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 / 2)

加入书签

虽然石青瑜与明峻并不如亲生母子那般亲近,但往日里石青瑜也常逗着明峻玩耍,明峻对石青瑜也十分熟悉。他此时见不到他的生母惠妃和乳娘,只能依赖着石青瑜,一手抹着眼泪,一手紧紧抓着石青瑜的手。

石青瑜牵着明峻一出现在百官面前,除了早已知晓此事的一些官员面上未显出一丝惊讶,其他不知情的官员的官员均疑惑的皱紧眉头看向石青瑜。

石青瑜一踏进宣议殿,就有官员跪下,大声说道:“宣仪殿从未出现过后宫妃嫔……”

石青瑜牵着明峻的手,继续向前走,也不答话。

虽石青瑜未曾答话,可另一官员立即出声驳道:“可也从未有禁令禁止女子上朝!”

此人姓孙名进,是一寒门出身的八品官员,其妻曾助石青瑜译写《长寿经》。

明峻被争论声吓得停住脚步,他哭着看向石青瑜:“母后,我不上朝了,我要回去!”

石青瑜轻轻把明峻的眼泪擦去,低声哄着:“不要怕,很快就结束了。”

说完,石青瑜也不理睬继续跪着争辩的朝臣,牵着明峻的手一步步的走到龙椅前。明峻被石青瑜抱上龙椅,低头看着依旧争论不休的朝臣们,慌张的看向站在他身旁的石青瑜。见石青瑜低头不语,明峻就又忍不住哭了起来。

那些朝臣们见明峻哭闹不停,也不理睬他,依旧自顾自的争论着。石青瑜一边转身哄着明峻,一边垂眼看着朝堂。如今朝堂之上分为三派,一派是田、仲两家的官员与左右宰相积极反对石青瑜现于朝堂之上,另一派是早被石青瑜拉拢,积极支持石青瑜出现在朝堂之上的寒门出身的官员与周姓官员。最后一派,是早已商议好,暂不出言表态的石家与不知该做怎样决定的一些明氏宗亲,还有置身事外的王家官员与隋家一众官员。

石青瑜看了眼争论不休的朝臣们又看了眼在一旁置身事外的诸多朝臣,石青瑜轻咳两声哭道:“皇上年幼,哀家才送皇上临朝,不想竟惹下这些争端……”

孙进躬身说道:“皇上年幼,既先帝驾崩之前并未设立辅政大臣,就该由太后听政辅佐皇上。”

李吉冷笑道:“孙大人不过八品小官,也配妄议国事?也配决断该油何人辅佐皇上?”

孙进皱眉说道:“吾等身为臣子,就该为皇上分忧,何谈妄议国事?”

孙进跪下喊道:“臣请太后垂帘听政,辅佐皇上。”

一仲姓官员怒道:“石氏有何德何能,能够摄政辅佐皇上?”

芮远躬身说道:“除明律逆贼,就是太后之功。”

说着,芮远也跪下说道:“臣亦奏请太后垂帘听政,辅佐皇上。”

石青瑜把被吓得哭个不停的明峻在怀里,皱眉说道:“先帝去后,哀家原本只想每日诵经礼佛,但皇上年幼,无法处理朝政,哀家也不得不多加辅佐。但哀家从未处理过朝政,还请肃王明炎、裕郡王明行一同辅佐。”

如今还在朝堂上的明氏宗亲听到石青瑜竟然愿把辅政之权分给明氏宗亲,而且石青瑜之前就对明氏宗亲十分倚重。此时听到石青瑜的话,就有多半明氏宗亲相信石青瑜并无□□之心,有心维护明家权势,就跪下奏请:“臣请太后垂帘听政、辅佐皇上,肃王与裕郡王一同辅政。”

肃王明炎犹豫了一会儿,见石勇一脸愁容一直一言不发,似乎并不喜欢石青瑜垂帘听政的模样,才对剩余几个未跪下的明氏宗亲点了下头,剩余的明氏宗亲才也相应跪下,一同奏请石青瑜垂帘听政。之后朝内的周姓官员也都相继跪下,奏请石青瑜垂帘听政。

之后才是石勇带着几个石姓官员慢吞吞的跪下。

最后,几个本是四大士族中的官员,因其不受家主倚重,反倒因姓氏处处受族中约束,竟也都相继慢慢跪下。

☆、第43章 身份

石瑜低垂着眼睛,低头看着殿上缓缓跪下的这些人,里面有她现在的盟友,有她将来的敌人。还有那些站着口口声声说着石青瑜不该垂帘听政的官员们,若是她有天称帝,她还要面对更多的敌人。石青瑜没有感觉到丝毫恐惧,最初她是被逼着不得不与人相斗,但慢慢的她喜欢起与人相争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乐趣。

