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北伐中原 黑鸦和非月(1 / 2)

加入书签

脱不花就这样死了,巍野军也退出了他们的舞台.听说大汉帝国皇帝陛下,在得知了脱不花的死讯后,好像有些伤感,当然只也可能只是一种谣言而已!

而随着巍野军的投降,在河北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能够阻挡住汉军前进的步伐.大汉帝国兴汉五年九月二十,在元朝河北道大元帅脱不花身死后的没有几天,接替脱不花职位的别者勒宣布开城投降,并按照皇帝陛下王竞尧的命令,督令在河北的各处尚未被歼灭的蒙古军、色目军和新附军立刻放弃抵抗,向附近的汉军投降.

兴汉五年九月二十七日,河北决战正式结束.这场从七月初二开始的大会战,整整进行了两个半月还要多的时间.在河北决战中,汉军完歼蒙古最精锐的巍野军二万人,总计歼灭、俘虏敌军二十九万,击溃十余万.而汉军将士的损失也达到了五万余人.

从数字对比上来看虽然完全无法成为正比,但这一切的得来并不是侥幸的.除了汉军拥有强大的,蒙古人无法相比的火器优势,而在此之前进行的一连串的政治、经济、情报工作,也为这场大捷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河北的光复,意味着大都门户被彻底打开.消息传出,汉人军民一片欢呼,北伐胜利,光复中原已经指日可待.而大都却陷于了一片惊恐之中。汉军向大都发起攻击已经是早晚的事情,蒙古的王公贵族和权臣们,开始想尽一切办法逃离这个即将变成战场的可怕的地方,而那些没有办法离开的蒙古人,也都开始纷纷为自己找寻退路,在路上遇到汉人的他们,居然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甚至有的人为了讨好汉人,好为自己就将来留下一条活路,甚至将银子一锭一锭地送到了汉人的手里。

唯一决定将这场战争进行到底的,只有元朝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忽必烈。他开始大量征召一切能够征召到的士兵,很快,也被忽必烈七拼八凑起来了有三十五万人之多。但在这些人里,真正有战斗力的,只有祖先为他留下来的十五万以怯薛军为主力的侍卫亲军而已。

其实忽必烈的心里比谁都清楚,这个时候的怯薛军,战斗力也根本无法和以前相比了。当初怯薛军才成立的时候,规定的上限为一万人。怯薛军设四怯薛长,四怯薛长主要由几位功臣的后裔担任。由于怯薛歹享有优厚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不少人想方设法投充怯薛歹,使得怯薛歹的数量很快超过了原来额定的一万人界限。

忽必烈不得不进行大量的裁员工作,而这些被裁撤下来的人,也就纷纷被安插到了侍卫亲军之中,这样的就军队,战斗力有多强,能够抵挡住汉军攻击几天,也只有天知道了。

但忽必烈毕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是蒙古人的大汗,就算明知必败、必死于敌人的手下,他也要有皇帝败法,有皇帝的死法。

忽必烈已经做出了与大都共存亡的决心,而让他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在自己死后,这大汗的位置还得有人做下去,只要保留住了自己的后代,那么蒙古就一定能和汉人一样东山再起,有重新辉煌的那一天,铁穆儿在这时候成了他唯一的希望。

在汉军即将大军压城的时候,忽必烈想到了他所亲信的老臣安童。河北决战失败的第二天,他就把这个自己所信任的大臣召集到了自己身边。

“河北之败的消息你们也一定知道了。”站在大臣面前的忽必烈,脸上透露着说不尽的疲惫和苍老:“朕所为之依靠的脱不花死了,几十万大军也都葬送在了河北,大都遭到汉军攻击已是早晚的事情,朕决意要和大都死在一起……”

“陛下!”安童“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泣不成声地说道:“陛下,请您走吧,老臣帮陛下守着大都,大元朝离不开您,蒙古也离不开您啊……”

忽必烈决然地摇了摇头:“不,这是朕的事,谁也代替不了朕。祖先留下来的基业,都败在了我的手里,我还有什么颜面再继续活下去?”说到这,他搀扶起了安童,说道:“可是,朕可以死,但大元朝不能就毁在朕的手里。铁穆儿虽然年轻,但朕看着这孩子将来的成就非同凡响,这也是朕唯一的希望,希望他能够有一天重新恢复我大蒙古的光荣吧……”

安童站了起来,他开始明白陛下这是在托孤了。可是就算带着铁穆儿离开大都,他们又能够逃往哪里?南面汉军攻势不可阻挡,他们的老家漠北,现在也在脱欢的控制之中!

看出了老臣的心思,忽必烈苦涩地说道:“脱欢控制的地盘,不过漠北以南一带,而再往,还是有很多王爷效忠朕的。你带着铁穆儿这孩子,和他的母亲阔阔真,一路向北而去,去找巴拉图王爷,他对蒙古忠心耿耿,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好铁穆儿的。”

他长长叹了口气:“这段时候,我想了很多很多,朝廷之所以落到现在这个样子,责任还是在朕啊。桑哥虽然有能力,但却不是一个忠臣,所以,朕决定这次让他陪着一起守卫大都,也算是对他的‘嘉奖’吧。可是你不同,大事朕就拜托给你了……你去准备一下,明天夜间,朕调拨五百怯薛军你,你连夜秘密出城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