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莫明其妙的跳槽(2 / 2)

加入书签

而在此战中,拖明军后腿的就是陕西巡抚甘学阔。按照明廷的谕令,本来陕西地方也已经进行有限的屯田制了。在呈交朝廷的奏章中,西安周围应屯积军队二万四千,田地二万余顷。可后来这些田地都归属于以秦王为首的豪门,兵丁更只是虚设在花名册上。

所以在这次作战中,陕西巡抚甘学阔根本是没出过什么大力,导致了西安被高迎祥部两次围攻。于是,那些损失惨重的豪门就不干了,他们纷纷弹劾甘学阔,并且请荐孙传庭督秦。

可对于陕西巡抚甘学阔来说,真是要朝天骂娘了。侵占土地的是那些豪门,弹劾自己的也是那些豪门,甘学阔不就是为了不得罪豪门,才会默许他们侵占土地吗?早知道早晚要丢官,还不如铁腕抵制住豪门的侵占了。

也不提想买后悔药的甘学阔了,看看众望所归的孙传庭吧。

孙传庭是山西代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任永城知县、商丘知县、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司郎中等职,魏忠贤当道期间,孙传庭辞职回家,直到崇祯八年才复出,担任吏部封验司郎中、顺天府丞。

而复出后的孙传庭对当前的剿匪局势十分关心,常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颇有澄清天下之志,被廷臣认为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边才”。

可是崇祯皇帝没忙着走马换将,一方面他还给甘学阔最后一个机会;另一方面是他忙着要处理一个幸福而又棘手的事务。那就是横空出世的汝州知州余子琏和他的汝州军。

汝州军的战报刚上呈到朝廷,崇祯皇帝和大臣们都是难以置信,以致于他们都没办法分辨真伪,马下颁下赏赐了。

可是随着余子琏一次次大捷的战报,朝廷终于相信出了这么一支强军。尤为美妙的是,这支强军竟然未花费朝廷分文军饷,这简直就是“老黄牛”的代表嘛!

可现在问题又出来了。对于余子琏肯定是要大用的,而且他的汝州军也是要纳入到明军的行列,转为战兵的。可到底该给余子琏什么职位呢?

不过那些浸润官场多年的老油子到底想出了办法,他们先给了余子琏右佥都御使的职位,提高其品级,并把其列入了京官的行列,再让其领汝州军,加入到剿匪的行列中去。当然,受到余子琏推荐的燕兢燕同知,也如愿以偿地接任了汝州知州。

可也是出于首辅温体仁的私心,朝廷并没有把余子琏列入归五省总督卢象升的指挥,而是让余子琏单独领军,自由发挥。可是温体仁根本没有想到,此举竟然也提供给了下野的东林党动摇其首辅位置的一个弹药。

在温体仁辅政期间,他一味醉心于排斥异己,打击政敌,不过他打击的目标主要针对的是东林党,所以也得到了崇祯皇帝的纵容。

因为相比较于温体仁,东林党的威胁太大了,他们即操纵着天下舆论,又通过吏部操纵了官员的选拔。甚至复社成立以后,他们还能够操纵着朝廷取士,再这么下去。那皇权可真的要荡然无存,皇帝也将成为一件摆设了。

当然,温体仁的行为也得到了极大的反弹,上疏弹劾他的人是不计其数。可是由于温体仁私德相当出色,再加上其结党的行为也做的相当隐蔽,所以这些人非但没有扳倒温体仁,反而引火烧身。有的被罢官,有的被流放,甚至有人被当场杖击而死。

而连受打击的东林党也只能够暂时偃旗息鼓了。可他们怎么样也不甘心久居乡野,就等着机会反戈一击呢。

于是在这时候他们就发现了机会。因为在天下乱局中,手握重兵的文臣武将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看看大明朝手握重兵的那些人吧。

洪承畴、卢象升是同情东林党的,其余的武官是墙头草,那边得势靠向那边,根本没有温体仁的心腹人。

而东林党这边呢?因为侯恂的关系,吴世恭和左良玉就被划归了东林党这一边。而现在又多了一个余子琏。要知道,出身苏锡常的官员天生就是东林党人。

不过最莫明其妙的就是吴世恭了,他还不知道,在那些文人士子眼中,自己已经从阉党跳槽到东林党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