最终,石青瑜得到了听政之权,但在她得了听政之权后,群臣们争论的又是谁该任辅政大臣,不肯只将辅政之权分给明氏宗亲,各方都要添加一份辅政之权。

此事争论不休,直至下朝时候也没有个决断。石青瑜只一直哄着明峻,在下朝之后,就将肃王明炎与裕郡王明行留下。

肃王明炎虽然在明氏宗族中很有威望但是年纪也大了,裕郡王明行虽然是明氏宗族中最有权势的人,但却体弱多病。今日议事许久,两位都已疲乏,再换到御书房议事的时候,两人均显出些浑噩之态。

石青瑜再选择这两个人做辅政之人的时候,就看中这两人一个年迈一个体弱,不能久涉朝政。如今看到这两人一副浑噩模样,石青瑜面上却做出关切模样说道:“两位满脸疲乏,快请坐下。”

随后有宫女上前,将这二人扶着坐下。石青瑜看着这二人摇头叹了口气:“未曾想今天竟然遇到这么多波折,这天下本是明家的天下,可却有这么多人与明家争权,这往后……这往后,我与皇上这孤儿寡母的真不知该怎么办。”

说着,石青瑜落下泪来,明行立即安慰了几句,但肃王明炎却只皱着眉头,不言语。

石青瑜将二人表现看在眼里,擦了下眼泪,说道:“先帝有宏愿,愿夺士族权势分于宗亲各位,但形势险峻,未能成行。反而在士族的逼迫下,日渐……唉,如今皇上登基,也该还权于明氏宗族。这天下是明家的,为何明家的子孙不得享用。甚至还要仰仗士族鼻息?眼看着许多明氏宗亲甚至连爵位都没有,哀家看着实在心痛。”

说到这处,明行与明炎都看向石青瑜。石青瑜微垂下眼帘,说道:“今日哀家在朝堂之上,见众臣争论不休,想到四个政令,请二位听听是否可行?”

石青瑜说着,小心翼翼的看了明行与明炎一眼,才深吸一口气,说道:“一是对明氏宗亲们进行封爵,将未有爵位的宗亲们都封为邑大夫,而其他未有爵位的宗亲,应该提一等爵位。如有像肃王这般德高望重之人,又无爵位可再提,也立下爵位世袭罔替的政令,保后人安稳。”

石青瑜说完,肃王明炎终于拱手说道:“臣谢太后为明家宗亲如此着想。”

随后明行也拱手致谢,石青瑜无奈苦笑道:“二是为士族编史做序,以稳士族势力。先帝曾说过,只有士族能灭绝士族,为保明家江山不受动摇,只能先示好以稳江山。”

明行与明炎都知道如今明家形势险峻,而且他们本就对士族存有崇拜与畏惧,对石青瑜这个意见,只皱眉点头。

明行咳了几声,深吸了口气问道:“太后还有另外两个政令。”

石青瑜摇了摇头,叹了口气:“第三个政令不过是若要为士族编史做序,需要学子编书。哀家想将三年一次的科举,改成一年一次,寻些有学之士。第四个政令是减少民众赋税。”

明炎听到这里,皱了眉头:“若是用寒门学子编写士族家史,怕是不妥。而户部向来是仲姓官员所管辖的部门,太后想要减少赋税,是有慈心,但怕是仲家不会应允。且如今国库空虚,若是此事减少赋税,怕是国家难以支撑。”

石青瑜恍然大悟般瞪大了一下眼睛,点头赞道:“还是肃王想得周全,减少赋税一事是该暂缓。不过先帝曾困于无人可用。将来皇帝还需人才,也该为皇上都储备些可用之人。所以,还请将三年一次的科举改成一年,肃王,您看是否可行?”

肃王明炎听后,连忙拱手说道:“太后思虑深远,自是可行。”

说完,明炎忍不住打了个哈欠,用力的睁了下眼睛,困倦得再无法支撑,不得不起身对石青瑜躬身告辞,随后明行也起身告退。

石青瑜在明炎与明行走后,抬眼盯着他们曾做过的位置,慢慢浮起了一丝笑容。

石青瑜提出的三个政令,对各方都有利处,各方都未有异议。只有几个仲姓官员,在家主仲平的逼迫下,提出了异议。但是他们勉强提出的几个驳斥理由,都无法成立,他们自身的态度也不愿意仅仅是为了敌对石青瑜而故意反对她,提出的驳斥意见呗驳回后,他们也就不再言语。

三个政令提出后,就不再发表任何政见,于朝堂上仿佛丝毫不存在一般,这让芮远这些知道石青瑜的才能,有些借此护佑幼帝的臣子们心中急躁,只以为初涉政事的石青瑜被朝堂争斗吓慌了手脚,不知该从何处下手,不断对石青瑜进言督促。

但石青瑜一直未有动作,一直等到这年过去,春季的科举再次举行,石青瑜除了照顾明竣,也不提出任何政见,就静静看着朝堂上的争斗。

阳春三月,京城中染了一层新绿。于京中酒馆内,一群人聚于一团正为明年科考做准备,互相讨论着今年该有什么试题,而如今科举该成一年一次,是否有这么多官位供给他们,言谈之中又添了许多焦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