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2 / 2)

加入书签

而于振山在领兵攻占了镇江堡之后,也没做过多停留,把周边建奴的村堡给清理了一番之后,立即逆流而上,朝着义州(后世隶属于朝-鲜的义州)攻去,这时候朝-鲜尚还算是臣服于建奴,这两年虽然有点不太-安分,可是毕竟于孝天也没空搭理他们,所以他们也没敢重新宣布不再臣服建奴。

但是这一次于孝天行动之前,却派人以大明朝廷的名义,先行前往朝-鲜通报了大明将要进讨建奴的行动,要求朝-鲜国王重新选边站,要么派兵参与对建奴的征讨,要么就等待大明把建奴收拾掉之后,对他们的雷霆之怒。

朝-鲜国王是两面作难,这个时代因为消息闭塞,他们并不太清楚大明现在的情况,但是他们根据以前的情况,却不敢相信大明短短数年之中,可以振作起来,能做到和建奴大军分庭抗礼。

所以对于大明他不敢得罪,但是对于建奴他同样也不敢得罪,这时候就陷入了两相为难的境地之中,一时间无法做出决断。

于振山这一次率军攻打镇江堡,其实就是要敲山震虎,让朝-鲜方面看看大明的厉害,让他们明白以后该跟着谁走,顺便也敲诈一下朝-鲜方面。

这也是他在打下了镇江堡之后,没有立即朝着辽东腹地进攻,转而朝着义州方面进攻的原因。

义州这个时候是在建奴的实际控制之下,因为要监控朝-鲜方面,这里驻有一批兵力较强的建奴兵马,由杜度坐镇在此。

杜度在关内被于家军大败,好不容易逃回了辽东,事后被皇太极抓起来囚禁了一段时间,削去了他贝勒的爵位,但是后来考虑到杜度的才干,又放了杜度,让他坐镇在义州,负责监视朝-鲜方面的动向。

这一次于振山率军攻打义州,算是又碰上了这个老相识,当初于家军在天津卫堵住建奴大军去路的时候,杜度领前锋试图打通去路,就是在天津卫那边碰上的于振山率领的第七旅,和于振山大战了几场,被于振山率兵打的灰头土脸退了回去。

这一次于振山领兵攻打义州城,正好又碰上了杜度,两个人也算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杜度率军立即出城和于家军放列,准备用他新编练的火-枪兵,碰一碰于家军,和于家军决一个胜负。

于振山岂会怕这家伙,当即下令麾下兵马放列,双方都排出了横阵队列,缓缓朝着对方逼近,双方炮兵也各自发炮,对敌军进行炮击,但是相对来说,建奴方面的炮队就弱爆了,一通炮击下来,他们的炮队便差不多基本上被打哑了下去。

当双方距离两百步左右的时候,杜度忽然间派出一支骑兵,对于振山所率的于家军发动了突袭,于家军立即停止前进,收缩阵线,先是用空心方阵阻住了敌军的攻击,进而又用密集火力大量杀伤建奴骑兵的,所以虽然杜度这一个战术很漂亮,但是在绝对实力面前,却根本还是没有起到任何作用,骑兵的偷袭被击溃之后,于振山指挥麾下的于家军立即转而开始对着杜度手下的那些火-枪兵开了火。

而杜度麾下的建奴火-枪兵都是持的普通滑膛的鸟铳,射程不足百米,在这样的距离下,和于家军放列对射,玩儿枪毙党游戏,根本就是在自取其辱。

结果建奴火-枪手眼睁睁的看着于家军在二百步左右的距离上对着他们开始排枪齐射,使出了三段击的战术,而他们却只有干瞪眼的份,却够不着对方。

于是杜度只得让手下的火-枪手列队顶着于家军的炮火,朝前行进,试图进入到他们开火的有效射程之中。

可是就着百步的距离,却成了建奴火-枪手的埋骨之地,大批建奴火-枪手在前进途中,如同被枪毙一般,一片接着一片的被于家军的步-枪给打翻在地,不等他们抵达有效射程之内,就已经被打的七零八落,失去了反击的能力。

杜度见势不妙知道坏事了,赶紧下令收兵撤回义州城中,但是于振山这个时候却下达了冲锋的命令。

骑兵在前,步兵在后,发动了于家军最善于干的白刃冲锋,要是用小鬼子的说法就是猪突战术。

端着步-枪上了刺刀的于家军步兵,一个个狂吼着开始朝着建奴军猛冲了过去,建奴军几乎可以说是毫无招架之功,在于家军步骑结合的突击之下,全军崩溃。

杜度最终虽然得以逃回义州城之中,但是带出去的三千建奴兵将,回去的却只剩下了不到千人之多,剩下的都丢在了城外,成为了正在逐渐冰冷的尸体。

于振山下令架炮攻城,杜度率领残兵败将进行死扛,激战两日之后,义州城告破,杜度心知罪不可恕,也无可能突围逃走,于是在于家军包围他的城中府邸之后,正在攻打府邸的时候,之中点燃了府中囤积的大量火药,炸死了自己不说,同时也把府中最后残存的一些建奴兵也给炸死。

连带着正在攻打他的府邸的百多名于家军兵将,也成为了牺牲品,整个府邸被夷为平地,到处都是炸碎的人体血肉,爆炸中心甚至炸出了一个大坑,气的于振山跳脚骂娘,当场下令把城中俘获的一批建奴兵将拖出去都给剁掉,来为那百多名阵亡的手下殉葬。

