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辽北五郡(2 / 2)

加入书签

金春秋摇了摇头道:“这可未必,和亲之策,既是有用,但也是很没有用的。”

金庚信道:“不论有用没用,但公主殿下都是希望以这样和亲的办法,来换得新罗几十年的平安。而且这件事对于胜曼公主而言,还十分高兴,比嫁给其他荒蛮不同。眼下的大赵是天下最强大的帝国,而大赵的文化也是远远在我新罗和高句丽之上。所以胜曼公主加入赵国皇室,对于我们胜曼公主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

金春秋没有说话,他想起当初利用胜曼公主接近李重九,却为他识破之事。但李重九将来却不会因此来针对胜曼公主,对于李重九而言,联姻只是一个幌子罢了,不论他将来对胜曼公主如何,一个女子就可以换来新罗五万大军为他卖力。这买卖十分合算。

而新罗人将公主嫁入赵国皇室,还出兵帮赵国打战,这笔买卖看起来十分亏本,对于赵国而言根本没有损失。虽说这两者的交换看似不公平。但对于两国国力的比较来说,太正常了。

眼下大赵消灭突厥后,已展露横扫四方之势。除了攻打高句丽,在南面。东面,北面同时都在用兵。新罗现在对于赵国可是丝毫都不敢得罪的。所以德曼公主就是想用这样的手段,来保得新罗几十年平安,在眼下大赵国势如日中天的时候,在这三海环绕之地,能够有一处容身之地。

就在新罗大军挺进时,百济和赵国的联合舰队,正从浿水驶入,直取平壤。

程名振的水师,从登州出发后,先在新罗党项城补充了给养,再与赶来的百济水师合势。现在党项城几乎已成为了赵国的海外飞地,赵军舰队在这里停泊,甚至连知会新罗一声也没有必要。

程名振的联合舰队在党项城休整后,当下进入浿水。

当年李重九就是率领水师从浿水而上,攻入平壤大破高句丽,最后生俘高句丽王室。现在程名振,赵欣率领赵国,百济水师,再次从这里渡河而入,可谓是轻车熟路,与新罗陆地上的五万大军呈水路并进之势。

程名振大军进入浿水后,渊盖苏文从平壤城城头看下去,但见赵军舰队陈横于江面上,那一艘艘几乎与平壤城墙等候的巨舰,以及两侧密密麻麻的拍竿,连弩,都是对平壤城构成了强大的威胁。

渊盖苏文还好,但他麾下的高句丽士卒,则是想起了上一次高句丽国破之事,上一次赵军也是从这里攻破平壤的。

而渊盖苏文是完全没有料到赵国的反击这么快,也是这么迅速,简直一点准备的机会都不留给自己。

当自己杀了乙支文德拥立的宝藏王高藏后,当日高句丽的战神乙支文德也是生擒后,渊盖苏文踌躇满志,决定称帝,但这皇帝梦只是过了几日,赵军的水师就攻至了平壤城下。

渊盖苏文拿出了全部家底,高句丽三万人马,据守平壤城城下与新罗,赵国,百济三国联军决战。

渊盖苏文乃是高句丽被誉为乙支文德后的第一名将,他的消奴部士卒都是精锐的百战之师。但是再精锐的军团也是难以抵抗大事。

两边大军连续决战多日,无论是身经百战的名将金庚信,还是赵国大将程名振,都丝毫不逊色于渊盖苏文。何况赵国联军方面还占据有绝对兵力优势。

数日之后,渊盖苏文不敌两国联军,只能退守平壤城。

渊盖苏文固守一个月之久,但随即国内城,被攻破的消息接连传到平壤城,郭孝恪在攻陷国内城后,率军押解着国内城消奴部将士的家属,直抵平壤城下。

这些家属在城下向城头叫喊,让消奴部士卒投降。那些士卒见父母亲人被抓,都是抱头在城头上痛哭。

渊盖苏文见此知道君心已散,自己大势已去,于是在城头横剑自杀而亡,一代枭雄就此毙命。渊盖苏文一死,城内五万余军民尽数而降。

高句丽国国灭。

就在李重九调令攻打李唐时,在高句丽方向的战事,只是持续了三个月,郭孝恪,程名振,周洲,赵欣就率着人马,将高句丽攻破,并且全境降伏,数百里之地尽数归赵,敌酋渊盖苏文授首。

消息传来,赵国举国上下庆贺。大赵数年来连战连捷,百姓们沉醉在国家的胜利之中。

而作为皇帝的李重九,此刻也不免十分高兴,当下设宴在宫内与百官庆贺。席上被俘的高句丽王高建武闻之高句丽国灭,渊盖苏文自杀之事,竟是当堂垂泪。

事后李重九采纳国子监诸生上表的意见,不设立都护府,而是在高句丽实行郡县之制,并恢复当初汉朝平高句丽时,所设的汉四郡。

新设立的四郡,都采用当年汉朝旧称,在辽西,辽东二郡以东,由西至东,分别设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除此以外在平壤再设带方郡,一共五郡,这为后世称为辽北五郡。

五郡治下,有户五十六万户,城百余座。

李重九当下决定将迁高句丽豪族二十余万人于汉地,安置于登,辽,北平三地。而另迁百姓五万户至辽北五郡。此外汉化契丹,汉化靺鞨,汉化室得奚各部人口十余万,也是尽数充实五郡之内。

农民安土重迁,不喜欢迁徙,但是对于商人而言,却四海为家,赵国商农并举,从商已成为时兴之事,所以辽北五郡开拓,新起了赵国商人开拓进取之心。此外游牧部落也是喜欢迁徙,所以充实辽北五郡,多是商人,牧民,以及汉化外番之人。

为了稳定当地局势,李重九令郭孝恪率两万人马,分驻辽东,平壤,国内三城,镇守辽北,再在平壤设立水师大本营。

至此高句丽与东突厥一般,都在大赵的铁蹄之下彻底亡国。

至于新罗,百济二国则是战战兢兢,李重九心知两国并不和睦,留在那边相互牵制,也省去他们图谋高句丽故地。而高句丽一灭,后来海边倭国,耽罗国,连忙派使节至赵国来称臣纳贡之事,已是几个月后,暂且不提。(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