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一切顺利(2 / 2)
“可平儿为何不回家呢?夫君是不是还在生妾身的气啊?”李馨还是有些担心。
“事情过去了就过去吧!住在外面,其实对你也好。”吴世恭答道。
“可是妾身怕有人说闲话!夫人那边也不好交待啊!”
“如果平儿受了伤,那才是真的不好交待了。外人怎么说话,都随他去。管他们干什么?”
“哎——!”李馨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吴世恭之所以要让薛呈平分开住,就是为了避嫌。因为薛雨霏并不住在这里,如果薛呈平有个意外,无论是否与李馨有关,她总是避不了嫌疑。所以现在分开了住,反而会少了许多麻烦。
“那平儿以后就不过来了吗?”薛雨霏又问道。
“过节一家团聚时,他总会过来的。平日里如果他要和哥哥姐姐们玩。你……你就不要出面了吧!”吴世恭答道。
崇祯十一年的新年来到了。在过去的一年中,汝宁军还是以一贯的高速发展着。可是对于吴世恭本人来说,那却是一个诸事不顺的年景。在除夕夜,耳听着午夜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吴世恭在心中默默的许愿:希望今年诸事心想事成啊!
也许吴世恭的许愿真的灵验了,在崇祯十一年的上半年,汝宁军的发展和明朝的局势真是一帆风顺,整个大明朝也有些显露出了天下太平的模样。
汝宁军开展的唯一军事行动——大别山区的剿匪终于尘埃落定。钻山豹及其匪帮在蛟击镇和猿跃镇的全力围剿下全部授首。不过此次剿匪也相当残酷,汝宁军不接受任何投降,并且连钻山豹等匪徒的家属也全部斩草除根。不过这么一来,也消除了大别山匪患死灰复燃的可能性。
由于剿匪长期的进行,以及屯田庄子需要大批的物资,燕定山等凤阳官员兴办的市场也越发兴旺了。不过这一兴旺反而是出了大事,不知怎么搞的,这市场就被呈报到了朝廷,于是就变成名闻天下了。崇祯皇帝得知以后是龙颜大怒,他立刻把凤阳巡抚朱大典撤职查办。反而是燕定山他们,在法不责众的原则下,他们都是平安无事。这朱大典还真够倒霉的。
自从汪家进入汝宁兴办产业以后,汝宁军的工商业再次得到了飞跃。因为汝宁军的势力已经扩充到了湖光地区,所以四海商行又开拓了大量的新市场。再加上拔除了祁家以后,吴世恭与扬州盐商陆家等又处在蜜月期,所以财政收入是节节升高。
更令人高兴的是,今年又是难得的风调雨顺,在夏收中,汝宁军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大丰收,估计秋收的情况也差不到哪里去。
而在长期的重点培养和汝宁军财力的支持下,汝宁军系统内,先后有四十几人成为了秀才,还有三人中了举。如果加上吴世恭资助的汝宁、归德中举和考上进士的人才,那数量就更加庞大了。汝宁军终于在明朝官场培养了一批自己人。
唯一有些遗憾的是:侯老太爷因为年事已高故世了。这也使得吴世恭与东林党之间少了一座桥梁,更使得侯方域因为丁忧缺席了一次科考。要知道,汝宁军早就把侯方域这个名额算到了自己的名单上了。
反而是侯询,他的丁忧却被朝廷反常地夺情了。现在的他已经有些像是被朝廷扣为人质,就准备利用他挟制吴世恭和左良玉呢。而在侯老太爷的葬礼以后,侯方域依然赴金陵,继续他的游学去了。李香君的吸引力真的是好大啊!
而汝宁军的六万多兵马也终于编练到位了。除了南阳军的一万八千人以外,湖光还有两个镇一万四千多人。而书墨的归德协有着五千兵马。吴世恭本部则有两个镇、直属部队和亲兵队共二万四千人。
水师的工匠们依照着瞭望号的式样,先后建造了三艘可以在淮河上使用的,每艘装备八门火炮的小帆船,由于采用了一系列新工艺,这些小帆船的船速令人相当满意。
只有与郑芝龙郑家的关系陷入了僵局。虽然双方的合作还在进行,郑家也没有扣押吴世恭海船的收益,可是郑家却以没有船为理由,拖延着黄启发等陆战团的更换,使得黄启发他们的归来是遥遥无期。
因为财政相当充裕,汝宁军的马匹、兵器装备也基本到位。而新板甲也开始陆续装备了汝宁军。
这次新板甲的生产,最后订单出人意料地落到了南阳铁器的手中。因为吴世恭的放手不管,南阳铁器的工匠们反而是开动脑筋,群策群力了。
因为制造板甲的关键就是在锤打上,所以他们创造性地利用了水车,极大地提高了效率,把每具板甲的成本压缩到了十八两银子,而且生产周期也大为缩短。
不过这么一来,汝宁军的工坊开始脱离了单纯的手工制造,开始出现了机器生产的萌芽,工业革命的种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破土而出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