了,季平兄,要不是你在这,我大概觉得天都要塌了。”

沈易苦笑道:“哪里,一回生二回熟……你先歇着,我跟他说两句话。”

姚镇点头,挥手带着军医们撤开,沈易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托起顾昀无力地垂在床边的手心。

床帐一放下来,帅帐中人来人往进进出出,顾昀一概全无察觉,直到这时,感觉到手中这只爪子上有割风刃磨出来的厚茧,他才知道来人是沈易。

顾昀周身的骨肉没几处是好的,身上夹满了钢板,整个人被固定着无力扭头,昏睡一会被疼醒一会,才一睁眼,额角的冷汗就开始往下淌,眼睛哪怕睁开也对不准焦距,军医说人在巨震中本就容易伤到耳目,他还不止一次给自己雪上加霜,现在眼睛睁开只能微微感光,别说琉璃镜,就算架一只千里眼大概也无济于事了。

“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好。”顾昀心里默默地想道,“以后不会真看不见了吧?”

沈易一看他那茫然的目光鼻子就一酸,在顾昀手心上写道:“临渊阁有信。”

顾昀眨了一下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