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蜀道难(2 / 2)

加入书签

在成都的时候,刘湘和秦邦宪、王若飞、王稼祥也上车了。不过他们已经知道了人民军要对马步芳动手的消息。很配合地在成都车站举行了大型的欢迎仪式。

新民报,武汉晚报,四川日报等辖区各大报纸都大篇幅登载张春视察四川教育系统的消息。

武汉建起三个巨大的电视墙。先是播放文字新闻,隔了一天,影像新闻也有了。还是彩色的。

这种公开播放影像的技术与英国和美国显像技术有些不同。它是通过计算机对数字化影像扫描复原而成。表面上看有些类似于放大版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发明的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

在武汉的外国人都认为这是落后的技术。

因为俄裔美国科学家兹沃里金申请到光电显像管、电视发射器及电视接收器的专利,利用的是无线电技术。1927年到1929年贝尔德又通过电话电缆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而1931年美国发明的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被视为最高水准的显像技术。

在这些外国人看来,中国人采用了一个最笨的方法,直接用一个个的灯进行显示。

尽管如此,第一次的彩色影像对公众播放还是完成了。

这引起了国内的轰动。

四川的实际辖区还只是成都平原及以西的地域。入川的道路太难了,刘湘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育和打通到重庆和恩施以及成都到攀枝花的道路上了。两年多军事上几乎没有什么动作,金川马尔康以北的地区人民革命军都没有动。

事实上湖北方向,路桥工程公司的大部分机械都用在了上面。两个方向都在大量的掘进隧道和架设桥梁。吴咏恩一直在这里就没有挪过窝。

通往攀枝花的铁路虽然还没有铺轨,但是已经部分通车了。由于成本太高,只有双向铁路选择了隧道,而公路选择了盘山公路。铁路也是并线,以缩小隧道的尺寸。

一路过去的隧道都没有衬砌。不过吴咏恩还是想到了要衬砌以及通风,隧道断面的尺寸足够了,只是现在没有时间。

因为没有衬砌,只是采用了锚杆,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坐简单防护。隧道很多地方并不安全。

一些桥梁只有桥墩,还没有架设桥梁。来往的施工车辆也都是在下面绕行。

这里的路基很少,基本上都采用了桥和隧道的方式。所以还看不到大规模开山炸石的痕迹。

这里集中了汉阳机械厂生产的几乎百分八十的车辆以及各种机械设备,全部在这里了。

刘湘和吴咏恩是下了狠心,刘湘说就是死也要死在这条路上。他已经没有以前的富态,而变得又黑又瘦。吴咏恩也差不了多少。就算是如此,吴咏恩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会全面通车。

他只能说尽量在两年内让攀枝花到成都部分通车。

“这条路和汉中到广元不同,不仅长,地质条件也要难得多。环境所吸取了汉中到广元的教训,对破坏山体要求太严格。施工技术难度大,对工人要求也高。我们一再小心,两年还是牺牲了一千多人。”

“一千多人?”张春和丽质都大吃一惊。

“是的,还不包括轻重伤员。比一场战争伤亡的人还多。”刘湘阴沉着脸。

“工人们的情绪我看还可以。”张春一路上没有见到工人们有怨言。

“他们怎么会有怨言,因为谁都知道路修好了,就不在连夜赶山路,山货也卖得出去。成都平原上的交通系统修完后,我们从去年开始把上路的老百姓安排回家了。留下来的都是和老师们同样待遇,还要高一点。”吴咏恩答道。

“整条路上现在还有一百万人,去年的财政收入都用在了他们身上。只是这一百万人,路修完了,还需要安排,到时候希望兄弟省能帮忙。”

张春沉默不语。良久才说:“这一百万人以后交给我。”(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