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宋国使者的想法(1 / 2)

加入书签

淮中城,陈国人现在来淮中城,都是懂了不少规矩,当然优越感也是比较强烈的,毕竟除了阴乡夫人旦,剩下的汉伯室内人之中,也就他们陈国,一口气出了两个。

稍微有点飘的陈国人,倒也没有飘上天,此次入淮,明面上是给公主生的女子庆贺一下。

江湖上有小道传言,说汉伯曾经许诺“桃花姬”,女子可以为宛丘公主。

有点膈应人,毕竟被封了宛丘公主,说明两件事情,一是汉伯的爵位又要提一提,二是陈国的都邑,被汉国给打了下来,是汉国的国土。

否则,怎么就出来一个宛丘公主呢?

但换个角度,这说明汉伯对陈国的公主,宠爱嘛。

有时候,视角只要稍微调换一下,一切都会不一样。

“夫人,宛丘来客,是给宋国做说客的。”

作为侧室,“桃花姬”妫夭很端正自己的态度,跟自己的妹妹不同,妫蓁要是不傲娇,老公说不定还不喜欢呢。

当然了,身材不好,傲娇了也是没用,平板双马尾在老公那里不吃香的,傲一下就被打。

旦最近都在练字,李解传她的字帖,一直保留着,路室公文,有些需要夫人亲笔签名的,旦就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白旦。

白沙村出来的,目前分化出来的两个姓,就是白姓和沙姓。

姓氏的重构,也是汉子国的特点。

因为汉子国的建制,伴随着纸张的普及,更加激进的户籍政策,就应运而生。

隐匿人口,又或者是逃户、黑户,只要被查到,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具体的户籍上。

加上更为先进的通讯技术和制度,以及非常超前的测绘法,大户重新做大的成本非常高。

不是完全阻止了土地兼并,而是大大地拉长了这个时间,时间成本可能不是十年一代或者两代人,而是更长。

加上基本的数学模型,比如说围湖造田、筑坝通渠等等技术手段能够创造多少粮田,一个大致的估算,官方很容易得到。

那么对比这个数学模型,查收的时候发现重大偏差,自然就可以直接实体考察。

多重技术手段之下,让老牌世族不得不先要适应技术和制度。

唯有融入到汉子国的体制之中,慢慢地消化,慢慢地适应,他们才能重新发展成大户、世族。

这个过程,和以往投靠诸侯国,通过各种战争手段、政治手段就能达到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而且汉子国针对减免税赋,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往往接受减免税赋的群体,其主要收入,又并非来源于被减免的土地。

一个鳄人家庭的全年收入大头,可能是来自一家缫丝厂的分红,甚至可能是一家漆器厂的利润。

即便只是吃个三代人,也足够鳄人家庭比任何一个乡士家族要过得滋润的多。

隐形的福利,是很多落魄士人,原本就要拼尽一生去追求的。

在这样的体制之下,李董的正宫大老婆旦,每天除了要保养容颜之外,努力学习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伴随着后宫团队的膨胀,要是连账目都算不清,她怎么管理后宫?

岂不是轻轻松松就被列国公主耍得团团转?

即便有商小妹、白嫮、美嫱的从旁襄助,但陈国两个公主,秦国一个公主……没有省油的灯。

有老公支持是不假,但如果全靠老公支持,那整个后宫也是一团糟,李解就算不介意,美旦自己也过不去心里那一关。

于是,儿子李雷在加强学习的时候,身为母亲,同样没有歇着。

而且美旦考虑过,等这次齐鲁之战结束之后,必须再生一胎,期间也算是一场休息,怀孕的时候,顺势也能静下心来学习。

现在汉子国的发展之快,除了李解本人,剩下的鹰犬爪牙,都是在一脸惊愕中被裹挟着不得不往前走。

以为是很超前的目标了,结果李解反手就把国家版图扩大到济水流域。

直接的正面战场都不需要,就让鲁国割让三分之一的土地,这种膨胀速度,历来都没有听说过。

即便是楚国最嚣张的时期,也是先后经历了嚣张、认怂、再嚣张、再认怂、再嚣张的循环。

一度被周天子逼得没办法,去了王号,继续老老实实以楚子自居,等到老姬家又出了幺蛾子,这才重新抖了起来。

可惜,汉子国全程不需要什么认怂,国君李解上来就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目前完胜诸侯。

出道以来未尝一败,而且嚣张到让人只敢刺杀,不敢正面挑战。

之前齐国会盟诸侯于无盐邑,让人以为“东伯”终于要给天下诸侯找回场子了,可惜,“东伯”居然只是殴打鲁国,还表示这就是开胃前菜,小试牛刀一把。

依然没有正面刚,依然还是迂回。

到了此时,其实中原列国心中都很清楚,他们对汉子国,已经不是什么抵抗不抵抗,而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天敌。

这也是为何当李解说要封妫夭生的女儿是宛丘公主时候,陈国人除了感觉丢人,连私底下吐槽两句的勇气都没有。

到李解率军北上,止步薛城之后,陈国人更是觉得,陈国估摸着,早晚得跟息国之流一样,横竖就是个死。

类似黄国、蒋国之后,那更是简单,反正国家亡了,还不如老老实实跪舔李解,如将军隗矢,选择了给李解做学生,曾经的尊严……要啥尊严?

过去的尊严不值钱,现在的尊严,是重塑的。

他隗矢,是国君门生!

人生际遇就是这样的微妙,当宋国人跑去宛丘,请求陈国人帮忙做说客的时候,陈国人并非是以陈国人自居,而是以“桃花姬”乡党自居。

更有甚者,早就认为自己是淮中汉人,哪里是什么陈人。

倘若是都邑外的野人,有这样的想法,倒也罢了,毕竟,野人的好处不多,没必要忧思陈国社稷。

可能够给宋国人做说客的陈国人,无一例外,都是乡士起步,士大夫家庭比比皆是。

大势摆在哪里,他们从颍水前往淮水,可不是为了欣赏风景,看汉人表演吃个鳄鱼肉的。

陈国的都邑,数年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多了汉人团体。

陈国的都邑,数年来,新增的大型建筑只有一个,那就是江阴会馆。

陈国的都邑,数年来,最大的交易市场,竟然是在宛丘城外,主要交易的商品,又大多数都是汉国所产的高中低商品。

甚至现在宛丘最好的米,都是来自南方的大米。

谁也不知道汉人怎么做到的,能够把大米碾得这么精白,晶莹剔透,宛若珍珠一般。

当陈国人泛舟南下,看到淮中城的规模之后,对于这座没有城墙的巨大城市,他们除了震惊之外,更多的是仰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