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一撸到底(1 / 2)
这么闹了一场以后,接下来的军议就索然无味了。唯一的亮点就是:总督陈奇瑜以地方防务也相当紧要的借口,禁止吴世恭出征了。
而当随后赵铭也以自己年老伤重为理由请求回归德,也得到了陈奇瑜的答应。于是,吴世恭和赵铭将只能够带着自己的亲兵回驻守地,而“名将”李禄则统帅着三部所有的兵丁随同围剿。
陈奇瑜是做出了调兵不调将的举动。他已经开始分化拉拢吴世恭这三部了。赵铭所部为战斗力低下的军户,而赵铭又是年老体衰,所以没有什么拉拢的价值。吴世恭这个刺头留在军中也是一个不安定因素,所以也作为害群之马给清除了出去。
而陈奇瑜认为,“名将”李禄在当时吴世恭还没有返回河南的时候,就能够单独指挥了汝州大捷,这种人才和他的部队还是有拉拢的必要的。陈奇瑜当然是不知道,他再怎么分化拉拢,这三支部队都是在汝宁军里面打转的。
结束了军议以后,中军帐内所有有资格写奏章的文官齐刷刷地连夜写起了弹劾奏章,就是要弹劾吴世恭对崇祯皇帝钦赐的尚方宝剑大不敬的举动。
倒也不是那些文官真的认为吴世恭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敬,主要的原因那就是一个态度问题。也不是吴世恭的态度,而是文官自己对于维护皇权的态度问题。说到底就是一种自保。
吴世恭当然不知道针对自己新一轮的弹劾风暴已经掀起了。
李禄也和吴世恭一起回到了汝宁军的营中。吴世恭知道李禄的顾虑,因此就把周巡也叫了过来。
接着吴世恭开始了安排:“这次我就不能够出征了,就让巡子做你的副将吧。大事你掌握,具体跑腿的事就让巡子多辛苦了。”
“也不用害怕,我们去的这一千五百人都是四条腿的。万一有什么不对,难道还跑不过两条腿的吗?我也算是看出来了。他们都以为陕匪是块大肥肉,可陕匪是这么好打的吗?怎么这么多的大军剿了四、五年却越剿越大了呢?”
“我们就缩在后面,也别眼红!有什么好处也不要去抢,就是跟在后面做些摇旗呐喊的事。也要和陈游击和江守备多联系,合在一起受的欺负就会少一些。有什么吃亏的我们就先忍着。”
“千万注意一点!万一陕匪投降了,那十有**就是诈降。你们劝得了就劝,劝不了就躲在安全的地方。不要头昏了麻痹大意!告诉你们我的看法,陕匪的事不会完,以后有的是仗要打,所以就是要保存实力。不过我对李大哥也放心。这明军中要是论逃跑,你称第二就没有人敢称第一了。”
吴世恭的话惹得李禄和周巡是一阵大笑。
吴世恭接着说道:“当然也不是让你们什么都不要,有些别的官军看不上眼的,比如青壮男女、铁器农具等东西,能够带回来也就带回来。我们汝宁军还是穷啊!不过还是要注意:万一有什么不对。别管这么多就是逃,只要保存了实力。有什么事都有我担待着。再提醒一句:注意诈降!诈降!”
都安排妥当以后。吴世恭独自在自己的大帐中反思着自己今天在中军帐的行为,忍不住感到是一阵后怕。现在的吴世恭,能够给他带来危险的场所并不多,而恰恰是到其他官员衙门里去议事和到中军帐军议就是这样两个危险的地方。
大明朝的文贵武贱可不是说的玩的啊!毛文龙这么大的武官,总督袁崇焕还不是说杀就杀啦?吴世恭下定了决心,如果以后自己有机会到中军帐军议的话。自己一定要做到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那样才不会产生矛盾给自己带来危险。
可是吴世恭不知道,正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那种老大上位者的脾气是没有这么容易改变的。等到他好了伤疤忘了痛,他还是会故态复萌的。
李禄、周巡带着汝宁军的一个骑兵团和李禄的五百亲兵跟随着陈奇瑜的围剿大军行动了。而吴世恭也返回了汝宁府。
而崇祯皇帝对弹劾吴世恭的奏章都已经有些麻木了。不过这次一看到弹劾的内容以后,立刻是乐不可支。而吴世恭关于“尚方宝剑大还是皇上大”的妙论也迅速成为了趣闻。传遍了整个京师。
除了岳父薛濂,他愁眉不展地诅咒着吴世恭这个惹祸精。也没啥说的,再备厚礼相托王承恩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