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好莱坞报道》这个专题还真有意思!”杰德将周刊放到书桌上,然后将老贝尔叫了进来,“帮我问问看,到底《好莱坞报道》安排了多少人调查我的资产?”
“这还需要调查么?”老贝尔耸耸肩道,“除了您在内华达州注册的缪斯文化没有太多资料之外,其余几家公司在国税局都可以查到详细资料,然后再稍微联想下就能得出这份报道。我的建议是,您不用太过担心,毕竟您的最主要资产都在离岸公司那,很难查到的。”
“我也知道,主要是我担心他们会不会那排贴身的记者跟着我。”杰德主要是担心隐私。
“我为主人安排的保镖都是一流的,除了一些无伤大雅的消息之外,任何有关主人的秘密都不会被记者知晓。”老贝尔仿佛受了侮辱一般地回答道,“就算是cia或fbi安排探子到主人身边,我都有百分百的把握将他揪出来。所以,小小记者无须挂齿。”
老贝尔这般霸气一开,弄得杰德倒不好说什么了。同时他也在想,谢尔曼家到底有多少秘密啊,连fbi和cia都要防着。不过杰德也知道这不是谈论这个话题的好时机,便挥挥手让老贝尔下去了。老贝尔出了书房之后,脸上再度恢复了平静。尽管洛杉矶的谢尔曼家不像本家藏着那么多的秘密,可这种沿袭几百年家族哪里没有一点隐私呢?若不是老谢尔曼先生执意要来洛杉矶创业,现在的本家管理人必然是老谢尔曼先生无疑。所以,老贝尔的确掌握着一些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的秘密。其实就在杰德不知道的时候,老贝尔也会严格过滤掉一些对杰德不利的人。比如那个打网球的周晓,若不是他背景干净,老贝尔就完全将他视为主人家豢养的宠物了。如果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接近谢尔曼,只怕他们刚开始行动,就会被老贝尔派去的人弄走了。自从老谢尔曼先生和夫人被“车祸”谋杀了之后,老贝尔的神经绷得越发紧张了。不过这些事情老贝尔并没有告诉杰德,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
不过让《好莱坞报道》失望的是,《西雅图夜未眠》还真是一部非常纯粹的爱情电影。这完全是一部关于缘分和选择的爱情喜剧,丝毫没有杰德过往作品中的批判性。一些影评人因此发出了“江郎才尽”的叹息,认为杰德这样一位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编剧居然向世俗的商业势力妥协了。看到这些影评人捶胸顿足的样子,杰德反倒是有些不可理解。当初他写《西雅图夜未眠》就是抱着写一部爱情轻喜剧的态度去写的,因此整部电影充满了各种“巧合”和“不巧”。用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杰德为这段爱情故事洒满各种狗血。看到影剧版面上对自己创作才华的讨论,杰德有些觉得这些影评人真的是吃饱了没事干。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的机会中,杰德表示“《西雅图夜未眠》就是一部爱情喜剧,我没有想过要赋予它多少多少的深度和思想性。这是一部让你温暖和高兴的爱情喜剧,仅此而已。”
尽管评论界对《西雅图夜未眠》评价不高,但是这种痴男怨女有缘无分的爱情喜剧让多少春心萌动的少女和深闺春怨的少妇鞠了一把泪?有了广大的女性市场做支撑,还怕男人们不来么?单身男们打算一边学习电影中男主角的把妹技巧,一边期待在电影院里来个邂逅;男朋友们则要带着女朋友一起膜拜这部爱情电影,顺带对妹纸们发誓这辈子一定只爱你一个;丈夫们少不得也要带着平日里忽视的老婆大人来感受下当年的浪漫氛围,否则只怕后院安宁不保。虽然这部电影首周周末票房仅仅只拿下第二位,但是从第二周开始,电影票房一路冲高。到电影下画的时候,北美票房收入就高达1.3亿美元,而整部电影的成本不过2100万元而已,尚不及国内票房收入的零头。在加上海外票房,《西雅图夜未眠》的最终票房收入达到了2.3亿美元,让环球影业高层都喜不自禁。他们很清楚,这样的电影即便下了画,但是由于口碑效应,因此在录像带租赁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
《西雅图夜未眠》宣传期结束后,杰德除了忙于剧本创作之外,更多的时候则是在为《辛德勒的名单》的后期剪辑而忙碌。斯皮尔伯格以心情不适为由表示他无法参与剪辑工作,因此只好由杰德来负责剪辑。似乎是为了补偿杰德的劳碌,斯皮尔伯格主动提议将这部电影列为两人联名执导。这次杰德倒没有拒绝,因为有了自己的参与之后,整部电影的风格较前世的版本已经有了一些改动。原本电影里主要凸显的是犹太人的无助和纳粹的残忍,但是杰德却在其中加入了德国人和波兰人的冷漠。让电影的批判性更加明显,并且传递出一个思想。面对残暴你无动于衷的话,即便你没有行恶,你的手里也沾满了鲜血。和拍摄一样,剪辑过程并不非常快乐。尤其是剪辑房里黑暗逼仄的空间,让杰德和剪辑师都是一肚子的火。事后剪辑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我怀疑我当时会忍不住将谢尔曼先生杀掉,当然,我也怀疑谢尔曼先生会有那个先杀掉我的冲动。整个过程我不想再去回忆,那简直是地狱!”
