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移民与巴乔山(2 / 2)
蒙古,苏联的清洗确实干净,大部分都是集体牧场和集体农庄,喇嘛和王爷们死的死,逃的逃,留下的也都成了普通人。
“牧人们到内地去了。内地有些草场还能容纳它们。集约化牧场不是不好,而是不能太急。草场是有一定容纳力,超过了草场就会退化,单一的畜牧种类也会退化,我相信你这个畜牧部长在陕西应该知道了这些事情。”
天上下着大雪,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原本在这个季节,是蒙古最艰难的季节,几乎所有的工作都会停下来。
图勒河已经完全结冰。这里以前的农庄是蒙古极少数的农田,主要种植马铃薯。
巴乔山不会汉语,所以跟在张春和丽质身后的还有一个懂汉语的蒙古姑娘,水玲穿得像个包子一样拿着丽质的手。
“我听说阿拉善进行了产业调整,要恢复林业和部分农业。”巴乔山也穿着汉人厚厚的夹克衫。确实比蒙古袍暖和方便。
“是的,靠近河流和湖泊的地方要适当发展林业和农业,你看草原看上去一望无际,没有一根树。但是你没有发现有树的地方风就小很多。你们以前大规模垦荒是不对的。大规模增加放牧的牛羊数量也不正确。”
“可是怎么样发展经济。让老百姓吃饱。”
“多样化,包括工矿业。当然如何做我不知道,这需要大量的调查工作。绥远和甘肃已经有些经验。那就是成立草场管理所,不要管老百姓放多少样,只允许草场进多少羊就可以了。牧民的数量自然会减少。再就是尽量利用山林,湖泊,河流。让山上的树木多起来,动物多起来。自然就会为我们提供食物。让湖泊与河流周边长满树,在森林中适当开垦土地,种植粮食。这也是增加物种的一种方法。这里会变得美丽起来。”
农场里是有些树木的,这是以前农场的人自己种植起来的,他们不使用蒙古包,住着有用红砖做的厚厚的火墙的房子。
交通系统两旁的民工居住地也准备修建这样的房屋,张春是第二次来这户农家了。
佩尔采夫是俄罗斯人,参加过日俄战争,是一个中尉,不过负伤复员了。这里的椴树林、白桦林都是他种植的,还有一个小花园。
巴乔山也认识佩尔采夫,不过他不喜欢他,认为他是一个地主老财。
但是在张春眼里,佩尔采夫虽然是个地主,但是老财算不上,因为他带着自己子女在自己的农庄里干活,儿女有些多,但是也不过就是一个在蒙古有些特权的俄罗斯老农民而已。
佩尔采夫对巴乔山同样没有好感,因为他差点让人民党给杀了。
中国人到了以后,把土地还给了他,按照中国人的标准,他们一大家子所能拥有的土地比现有的土地还要多些。只是他辛苦栽种起来的树林收归国有了。中国人说了森林和草场是国家的,农田也是,但是能够分配给你种植,收取的粮食是按照比例收取,而不是摊派到你口粮都不够。
佩尔采夫不知道张春的身份,只以为是一个农学院的年轻教师。
佩尔采夫在自己开垦出来的农田里种植的作物很多是从俄罗斯带过来的。小麦、大麦、燕麦、甜菜、马铃薯为主,还有一些蔬菜。
水果只有樱桃,海棠,山梨,山葡萄。蔬菜种植时间很短,集中在五到九月份,主要有黄瓜,番茄,胡萝卜,甘蓝、茄子和甜椒。学生们的调查结果还有一些农民种植大豆。
杰伊是佩尔采夫的小儿子,正在将煤铲进储煤仓里。见到张春一行过来,就跑到门口向屋里大叫:“中国老师来了,中国老师来了。”(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