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皇兄何故造反 > 皇兄何故造反 第377节

话音落下,朱鉴的脸色不由一变。

也先这就是胡搅蛮缠了。

他指的使臣,并非是土木之役后,在双方传信的使臣,而是早在太上皇北征以前,正统十四年四月,也先为朝贡而派去的使团。

这也是双方最初爆发战争的导火索。

这回朱鉴没有说话,一旁的李实便冷哼一声,义正言辞的起身反驳道。

“太师这话说笑了,先前永乐年间,太师之父遣使朝贡,使团不过三四十人,我太宗文皇帝陛下厚待藩属,念及瓦剌苦寒之地,跋山涉水朝贡不易,故而使团所讨物事,不拘珍贵与否,一应与之,从未计较。”

“然至太师为瓦剌首领,使团人数逐年递增,贪欲不足,至去岁,呈递于我朝廷之使团名单,竟至三千余人,其中多有虚报欺瞒,哄骗赏赐,所朝贡之物未添一毫,所求之物却逾永乐年间百倍。”

“使团中人鱼龙混杂,不守臣礼,为奸为盗者占使团半数之多,我官军查察,则躲藏各处,隐匿欺瞒,自不归草原之地,何谈我朝廷扣留?”

“使团名册三千余人,到京人数却十不存一,我朝廷无非依照入京朝见之实数给赏,罢去虚报欺瞒者,何谈减了赏赐?”

使团之所以需要有正使和副使的区别,就是因为需要有人强硬,有人打圆场,视情况相互配合。

在这次的谈判里头,李实就是那个,负责说难听话的人。

但是事实上,这番话也不算是过分。

因为这件事情,的确是瓦剌这边不占理。

仗着大明朝廷恩宽,所以一再得寸进尺,拿大明朝廷当冤大头看。

他们报过去的使团,里头有不少都是商人,这些人到了大明境内之后,直接就脱离了使团,伪装成明人,到处交易各种物资。

然后在使团回程的时候,大摇大摆的出关,将朝廷禁止交易的粮食,铁器,茶叶等珍贵物资明目张胆的带出去。

与此同时,这些人还无耻的想要两头吃。

一边到各地大肆交易,一边还要登记在入京“朝贡”的名册上,要求大明朝廷,按照名册上的人数,给予赏赐。

这么一趟下来,可不是赚的盆满钵满。

事实上,这次双方之所以的掀起如此大规模的战争,就是因为正统皇帝对于这种情况忍无可忍。

命令各地的官军,将这些借使团之命,行交易之实,甚至是有细作嫌疑的人,通通抓了起来。

然后宣布使团呈递的名单作废,只肯按照实际进京的名单给予赏赐。

如此一来,也先便被激怒,屡次在边境挑衅,劫掠军民,惹得年轻气盛的正统皇帝胜负欲爆棚,直接就点了大军杀了过去。

至于结果,当然是……

李实的这一番话,不算是声色俱厉,但斥责的意味也很浓厚,一旁的罗绮甚至已经打好了腹稿,准备要开口劝解可能发生的冲突。

但是,神奇的是,也先并没有生气,反而笑着扫了一眼他身旁坐着的几个瓦剌贵族,而被扫到的人,脸色也颇不自然,纷纷低下了头……

第473章 执着的伯都王

随着李实的话音落下,场中不知为何,泛起了一丝尴尬的气氛,一帮瓦剌贵族都低着头,不敢和也先对视。

片刻之后,也先终于放过他们,转而望着朱鉴等人道。

“朝贡一事,是我的不对,但是我与大明和好已久,使团一事我虽有错,两族日常也偶有冲突,但大明皇帝兴兵数十万,欲往草原灭我部族,又为何来?”

朱鉴坐在一旁,看到也先和其他瓦剌贵族的互动,心中忽而想起了在大同时听到的传言。

据说,因为使团朝贡每年收获颇丰,所以为了笼络人心,也先每年都会将一部分的名额,分给各个部族自行遣派。

关于近些年来,日渐庞大的使团,有流言称,是各个部族的首领自己以随从的名义塞人进去,然后待入了关之后,再补上名录。

如今看来,十有八九是真的。

不得不说,也先这一手果然玩的高明。

前往大明朝贡的使团正使以及卫队,都是也先本部的心腹,若是没有他的放任,绝无可能有人能够擅动名单。

但是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了事情,便是其他部族擅作主张。

至于也先,进可以借此和大明寻衅,退可以借此收买人心,当真是心机无双。

单看现在的这副场面就知道,至少在明面上,也先是替其他几个部落的贵族,承担下了责任。

这番借大明使节之口施恩的举动,可谓是妙到毫厘。

怪不得他一点都不生气。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个的时候,将心思收了回来,朱鉴道。

“自太师父祖以来,至于今曰,朝贡我朝廷已有三十余年,太师使臣进贡马,我朝廷待以厚礼,遇以重恩。”

“去岁虽因使团一事生了冲突,边境也偶有小处交战,但无碍双方交好。”

“只因奸臣王振专权,好战喜功,蛊惑我太上皇帝起大兵征发,太师因留圣驾于迤北。”

“现我朝陛下遣我等前来,太师当上合天道,下顺人心,送我上皇归于京师,以求和好,依旧遣使往来,和睦如初。”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