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善行,现在却是被人攻讦,认为刘晋所办的新式学校是在祸国殃民,动摇江山社稷,这是对刘晋无端的最大侮辱和攻击。
大明早报上面更是尖锐的指出,这是以王鏊为代表的酸臭腐儒要垄断知识、垄断教育,要剥夺普通家庭子弟读书受教育的权力。
自古以来读书的耗资都非常大,根本就不是普通家庭子弟能够承受的,只有家底殷实的家庭才能够支持一个孩子去读书。
而对于普通的家庭孩子而言,想要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那就是去读书,唯有读书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刘晋每年自讨腰包,上百万两的银子拿出去办学,免费的教育,还有午饭可吃,这是为了无数贫寒家庭的子弟能够有一个翻身的机会,能够有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
而且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并不和你们争夺科举考试的名额,仅仅只是为了读书识字,获取知识,在长大之后能够拥有一技之长,能够获得一个好的工作,过上富足的生活。
如此简单而已。
可是偏偏如此简单的事情,如此大善之行,却是被王鏊批判的一无是处,更是上升到了祸国殃民、动摇江山社稷的地步
……
“一派胡言~”
王鏊看着大明早报,越看越生气,直接将报纸给撕成碎片。
自己又没说不让普通家庭子弟读书,又没说不让他们去考科举。
自己只是说这些新式学校不教四书五经,只重旁门左道,这是本末倒置,应该要关闭,要整治,可没说要垄断知识和受教育的权力。
王鏊当然不懂,他出身书香门第,他父亲是知县,家底自然不用说,供他读书没有任何的问题。
他根本就不明白一个贫寒家庭子弟读书是有多难,这上私塾需要缴纳的束脩、逢年过节给老师的孝敬,这都还是小头,但随便一个都是足以压垮普通家庭的骆驼。
更何况,这读书所需要的书本、笔墨纸砚等等,还有读书就要去参加考试,每次考试又要花费很多,结交朋友、同窗、孝敬前辈等等,那一处不要花银子?那一处的花费能够便宜?
普通老百姓一年到尾也吃饭都是一个问题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粮去供应家里的孩子读书。
纵然是现在,在京津地区,老百姓的收入增长了,物价便宜了,很多人能够供应孩子去读书,可是供一个孩子读书考科举,它就是一个无底洞,再多的银子都不够花的。
关键是大明朝廷这边的运转缓慢,京城这边人口迅速的膨胀,但是学校和私塾却是并没有相应的增加。
唯有刘晋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兴办学校,招收学生,还是不要钱的那种,这才让很多家庭的孩子能够有书可读。
他王鏊当然不懂,正如这个时代高居庙堂之高的大臣们哪里会懂的民间疾苦。
正如后世的有钱人家的孩子觉得穷应该就是有一套房,有一辆七八十万的车,再加上百来万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