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钱钱钱下(1 / 2)

加入书签

“大人!就为这些区区外物,却得罪了杨阁老,此事殊为不智。”张之恒小声地对吴世恭道。

当张之恒得知吴世恭与颜继祖达成了协议,虽然他还是为吴世恭执笔了奏章,可心中还是一直持反对意见。今天趁着吴世恭独处,张之恒就主动求见,想要指出吴世恭的错误,最好能找出个弥补的方法来。

“张先生!非我利令智昏,实则无奈啊!”吴世恭叹息道。

“可大人是否明白?颜巡抚所承诺宛如空中楼阁,一旦其不在其位,所说必尽数作废,而大人与杨阁老此隙已成,却很难缓和,真是太得不偿失也!”

这次为了要吴世恭帮忙,颜继祖可谓是甩出了大手笔。为了让吴世恭出手,那些答应的小条件不说,还给予了吴世恭两大好处:一是给予吴世恭和刘泽清一万亩济南城附近的无主土地;二是默许吴世恭在登莱开设一个海船码头。

说实话,如果这两个好处实现的话,确实能给汝宁军带来相当大的利益。先说万亩地,吴世恭和刘泽清相约的是七三分成,吴世恭就可以白得七千亩,就算是一转手就可以净得几万两。

再说那个码头,如果实现的话那更不得了,简直就会成为汝宁军的一个聚宝盆。

因为明朝的禁海,所以北方沿海地区根本没有什么商用码头,而江南和福建以郑芝龙为首的海商,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倒有些码头,不过为了隐蔽,还是以海岛上的码头为多。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比如:最赚钱的黄金航线——大明至日本。如果大明的北方与日本进行进出口贸易,就要把商品先送至南方。再通过南方的码头外运。这在明朝昂贵的物流成本面前,简直就是一个极大的浪费。

如果能在登莱有了一个中转站,那么运输的成本将大大减少,而海贸的盈利将会大大增加。还有,可以让海船可以在沿途多个补给、维修船只的地方。因此在以前郑家得知吴世恭在登莱有两家盐场的时候,他们早就询问过吴世恭建个码头的可能性。当时因为时机不成熟,所以也就没了下文。不过吴世恭早就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了。

而吴世恭拥有了这个码头以后,也将在与郑家的合作中,大大地提高自己的地位。起码能做到拥有话语权,不会像现在一样。被郑家肆无忌惮地打压。

看起来好处确实很多,但实现这一切要有一个基础,那就是颜继祖一定要留在山东巡抚的位置上。而且不仅不能够被治罪,甚至不能够被免职。由此就可以看出,实现这一点的难度有多么的大了。

而且。颜继祖给予吴世恭的那些东西,都是些利用职权得来的东西。而他私人并不需要为此付出些什么。而吴世恭付出的就是实实在在的支持。也就是说,吴世恭是用实在的东西换颜继祖虚的。这总让人有种吃亏的感觉。

“张先生!您也在朝中为过官,依你所见,如无此事,杨阁老又对本官有何看法呢?”既然正面很难向张之恒解释清楚,吴世恭就准备用迂回的方法。

张之恒立刻皱起了眉。苦苦地思索了起来。想了好一会儿,他才长叹了一口气,摇摇头道:“不好!”

其实这道理也是显而易见的。虽然吴世恭与杨嗣昌私人之间没什么交集,俩人之间也谈不上有什么看法与成见。但崇祯皇帝对吴世恭有恶感,而杨嗣昌又是崇祯皇帝的心腹,那就决定了:杨嗣昌一定会和崇祯皇帝抱有同样的立场,所以说,吴世恭和杨嗣昌本来就是天敌。既然已经是天敌了,就不怕再得罪杨嗣昌一次。

虽然想明白了这一点,但张之恒还是接着责怪道:“大人!虽说如此,您也不应焦急如此!”张之恒的话也很有道理,再怎么说,晚些发生争斗总比立刻刺刀见红的好,要知道,现在的吴世恭毕竟羽翼未丰,树敌不宜太多。

吴世恭也是满脸苦涩,摇头长叹道:“哎——!与先生明言,此次大战将士英勇非凡,指挥也无失误,可我还是犯了轻敌,小瞧了鞑子,以为凭一万六千汝宁军就可大败鞑子,可没成想鞑子如此难啃,伤亡如此之大,因此,此战虽胜犹败,一旦处置失当,可能我们好几年的心血全都白费了。”

“为何如此?”张之恒立刻大讶道。因为加入汝宁军的时间较短,所以张之恒并不完全明了汝宁军的财政状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