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2章 畿内连丧(2 / 2)

加入书签

若真事情再久拖下去,盘踞金城作乱的青徐侨众已经不是能得多少的问题,而是要考虑还能活下来几人。所以这两人今次前来,算是下达了一个最后通牒。

而诸葛恢这里若是还不能有所进展,要么就去金城跟乡众们抱着一起等死,要么就在台内被彻底的边缘化,后续事态发展再也不能插嘴。

当然诸葛恢也并不是完全的被动选择,该争取的权益还是要争取,首先便是安全问题,就算金城人众来到建康,也只能驻扎在覆舟山,保证一旦谈判破裂即刻可以从大江水途返回金城。其次便是性质问题,他需要掌握两到三个宿卫高级将领的名额,一旦达成共识,便能第一时间将这些乱众转为宿卫编制。

对于诸葛恢的要求,何充他们稍作沉吟之后便答应了下来。他们跟青徐人家最起码眼下而言,本就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矛盾,只有达成共识,才能尽快统一战线。

其实眼下谈论各自索求与收获都还为时过早,若是不能将江北之众阻拦在外,他们谈得再好都是满嘴空言,无谓在这种时刻斤斤计较。

所以,很快台中的最后通牒便抵达了琅琊郡治金城。

王允之在接到这一消息后,也即刻召集亲众并乡众首领们进行探讨。如果说此前是煽动乡情,但眼下其实他们是为乡情所裹挟。这也是因为王允之此前将目标定的太精准且得人心,竟成为乡众们奉行不悖的一个真理,群情汹涌要为此奋斗而寸步不让。

所以这段时间与台内的交涉迟迟没有进展,其中也不乏乡情捣乱的缘故。其实政治上的博弈哪有寸步不让的道理,都是一个互相试探底线的过程,要价太死那就是逼人翻脸。

而且他们这些作乱的首领们心里清楚,割划北扬州这一愿景看似美妙,但其实根本不可能实现。且不说眼下局面还达不到苏祖之乱那么危急,就算台城肯割给他们,单单地方上的反弹他们就吃不消,所以割划的需求,最终必须要通过政治手段来变相的达成。

所以这一次在接到诸葛恢的传信之后,王允之他们也根本不再向下泄露。诸葛恢这一次争取到两个宿卫位置,一个是此前王家丢掉的领军将军、即就是北军中候,另一个则是右卫将军,同样还有整个覆舟山防区。

作为一个初步的共识,这些收获已经算是非常好。而王允之在官爵方面也并不计较,领军给了蔡谟,右卫官职则给了诸葛甝。当然这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高风亮节,王家子弟目下大多服衰,并不适宜大进。

所以未来王家能够得到的利益,其中将会更多由王导的哀荣当中体现出来,比如说将已经形同鸡肋、位于会稽的始兴封国改封到晋陵、京府等区域。

眼下唯一可见收获,就是王胡之得以夺情,其实也算不上是夺情,而是特用,再回吴郡把控局面。至于蔡谟让出的晋陵所在,则暂时由王家的王耆之督护暂领。至于王允之并王彭之,自然暂以护军跟随入都,以确保王家的利益诉求在稍后博弈中能够得到重视。

虽然王允之作为此乱的始作俑者,入都是会有一定的危险性,但其实也算不上高。因为当下的形势,已经不是王允之一人死活能够平息的。而且与大量乡首们之间达成的约定,对于王允之也是一个保护,王允之就是这些人的利益代言人。

所以,在商定之后,金城之众便开始动身准备前往覆舟山。这段时间里,整个金城所聚集起的人众已经达到七八千众,声势已经极为浩大,但事实上除了王允之此前集练的自家部曲并乡勇之外,其他那些虚附之众不过乌合,战斗力不必考量。

所以这些人不可能全都带到建康,初步拟定是三千人,其中以琅琊乡勇为主,后续看情况再作增兵。而且剩下这些人众,还负责着守卫乡土的责任。要知道,此刻时局中除了明面的力量,还隐藏着一个去向未明的沈充呢!

很快,第一批的金城之众便浩浩荡荡沿着大江往覆舟山行去,以诸葛甝和王允之率领,蔡谟则继续坐镇金城主持局面。

两天后,金城之众抵达覆舟山,诸葛恢亲自出营来见,一俟见到队列最前的儿子诸葛甝,诸葛恢便险被怒火冲昏头脑,只是他还没来得及开口斥问,便见诸葛甝哭丧着脸趋行上前颤声道:“郗公难禁奔劳,已于途中不治亡故……”

诸葛恢听到这话,更觉一股凉气冲上头顶,抬手扼住儿子脖颈,狞声说道:“王深猷呢?”

“深、深猷兄担心沈士居将会袭攻琅琊乡里,正引众于练湖待机痛杀……”

脖子被父亲死死掐住,诸葛甝呼吸都变得困难,战战兢兢回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