义州城被于家军短时间攻破,大败建奴大军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朝-鲜国王耳中,他这个时候才知道,现在的明军不是以前的明军了。

现在来这里的明军,是一支可怕的军队,在他们眼中已经非常凶厉的建奴大军,在这支明军面前,根本就是菜。

而他们朝-鲜的兵马,原本就是战五渣中的战五渣,要装备不行,要士气没有,现在要是得罪了大明的话,灭国都是眼巴前的事情。

所以朝-鲜国王,慌忙赶紧宣布,不再听命于建奴的调遣,把留在汉城的一些建奴的人员给抓了起来,送往义州交给明军处置,另外想方设法筹了两万两白银,又弄了几千石粮食,送往义州,还征发了几千朝-鲜军,前往义州协助明军攻打建奴。

总之这些姿态是要做一下的,至于大明瞧得上瞧不上他们提供的这些帮助,他们就顾不上了。

仅仅是一个月的时间不到,于家军在整个辽东几路同时发难,接连大败建奴兵马,消息传入盛京之后,皇太极震惊异常,他自认为这两年来,他极力打造火器,装备清军,原以为可以和大明的军队抗衡了,可是没想到明军一经发难,各路就传来了这么多坏消息。

整个辽东半岛,原来东江镇控制的范围,现如今短短一个月的工夫,就被打回了原形,又被明军夺去,而且复州也在几天之前,被于家军攻破,复州一带的建奴兵马,也被于家军打的差不多全军覆没,剩下极少的人逃回了盖州。

而镇江堡、义州也很快被于家军攻占,朝-鲜也宣布了脱离他们的控制,不再臣服于他们。

而大明监国于孝天,亲领大军走陆路那边,一路连克大凌河城和广宁等地,兵锋直指海州,沿途攻城拔寨,建奴控制的屯堡纷纷被他们拔牙一般的拔去,清军根本无法阻挡。

特别是明军这一次采取的行动,是兵分三路同时动手,在东西两侧对后金发动进攻,使得他们后金方面根本无法集中兵力,去对明军进行阻截。

要么他只能分兵前去抵御各路明军的进攻,要么便只能坐等明军攻至盛京城下,皇太极赶紧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于是最终他们又想到了当年的萨尔浒之战,当年萨尔浒之战的时候,明军也是占据着绝对兵力优势,但是却也是分兵进击,以至于兵力分散,最终被当年的努尔哈赤所乘,集结兵力分头击破,大败明军。

这一次明军又是分兵进击,这些后金的文武大臣们又认为,他们可以效仿当年先祖努尔哈赤那样,集结兵力,先吃掉于家军一路,然后再逐步吃掉所有明军。

(感谢gzg1972的打赏!)

第一百二十二章 牛压驿之战

虽然皇太极认为这么做不太靠谱,毕竟现在的明军可不是当年的明军了,现如今的明军,实际上应该是于家军才对,于家军的战力绝对不是当年萨尔浒之战时候的明军堪比的。

所以这么集中兵力先吃一路的打法,能否奏效,是个很值得怀疑的事情,更悲催的是现如今蒙古八旗已经土崩瓦解,绝大部分已经倒戈相向,趁着这个机会,蒙古诸部也纷纷开始出兵,对他们后金方面发动了袭扰,牵制了辽西一带大量的清军。

更让皇太极感到忧心忡忡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今年由于各种原因,后金完全断绝了进口粮食的渠道,而且本身关外这一年农业情况也不乐观,入夏之后天气干旱,许多农田根本无水可用,导致粮食减产,现如今天气已经转冷,于孝天又在这个时候选择出关对后金发动战争。

在于家军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之后,他们开始分头派出大批骑兵,对后金很多地方深入破坏,放火烧毁了很多已经马上要收割的农作物,这么一来,就算是后金军接下来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入冬之后也会面临着严重的饥荒情况,这个冬天铁定会有大批人饿死。

连续两年的饥饿行动,已经扼杀了建奴扩兵的可能性,他们因为兵力缺乏,无力发动对关内的侵袭,不得不将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这也导致了他们兵力在这两年来始终不能提升。

再加之皇太极为了对抗明军未来对后金发动的战争,倾尽整个后金之力,打造各种火器,占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更使得他们的经济情况雪上加霜,完全陷入到了举步维艰的程度。

现在他们虽说定计集结重兵,先吃掉于家军一路兵马,但是就算是他们把所有能动的兵力都调集起来,也只有区区三万余人,再也不复当年的那种强悍了。

即便如此,皇太极也深知此战干系着整个后金生死存亡的大计,不打迟早被人逼到盛京的大门外,他们照样也撑不下去,盛京之中的储粮已经见底,未来马上就要霜降,气温将会急剧降低,到时候他们的日子将会非常非常难过。

他们唯一的机会,就是现在趁着天气还未彻底冷下来,彻底击败“入侵”的明军,那么靠着缴获的粮食,他们估计还能撑过这一冬,否则的话恐怕入冬之后饥荒,就能把他们彻底击倒。

于是皇太极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集结一切可战之兵,前往海州和于家军正面进行一场决战,胜之他们则可以获得一个苟延残喘的机会,败之那么也就宣告着他们建立不久的大清国,随之便会彻底消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