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诸方待战(1 / 2)
碻磝津的晋军将士们在脱离战场、撤出营区之后,也并没有即刻就慌不择路的四散奔逃,他们用火种将营区南侧外围一些岗哨据点之类引燃之后,而后便粗略分成一些二三十人左右的小队伍,之后便被兵长率领,各自择定一个方向飞逃而去。
浓厚的夜色下,急促的马蹄声在野中传出很远的距离。这些晋军将士们虽然临阵脱逃,但却绝非贪生怕死,除了人伦照拂之外,还身负着将详细的敌情通告各方的任务。
虽然在察觉到敌踪痕迹之后,高仲便已经派遣使者向周边示警,但在没有真正开战之前,能够了解到的敌军军情也非常浅薄,如果没有更详细的追告,各边急于救援,反而会成为主动送死。
碻磝是黄河下游非常重要的水军营地,哪怕是此前水军大半都已经调离,但还留有完整的营防设施并将近五千守卒,足以在倍数敌军的进攻下支持下来。可是今次来犯的敌人,兵力实在太强了,各边在不了解形势的情况下奔来,实在吉凶莫测。
黄河本身特别是河南地,其实并不适合长久作为南北对峙的最前线,因为除了黄河天险之外,向下便是一马平川,除了泰山郡这唯一制高所在之外,几乎无险可守。
虽然河北也有类似的情况,但不要忘了河北背靠幽燕,盛产精猛良骑,有着大规模且机动力极强的骑兵游走于地境之内。从大的战略层面来看,一旦以黄河作为对峙前线,南面是要落在下风的。
而此前石虎所以并不急于沿着河线发起强力进攻,除了本身忧困之外,大概还是寄望于河北在这种战略上的优势可以随着时间而逐渐扩大。
事实上如果不是晋军强硬的在河北心口的枋头扎根下来,单纯凭着河线的话,也肯定要陷入被动的局面,只有在第一时间继续向北进攻一途,才能将被动化为主动。但若如此一来,晋军所有精力都必须要投注到河南、河北之间,整个西线战略则无从展开。
所以真正的战略要地,并不体现在一时一战的胜负得失,而是长期的对整个天下大势所造成的影响。枋头的谢艾,近年来虽无赫赫之功,但是因其能够牢牢扎根于枋头,也是行台得以从容展开西线战略的前提之一。
尽管枋头所拥有的战略优势极大,但王师在河南也并非全不设防。除了强大的水军能够将大河横阻的天堑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之外,在河南的腹心之地也都有着绵织密设的各类军府、屯所。
当碻磝津的败军们各自逃出十数里范围之外,郊野道途中已经可见游骑奔走,远远便以军号呼令验明身份,彼此汇合后稍作沟通,多数都是周边各处或因接到此前的告急、或是察觉到碻磝津那里的火光,匆匆赶来探望。
当得知碻磝津遭到数万敌军夜袭且已经失守的消息后,这些军众也不免惊骇。但就算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眼下也根本没有实力去围打夺回碻磝津。这些人数少则十几、多也不过数百,就连碻磝津都守不住,他们赶过去也没有了太大的意义。
碻磝津附近几十里内,并没有大规模的军府屯戍所在。这是因为碻磝附近地势低洼,也并不是适宜固守的绝险所在。
之所以被选定作为王师水军的一个大基地,主要还是因为地理位置,上提济水,下接巨野泽。济水本身就是沟通黄河与淮水的重要渠道,也是淮下资货向北运输的重要通道,碻磝所以显重,不是因为地险,而是因为地利。
那些前来接应碻磝津败军的各路军卒们也都心知军情如火,他们先将这些败卒们引回各自屯所,又留下一部分军众继续向碻磝附近游弋靠近以窥望更多敌情,之后又将这一消息层层向后扩散。
得益于王师这种缜密周详的布置,如此接力传递消息,当碻磝津失守不足两个时辰之后,镇守于滑台的李闳与碻磝下方巨野泽的曹纳俱都已经得知了这个消息。而从泰山郡率部增援碻磝的辛宾,也在天亮之后于济北郡境内得知碻磝已经失守。
这几路人马便是青兖之间规模最大的王师部队,滑台的李闳拥众最多,有将近三万军众,但眼下在滑台的守军不过六千之数,剩下的则都是分布在陈留、济阴、梁国能河南各处郡县的府兵。
至于巨野泽的曹纳,眼下拥众五千余人,本来是负责济水一线的漕运事宜,兵卒倒是精锐,水陆兼备。
他们各自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是惊悸有加,特别是滑台的李闳。因为滑台所在处境与碻磝不乏类似,都是水军刚刚被抽调走,力量稍显空虚,而后继所征调补充的各郡军府府兵,还在陆续开拔途中。
不过滑台有一部分优势,那就是不像碻磝一样城、津分离,城在津上,相对而言,防守力量要更强一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