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非要分个你死我亡才甘心吗?
真的到了那个地步的话,这大明必然会动荡不安,到时候儒家未必就真的能够战胜新学的,因为新学它已经强大起来,涉及方方面面了。
一个接一个的大臣纷纷站出来,不断的抨击着新学,对新学指指点点,要求新学必须进行改变等等。
不过这些大臣都是一些御史、翰林之类的,杨一清、杨廷和、蒋冕、毛纪、梁储等大老一个个都没有开口。
其实嘛,他们心里面也是门清的很。
新旧之争虽然关系重大,但也并不是完全的水火不相容,其实朝堂之上的这些守旧派官员更多的还是想着要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打击实干派的官员,同时为各自背后的群体利益服务。
实干派的这些官员除了掌握大全之外,往往背后也都有着庞大的利益群体。
像刘晋自己本身就是大明最大的资本家和殖民者,拥有大量的产业,麾下的工厂、商行、殖民地等不知道有多少。
此外英国公、定国公、成国公等也都是大明的大资本家和殖民者,都有着极其庞大的产业,他们的产业遍布大明的各行各业,各个领域,还都是领头羊的存在。
本身来说,因为跟着刘晋,起步早,发展快,最早享受到了资本主义、殖民主义的红利,现在又是享受着工业革命的红利。
可以说实干派的人目前是占据着大明最多的利益群体,拥有最庞大的产业。
守旧派的官员以及背后的群体呢,他们因为起步晚,一开始死守着家里面的一亩三分地,还想着靠以前的耕读传家的方式来延续。
然而在时代的滚滚潮流之下被冲击的体无完肤,粮食价格大跌,土地价格大跌,大量的贫苦农民移民海外和关外。
这对于传统的士绅阶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传承和生活。
等到他们缓过来了,想要改变的时候,发展自己已经落后于人,想要赶上就很难、很难了。
但传统的士绅阶层,他们又是最善于利用权力来为自己服务的,现在好不容易翻身,掌握了话语权,自然是要借此机会来打压新学的同时来争夺更多的利益。
说到底争来争去还不是为利益。
很多的大臣为什么会成为实干派的官员,还不是因为他们也跟着刘晋尝到了时代的红利,自然而然也是要维护住现在的一切来。
朝堂之上,守旧派的官员在抨击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