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两百页和几十年(2 / 2)
到了95、96之后,对于国货的讨论,不知不觉的从假冒伪劣,转移到了商品质量上。
主要是因为和国外的对比,相差太大。
一方面,中国消费者和各地方政府,都有着非常强烈的意愿,去支持国货,去扶植民族品牌发展。
毕竟,技术也好,好的产品也罢,只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才能最大的受益,才能不受制于人。
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以市场换技术,敞开国内庞大的市场,让外国企业来大把赚钱,甚至给予他们超国民的待遇,目的呢,就是从他们手里学习最尖端前沿的技术,来弥补中国自己的短板。
如果最后,市场让出去了,钱让人赚了,却没有真正的学到技术,所有的核心技术依旧落后,依旧被人掌控在手里,受人挟制,那么无论制造了多少富翁,无论中国产生了多少所谓的大老板,但整个国家并没有因此而真正走向强大,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没有达成。
所以在给予外国企业好待遇的同时,为了国家强大,为了提升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无论是政府和老百姓,给予国货的支持力度同样很大;
但是另一方面,国货的发展,却存在众多问题,简单来说,大多数所谓的国产品牌,的确不怎么争气。
同样一个产品,外国货是要贵一些,可是买回来之后,无论是使用年限或者效果,都要比国产货强出来一大截,不光是东西好,售后服务也比较到位,有个维修什么的,人家工程师很快就能上门。
相比之下,国货是便宜,可不仅存在质量问题,各方面都做得很不到位,花了钱,还经常买气受。
民间甚至有一种说法,很多所谓的国产品牌,就是用老百姓的爱国之心,在骗老百姓的钱。
今天参加这个座谈会的,不仅有中国人,还有一个日本学者,大前研一。
这是一位亚洲地区唯一进入世界前十国际级别管理大师排行的学者。
这位日本专家这几年主攻中国市场,对中国经济发展很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第一句话,就毫不留情的说:“我觉得,中国人太急躁了。”
“不能不急躁啊。”主持人笑道:“我们起步太晚了,想要追赶世界强过,必须要争分夺秒。”
“争分夺秒和急躁不一样。”大前研一对中文倒是很熟悉,摇摇头,说:“中国起步晚,可是机会多,这是东方最大的市场,遍地都是机会。可恰恰因为如此,中国的企业家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赚钱的机会,很难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对这个领域深入研究。”
“多领域难道不好吗?我们现在每一个领域,可以说都在起步阶段。”主持人又道。
“多领域短时间之内可以赚钱,但是长久来讲,全世界真正最赚钱的企业,无一不是专注于一个领域,把这个领域做到极致。比如可口可乐做饮料,丰田做汽车,都是一个领域化、专业化最后全球化的过程。”
“潘主编,您怎么看呢?”主持人问潘觉。
潘觉呵呵一笑,说:“我最近出差比较多,经常坐飞机,机场嘛,会放一些目前最流行的书,我研究经济,所以对于经济方面的比较感兴趣。”
主持人和大前研一看着他,等待下文。
“连续看到好几本书,都是讲企业管理,经济运作的,我翻看了一下,越看越觉得不是滋味。”
潘觉淡淡一笑,拿出一本书放在桌上。
这本书,名字是‘西方百部管理经典’。
潘觉拿起来翻了翻,笑得有些讥讽,道:“大家看到了吧,西方一百个成功企业的管理方式,这可是管理学圣经啊。可是呢,它只有区区两百页……”
说着,看了眼大前研一,认真道:“刚才大前研一先生说中国企业急躁,从这些书里就能可见一斑,这一类的书,现在是市场上可是非常的畅销啊,我们想用区区两百页,就把人家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教训都学到,这本身就是一个揠苗助长的过程。”
“揠苗助长这个词说得很好。”大前研一说:“管理、经营,是一个连续反馈的过程,在实践中结合实际不断调整。这些书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在当前这个大环境下,它们的流行,恰恰说明了整个企业家阶层,乃至普通民众,都处于一种极度的急躁状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