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2章 吏部尚书一职(2 / 2)
当然了,此时,皇帝皇后都已经退到一边了。其中崇祯皇帝在看着火车头的时候,心中记挂着刚才的事情,时不时地转头去看一眼自己的吏部尚书。
要知道,徐光启是大明官员中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的先驱,更是不参杂其他目的,一心想要推广科学技术知识的大臣之一;而且他位居吏部尚书一职,又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职位,对于推动大明官员重视科学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崇祯皇帝来说,是真希望徐光启能长命百岁,一直支持下去。
然而,徐光启的年龄,其实已经是七十三岁的高龄。在原本的历史上,他是在崇祯六年就因病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不过在这个位面上,因为崇祯皇帝的英明神武,少了很多狗屁倒灶的事情,大明中兴,徐光启有皇帝的知遇之恩,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因此身体比原本历史上要好不少。
正在这时,就听到一声”泣……“地声音,大量白气喷出,火车“哐当”一声动了起来。
“哇……”
几乎是异口同声地,所有围观的人,全都发出了长长地“哇”声。
就见火车缓慢地开始动了起来,慢慢地驶出了车站,一点点地变快,最后消失在火车站这边人群的视野中。
这次火车开通仪式的安排,是通州和京师这边同时有火车开出。按照原本的计划,崇祯皇帝还要等到通州的火车抵达,见证火车的进出站和通行时间。
但是,崇祯皇帝担心徐光启的身体,怕时间耗久了影响包括徐光启在内的那些老臣的身体。因此,他在火车开出之后,便没有再等下去,下旨摆驾回宫,除交通部相关的官员之外,其他文武官员也各自归衙。同时,他还暗自下旨,传御医去给徐光启检查身体。
至于京师的百姓,在恭送皇帝皇后之后,都还留在铁路沿线看稀奇。
崇祯皇帝回到皇宫之后,记挂着徐光启的身体,忽然脑中闪出一个想法,立刻传了太医院医正,吩咐他道:“在京五品以上官员,以后都定期检查一次身体,此事由太医院负责,务必不得马虎!“
医正听了有点愣神,心中想着,有没有病,他们自己不知道,还需要太医院来检查?不过皇帝既然如此下旨,他也不敢违背,立刻应承了下来。
不过崇祯皇帝看到他愣神的功夫,也已经回过神来了。古时候的这些读书人,很多都会读医书,多少都懂一些医的。而且古代官员,包括那些有钱人,都是注重养生。一般来说,身体要有什么不适,自己就会知道。
中医不比西医,更不像后世的体检能精确检查人体的每一项。从这个角度来说,这个体检应该达不到类似后世的效果。
崇祯皇帝虽然想明白了这点,却没有追回这道圣旨。至少这个定期检查,算是自己的一份心意,也让太医院的这些御医能有活可干。
不过类似西医的这种,特别是动手术这类,还是要搞起来。至少生小孩,对如今的妇女来说是个鬼门关,这里会有很大的进步。还有,小孩的夭折率,在这个时代也太高了,就算是生在帝王家,都没有多少办法避免。
医学啊!崇祯皇帝心中想着这事,不由得叹了口气。
真是很可惜,自己在后世不是学医出生,对于医学这块,有点一筹莫展的感觉。如果后世要是从小学就像数理化一样开医学的课程,那自己就能默写出来了!
崇祯皇帝正想着这个事情,派去给徐光启检查身体的御医回来缴旨了。
“陛下,微臣建议,徐尚书需要静养才行……”
崇祯皇帝一听御医禀告的开头,就心中一沉,知道他的担心成真了!
他在仔细地听取了御医的禀告之后,便下旨让徐光启静养身体要紧。甚至还不放心,亲自去了一趟徐府看完徐光启。
“陛下,老臣没事!“徐光启在见礼之后,依旧表态道,”各地官员的考核,有关科学技术这一块,须得老臣看着,才不会被他们糊弄!老臣……“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的态度很坚决,立刻打断道:“徐爱卿,这些都没关系,朕抽调厂卫暗中看着好了。卿的身体,才是朕最在意的。等卿好好休养身体,身体好了之后再说这个不迟!”
其实,根据御医的说法,徐光启的身体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好好休养才能多活一些日子。但要是操劳过度的话,恐怕就活不了多久。
徐光启听了,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后,他抬头看着崇祯皇帝,诚恳地说道:“陛下,老臣的身体,老臣自己知道。再怎么调养,也不会有多少日子的。与其这样,老臣宁愿把剩下的日子都花在科学技术知识的推广上!如今这些学识的科考还未开始,老臣担心……”
“爱卿放心好了,有朕在,此事绝对不可能有反复的。”崇祯皇帝一听,斩钉截铁地说道。
徐光启一听,很是欣慰地笑了笑。皇帝虽然年轻,可能力摆在这里,他对这话是相信的。稍微沉吟了一下,他就又奏道:“陛下,吏部尚书一职至关重要,老臣既然要养病,那这职位不能空缺。老臣原想举荐老臣学生孙元化,但他已是礼部尚书,对科学技术知识也至关重要。陛下,吏部尚书一职,还请慎重择之!”
一般来说,高品官员的卸职,只要不是获罪被罢免,皇帝一般都会问卸职官员的意见。也因此,徐光启有此一说。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安慰道:“此事,朕心中有数。爱卿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朕还有很多好东西,等着爱卿点评一二的!”
“可是那电学?”徐光启一听,眼睛顿时一亮。他之前就听说了,皇帝在写这方面的著作。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又交代了一番,吊着徐光启的求知欲,让他好好养病,才摆驾回宫。
这时候的京师,大部分百姓还在讨论着火车带来的震撼。可是在官场上,不少人都在暗地讨论徐光启在家休养,吏部尚书暂时空闲这事。
徐光启的病情,并不是绝密,有心人很快就能打听出来。这么一来,吏部尚书一职,就犹如一块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