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2 / 2)

加入书签

林纯鸿自失地笑了笑,接着又摇了摇头,道:“岂止是任重而道远,估计要几百年时间!”

……

回到荆州后,张道涵和朱之瑜没有继续纠缠此事,一切按部就班,波澜不惊,直到黄道周携圣旨抵达荆州。

黄道周素有直名,书画诗歌皆佳,就连天文、数理也无一不通。他一抵达荆州,就受到了文人士子的热烈追捧,在荆州掀起了一股石斋先生的旋风。

对于这些追捧,黄道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天绷着一张脸,就像荆州欠他几万圆一般。

也难怪他如此,当初议与鞑子的战和之时,黄道周犯言直谏,把朱由检和杨嗣昌往死里得罪。后来,朱由检和杨嗣昌决定封林纯鸿为江陵侯,黄道周又冒着廷杖的危险,竭力阻止封侯之议。这让朱由检和杨嗣昌烦不胜烦。

最终,杨嗣昌狠下心来,撺掇朱由检将黄道周赶到湖广,还由他来宣旨。

黄道周虽然直,但绝对不蠢,瞬间明白了朱由检和杨嗣昌的算计,出于大局考虑,他奉旨来到荆州。

接旨的过程,没有任何意外,当林纯鸿山呼“谢吾皇恩”,正式成为江陵侯后,黄道周突然须发皆张,高声痛骂道:“乱臣贼子,居然还有脸高呼谢吾皇恩,你的眼中还有吾皇么?”

满堂皆惊,一时寂静无声,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得见。

第五百五十四章 应招

黄道周有可能在宣旨中刁难林纯鸿,这点荆州方面有所预计,并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但是,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黄道周按部就班地完成了整个接旨的过程,却在林纯鸿成为江陵侯后,突然发难,张嘴大骂林纯鸿。

林纯鸿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阴云密布,转眼就要发作。周边的武将们,怒不可遏,眼睛瞪着黄道周,只待林纯鸿下令,就将其擒下。

黄道周丝毫不惧,反而用挑衅的眼光看着林纯鸿一众人。

朱之瑜大急,不停对着林纯鸿使眼色,示意林纯鸿隐忍。他惟恐林纯鸿一怒之下,对黄道周不利。黄道周名声太响,无论是杀还是关,皆成就了他的直名,对荆州则是百害无一利。

林纯鸿的胸膛剧烈起伏片刻,阴沉的脸色慢慢阴转晴,俄而大笑道:“腐儒之言,臭不可闻!大明要没有我林纯鸿,不知要乱成什么样!”

黄道周哈哈大笑:“独夫民贼!也敢自居其功?大明之乱,正是因为有你们这帮乱臣贼子!”

林纯鸿不屑地说道:“高迎祥携裹乱民二十余万,纵横南直隶、河南、陕西、山西,最终亡于何人之手?张献忠、罗汝才淫虐河南,何人将其追至穷途末路?革左五营祸害安庐,何人将其安抚?”

黄道周冷冷道:“我大明自有灭贼之人!何必用汝等居心叵测之辈?如洪彦演、孙伯雅、卢建斗辈,忠义为先,皆是灭贼之人!汝等适逢其会,偶然成就些许小功,居然以此要挟朝廷,忠义之心何在?”

林纯鸿哈哈大笑,道:“自有灭贼之人?诚为可笑也!去年底,鞑子大规模入侵,除了卢建斗率领五千兵众与鞑子决一死战外,又有何人敢出战?若不是荆州军将士浴血奋战,恐怕闻名天下的石斋先生现在还受困京城!坐井观天、自高自大之辈,居然还敢妄称忠义!当前最大的忠义就是安抚民众,剿灭贼寇,抵御外辱!还请问石斋先生,林某哪一点做得不如整日坐而论道的石斋先生?”

黄道周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气得直喘粗气,好不容易喘匀了气,用颤抖的声音叫道:“从古至今,从未听闻截朝廷之税收而称忠义者,也从未听闻自建府衙而称忠义者,汝口口声声称忠于大明,就没有丝毫羞耻之心?”

林纯鸿大笑道:“天下府县,哪有如荆州、夷陵、武昌、襄阳、南阳、夔州等府,从不拖欠起运者?府县之父母官,皆如林某,朝廷税收如何只有两千多万?至于自建府衙,这就要问石斋先生了,石斋先生居庙堂之高,不思报效朝廷,致使天下百姓处水深火热之中,天下官员,大多无才无德。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楚地之民,痛感时局艰难,生活难以为继,不得不另辟蹊径,奋起抗争。非常之时,当有非常之事,还请问石斋先生,荆州之民不如天下之民安稳否?荆州之民不如天下之民富裕否?荆州之军,不如大明军队犀利否?”

言毕,林纯鸿大喝一声,斥道:“汝等尸位素餐,可谓五蠹,朝廷江河日下,皆汝等之过也!却妄言指责荆州,可算无知、无德、无才!”

