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杜如晦之断(1 / 2)

加入书签

长安城。

少陵原左近竹林茂盛。

穿过少陵原的浐水清澈见底,水下可见游鱼摆尾而游。

此刻秦王李世民正与他谋臣杜如晦一并于水边垂钓。

杜如晦起了起鱼钩,笑着问:“没想到秦王能放下军国大事,偷得浮生半日闲,与卑职一同来此垂钓。”

李世民闻言笑了笑,言道:“父皇一直在说一统江山,一统江山,我有时候一直在想,江山是什么,在长安城里,是见不到江山的。我大唐的江山在田园之中,在这山川之中,在这少陵原之中,在每名大唐百姓的福祉之中。”

杜如晦露出赞叹的神色,出言言道:“秦王可谓一语中,处处都有江山。秦王你看,我所在的少陵原,故名凤栖原,后汉宣帝杜陵建此,故而名为少陵原。秦王可知道此水名叫什么?”

李世民笑着言道:“克明这是在考孤么?脚下钓鱼此水,名为浐水,通灞水,司马相如在上林赋有云,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古人有云八水绕长安,这浐水,灞水就是八水之一。”

李世民,杜如晦二人一问一答,皆是博闻多识,不由相视大笑。

李世民笑容一敛,将鱼竿一放,站起身来负手言道:“听闻父皇有意,撤淮安王山东道安抚大使之职。”

杜如晦闻言露出沉思,李神通一贯与李世民交好,眼下李渊要收回李神通的兵权,这对于李世民而言并非是好消息。

李世民言道:“天子用人虽一贯是喜动不喜静,但淮安王乃是他器重的人,虽这两年在河北连连损兵折将。但眼下我大唐除了秦王殿下之外,并没有其他可以替换淮安王的大将,此事恐怕是有人在后推动的。”

李世民看向杜如晦言道:“果真什么都瞒不过克明你,正是太子与齐王在天子面前建议的,近来太子与齐王一直走得很近。”

杜如晦闻言言道:“这不奇怪。眼下大唐内是秦王与太子殿下二人分庭抗争。秦王有军方大将的支持,而太子则有名分大义。太子贵为一国储君,不能领兵在外,故而齐王有意结好太子,以得军权,求得一席之地。而太子也有意结好齐王,以分秦王军权……”

杜如晦看见,李世民独自站立在河岸边,望去令人感觉一股孤寂萧索之意,当下停口不说。

李世民静静地言道:“自从晋阳起兵以来,孤早就明白会失去很多。也早就做好这个准备。只是没有想到太子,竟然将三妹牵扯进来。”

“平阳公主?”杜如晦双目一转,随即会意过来言道,“太子下得这是一步好棋啊!”

李世民转过身言道:“你说是好棋?”

杜如晦言道:“不错,平阳公主乃是陛下,太子都足以信赖,器重的人物。平阳公主巾帼不让须眉,最重要是她对大唐皇位,全无窥探之心。”

李世民言道:“我怎么不知,但是太子这一步好棋,我们该如何应对?”

杜如晦当下问道:“那秦王殿下胸中可有取代淮安王的人选?”

李世民缓缓点了点头,言道:“只是他们都不如三娘合适。”

杜如晦笑着看着一旁的浐水,言道:“水至清则无鱼,合适不合适有何关系,在陛下心中合适就好了。”

李世民进一步问道:“计将安出?”

无极宫中。

李渊正寻民部尚书、陕东道行台左仆射刘文静问事。不久中书令萧瑀上殿送上公文,言道:“陛下。这是这几日中书省议论关于河北道安抚大使,接替人选之事的奏折,还请过目。”

李渊皱眉言道:“朕什么说要换淮安王了?”

萧瑀言道:“陛下真是贵人多忘事,前几日陛下令太子传旨至中书省的。”

李渊恍然言道:“此事朕一时疏忽了。不错,确有此事。拿来给朕看一看。”

李渊将奏折拿来仔细看了一遍,摇了摇头,言道:“不妥,不妥。”

刘文静问道:“陛下可是没有合适人选?”

李渊直接将奏折给刘文静,言道:“你替朕合计合计。”

刘文静当下接过奏章,看了一遍,故作惊讶言道:“陛下,这奏折之上都是我大唐大将,足可坐镇河东,为何陛下言道不妥。”

李渊言道:“糊涂,若换了巴蜀,河东,河西,陇右,这些大将并非不可,但是河北道安抚大使,岂可轻托他人,这里有我大唐的数万大军,数州之地,李重九,刘黑闼,宇文化及对此都是虎视眈眈,非一般大将可以守之。”

刘文静点点头,言道:“那么陛下心中可有人选?”

李渊看向刘文静,言道:“倒是有一人,朕有意高阳公主前往。”

刘文静言道:“陛下既是迟迟未做决定,显然高阳公主也有不妥之处。”

李渊点点头,言道:“你说的没错,三娘也不小了,还没有婆家,皇后临终前交代朕一定照顾好她,这几年朕将她留在长安,就是要她享这荣华富贵,不再戎马奔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