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2 / 2)

加入书签

学馆办好之后,北平传来简王的军报,王爷带兵一万直捣雄县,将雄县的刘常庸生擒,河间的唐甫连夜奔赴救援,却被王爷在半道截杀,全军覆没!

简王爷出师大捷,打了一个漂亮的第一仗,于此同时蓉卿也收到关于齐宵的消息,外面都在传王爷能打胜此战,都是因为齐宵的计策,蓉卿听到时也只能叹气,不愿意去想更多,就一门心思的张罗着学馆的事。

可不管她想不想知道,过了几日,简王爷和汪重对上的消息还是传到她的耳朵里,汪重据守真定拒绝出兵,甚至传言汪重在真定县城里日日听书,喝茶聊天,日子过的轻松惬意,蓉卿听到时不由皱了眉头,汪重可以轻松惬意,但是简王爷不行啊,起兵在于迅捷尤其在世人眼中他还是掀旗谋逆,时间拖的越久越是不利。

可汪重像是打定了主意,就算是山海卫苏珉的兵马和赵庭辉对上,赵庭辉节节败退,他也稳如泰山,余下的十二大军驻扎在真定城外,没有半点前去救援的意思。

“马上就要到三月了。”蕉娘也知道其中的利害,这么多士兵要吃喝拉撒,还要发军饷,拖一天就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她非常害怕哪一天简王爷钱不够了,或是什么地方出了乱子变成和辽王的一样的下场,那四少爷和小姐可就真的完了。

“齐宵应该知道怎么做。”蓉卿不了解简王,但是他了解齐宵,这样的局面下,绝对不能和汪重比耐心,最好的手段就是不择手段将汪重逼出来。

而逼汪重出来的办法,就是断了他的粮草,没有粮草汪重就是再悠闲,也得着急起来。

她能想到,齐宵一定能想到,蓉卿定心等真定的捷报。

学馆没有挂牌,一开始几日正如鲍掌柜说的,不过十几个孩子轮流上课,可后来有人听到了风声,说是有免费的学堂,短短七八日的功夫,学馆里就已经挤挤攘攘的坐了五六十个孩子,人太多,只能一天分批上课,但这样一来先生不免就辛苦了,一两日还好时间一久谁也坚持不下来,鲍掌柜没了办法,只得来寻蓉卿:“小姐,您看要不要把学馆挪到隔壁院子去,我听到隔壁的院子人家要去逃难,院子也会空置下来。”

“那敢情好,你去和隔壁的人家打听看看。”染布坊隔壁,就是蓉卿刚到京城时住的院子,大小到是合适,还能解决几个先生的住宿问题,只是这样一来她要负担的开销,又多添了一项。

因为打仗,生意也不如从前的好,但还算每日都有进项不到捉襟见肘。

“租金一年是一百两,现在战乱咱们不租他也租不出去,小人去和东家谈谈。”鲍掌柜细细算着账,就怕到时候人越来越多,负担太重,小姐赚的点钱都贴进去。

蓉卿应了,鲍掌柜就和东家谈,东家一听是百文衣库的东家免费办的学堂,主要收容那些出征在外军士家中的孩子,和城中上不起学的孩子,就很爽快的将房租降到了八十两,鲍掌柜自然高兴,签了合约交了银子,将学馆搬了过来。

三月十五,蓉卿再次听到,简王连夜带人绕道镇定的后方,烧了汪重的三处粮草库,蕉娘笑着和蓉卿道:“竟和您想到一起去了。”

蓉卿也显得很高兴。

这一日,蓉卿从学馆回来,还没进门就看见院子门口停了辆华盖马车,车身精致典雅贴着王府的标志,她微微一愣进了家中,蕉娘就从里面迎了出来,笑着道:“世子妃来了。”

蓉卿忙进了房里,果然见杨氏正端坐在主座上喝着茶,她敛衽行礼:“不知道您过来,失礼了。”

“和我客气什么。”杨氏携了她的手,拉着她坐下,蓉卿想问她有何贵干,岂料杨氏开门见山的道,“我们两个就不拐弯抹角了,我有件事想问问你。”

蓉卿听着心中一惊,首先就想到了是苏珉和齐宵出了什么事,心里不由砰砰跳了起来,脸色也瞬息变了几变,杨氏仿佛未察觉,开口道:“我这两天听说有个百文衣库的东家,在城北开了间学馆,专门收那些出征在外军士家中的幼童读书认字,那人可是你?”

原来是为了这件事,蓉卿长长的松了一口气,点头道:“是!”不解的看着杨氏,杨氏就笑着道,“果然是你办的。”

蓉卿不知道杨氏忽然说这件事的目的,便不出声听着她讲,杨氏笑了一会儿,就道:“你也不用紧张,这件事我和世子爷都听说了,就觉得你这个主意极好,前方军士在打仗,是把头颅挂在裤腰带上的事情,我们若是能将他们的家眷照顾好,也能解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说着一顿又道,“世子爷的意思是,让你一个人办,你一个女子难免精力不够,他也不好出面,所以就让我们两一起办,你觉得如何?”这是抢蓉卿功劳的事情,杨氏有些不确定的看着他。

“好啊。”蓉卿很爽快的应了,杨氏是世子妃,有她在就是最大的靠山和支持,而且别人如果知道是她办的,对前方士气也是鼓舞,“若是有世子爷和您的支持,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杨氏暗暗松了一口气,若是蓉卿不愿意,她还真不好强求,现在她这么爽快的答应,她也显得很高兴:“那好,明日我就让府里的管事去学馆里,和那边的管事碰个面,那边的院子是不是小了点,要不然再多请几个先生,这些事都要商量一下。”

“是!”蓉卿也高兴起来,她正愁着怕将来钱不够,杨氏能出钱那也减轻了她的负担,“……院子是刚租的,原来六十二个孩子到也够了,谁知道这几日城外头也有孩子过来,这一下就有近百人了,院子瞧着可能还是不够,至于先生,若是能再添几个更好,现在四个先生也辛苦他们了。”

杨氏让身边的刘妈妈一一记下来,因急着回去和赵均瑞说,坐了一刻就告辞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