黄道周脸色苍白,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向后晕倒在地。

黄道周痛斥林纯鸿,却被林纯鸿反唇相讥以致吐血昏迷,在荆州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万万想不到素以文章、风骨闻名天下,天下读书人顶礼膜拜的人物,居然如此不堪一击。

荆州政宣司总管唐文介征得林纯鸿同意后,将辩难之辞全文刊载在《荆州时报》上。一时洛阳纸贵,各地士子多有求一份报纸而出高价者。

接连几日,各地报纸纷纷刊载各地士子评论文章,有的对黄道周的风骨倾慕不已,谓之不避强权,敢于直斥林纯鸿之非;有的认为林纯鸿强词夺理;有的对黄道周呲之以鼻,认为黄道周自讨没趣;还有的为荆州大鸣不平,认为朝廷应该学习荆州逆而奋起,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一些头脑敏锐、满腹经纶的清醒之辈,得知黄道周被骂晕后,不由得摇头叹息:“虚无缥缈感性之言,如何是事实证据确凿、论辩严谨之言的对手?黄石斋败得不冤!”

当黄道周晕倒之后,林纯鸿立即调派医术最为精湛的医师对他进行救治。

黄道周名声太响,若真死在了荆州,麻烦可就大了。更何况,林纯鸿对黄道周的风骨素来推崇,对他渊博的学识佩服不已,仅从这点,也得倾力救治。

黄道周也就是气血攻心,一时喘气不匀而晕倒,并无大碍,稍稍昏迷个把时辰,便即醒来。醒来之后,黄道周留下四字“好自为之”,也不与荆州诸多大员告别,只身前往武昌赴任。

此出闹剧,显然是朱由检和杨嗣昌有意为之,也就是说,朝廷已经吹响了斗争的号角,容不得林纯鸿轻忽。林纯鸿立即将张道涵、朱之瑜和唐文介唤来,共同商议对策。

林纯鸿道:“综合各方面消息,朝廷动作力度一点也不小啊!杨嗣昌的第一把刀就砍向了都察院和各科给事中,一些整日指手画脚的家伙,全部被他以升官的名誉,调到各地当巡按。杨嗣昌干什么,我们管不了,也懒得去管,只是,他把祸水引到荆州,这点轻忽不得。”

朱之瑜道:“黄石斋被派到湖广来,的确是个麻烦。虽然昨天吃了个大亏,但石斋先生是性坚之辈,恐怕在武昌还会兴风作浪,不得不防啊。”

林纯鸿沉吟片刻,问道:“朱幕使,你与石斋先生接触多一点,照你看,黄石斋认同荆州理念的可能性有多大?”

朱之瑜不假思索地回道:“基本不可能。黄石斋颇为固执,在他的心目中,君就是君,臣就是臣,不能有丝毫逾越,仅这点,就不可能让他认同。”

林纯鸿叹道:“一个个比岩石还要硬,还真是难以对付。”

张道涵和朱之瑜心里有事,听到“比岩石还要硬”,不由自主地避开林纯鸿的目光,默然不语。

唐文介不知三人之间的争执,还以为三人为黄道周一事烦恼,小心地说道:“大明崇尚文治,与士大夫共天下,天下士绅,乃大明之根基。反观我荆州,官员录用、地位,皆不以科举为据,所谓的士绅豪强,皆被打压,黄石斋根本动摇不了荆州的根基,因此,属下认为,黄石斋一事,恶劣影响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林纯鸿对唐文介刮目相看,唐文介的话,已经涉及到政权依靠谁,打击谁,已经到了一定的深度,具有了一定的政治素养。

林纯鸿点头赞道:“唐总管看得很透。咱们荆州的确没有必要让所有人拥护,应该明确依靠谁,扶持谁,打击谁。”

张道涵和朱之瑜听到唐文介的话后,颇受启发,开始认真思索林纯鸿所说的“依靠谁、扶持谁、打击谁”的问题。

早在林纯鸿担任枝江典史时,就已经仔细琢磨过这个问题,并且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一直坚持不懈地夯实根基,打击拦路虎,只是这一切均在林纯鸿脑中,没有向别人说出而已。

第一要依靠的对象,自然是浴血奋战的将士。乱世之中,没有什么比强大的武力更能保证荆州的安全,因此,铸就军魂,让军队绝对忠于荆州,就成了林纯鸿的首要目标。因此,他费尽心机地推行勋田制、让军人享受崇高的地位,不仅激励了将士奋勇作战,而且还让所有的将士与荆州的利益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这次,林纯鸿下令雄威军团威胁京师,所有将士没有一人反对,便是成效显著的明证。

第二要依靠的对象,便是荆州崛起所造就的新贵。如周望、郭铭彦、张兆、郑天成等,皆属此类。这帮人刚开始无不是穷困潦倒,与林纯鸿一同创业,打出一片天地。也就是说,他们伴随着荆州的壮大而成为叱咤一方的人物,前途和命运与荆州天然不可分离,当然是依靠的对象。

第三类要依靠的对象,当属接受实学思想,务于实务的官僚士绅。如张道涵、朱之瑜、马世奇、杨一仁等人,皆属此类。这类人规模最为庞大,甚至连荆州境内的五六万教书先生,以及规模庞大的技术工匠,也可以归为此类。要让这类人对荆州忠心耿耿,不仅要让他们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还得让他们享受崇高的政治地位,最关键的是,还得为他们提供发挥个人才能的舞台。

也就是说,这类人最难伺候,也是与大明朝廷互相争夺的焦点。很大程度上,荆州的软实力体现在认同荆州理念的士绅是否越来越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