此时的杰德正在书房里看起了另外一份文件,这是从韩国传来的,有关三星东风影视制作公司的现状。由于sbs和三星东风的共同努力,杰德提供的三个剧本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完成。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sbs便首播了《同一屋檐下》。毕竟这种伦理剧适合阖家观赏,收视率相对更有保证的。果不其然,当《同一屋檐下》第一集播出的时候,sbs便在拿下首尔12.3%和全国10.1%的收视率,等第二集播出的时候,收视率持续上升。看到这样良好的表现,sbs终于确定自己的确捡到宝了。由于有《同一屋檐下》创下良好开端,sbs立刻通过韩国媒体表示他们将打造属于sbs的月火剧场,这个剧场将成为sbs的精品剧场。并且表示他们在《同一屋檐下》之后,已经另外安排两部剧作为接力棒。因为sbs月火剧场的大热,逼得mbs和kbs不得不将周一、周二的收视份额全部让给了sbs。看到sbs的大热,杰德便让东风国际的亚洲分公司立刻安排人手进行粤语和国语的配音,好将电视剧卖给香港、台湾和新加坡的电视台。并且杰德又丢了三个剧本大纲给三星东风的编剧们去填充,这三本大纲分别是:《仙履奇缘》、《星之金币》和《跟我说爱我》,都是狗血慢慢的都市生活剧或爱情剧。
安排完韩国的事务之后,杰德又要忙着为年底上映的《辛德勒的名单》和《费城故事》忙碌了。由于两部电影的发行方都是环球,因此大家都比较体谅杰德的忙碌。好在此时斯皮尔伯格终于能够正常地工作了,因此《辛德勒的名单》的宣传却是比较四平八稳。因为这样的题材没有人敢挑剔什么,何况斯皮尔伯格的名气还摆在那。反倒是《费城故事》有些尴尬,这是一部关于同性恋兼艾滋病人争取自己权利的电影。这个题材在21世纪都是个非常敏感和尖锐的话题,何况是在还相对还比较保守的90年代早期?后世有学者在研究为什么杰德最后与环球渐行渐远的原因时,发现根源居然就在《费城故事》上。在杰德的剧本中,男主角其实是有段床戏的,但是制片方为了不过分刺激保守分子,而将这段戏给删除了。可据主演汤姆汉克斯和导演乔纳森黛米说,“(这段戏)一点也不挑逗而且丝毫没有意思的意思在里面,相反这是一段自然而然的情节。我们都认为这段情节对故事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可是(制片方)还是被删除了。为了这段戏,编剧谢尔曼先生据理力争,但是并没有得到(制片方)支持。最后谢尔曼先生愤怒地离开,并表示环球以后一定会后悔这么做的。”在重新制作的《费城故事》导演剪辑版dvd里,环球终于将这段情节给补充进去了。
杰德除了创作了《费城故事》的剧本之外,还特意找来了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希望他能为这部电影完成一首插曲。斯普林斯汀表示当时的会面让自己很吃惊,因为他不相信会有人来找他创作一首电影插曲。“不过在听完谢尔曼先生讲完整个电影的故事之后,我有了灵感。这是一个很伤感的故事,但是却不是颓废的,你应该能感受到其中的坚强。我的眼前渐渐有了画面,一条灰色的街道,冷漠、伤感和绝望。但是我在这条街道上,我就有义务为这条街带来点什么,所以最后我们就有了《费城街道》这首歌。当我为谢尔曼先生播放demo的时候,他很激动,他表示他要的就是这首歌。”
不过相较于杰德选中了《费城街道》的顺利,他为自己挑选的处女作剧本却非常纠结。事实上,杰德已经有两个剧本,《阿甘正传》和《肖申克的救赎》。两部都是杰德最新购买的版权,一部是温斯顿·格鲁姆的小说,而另一部则是斯蒂芬·金的小说。杰德很清楚这两部电影对后世的影响,可以说整个1994年就是被这两部电影的光彩所笼罩着。但是杰德更清楚的是,自己很难同时执导两部电影,何况是两部注定要成为经典的电影。所以自己势必要让出一本剧本,可自己留下哪本呢?相比较而言,杰德或许希望自己去拍摄《阿甘正传》,因为这部电影的题材相对更加讨好。可这不符合杰德的性格,他骨子里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可从一个新导演的立场来说,《肖申克的救赎》显然不是一个好操作的作品。题材阴暗而且相当冒险,一不小心自己就会将未来的经典拍成一部搞笑不成功的烂片。到底该如何选择?杰德关着门想了三天之后,终于出门对老贝尔说,“帮我联系下雷石东先生吧,我想他会喜欢我给他准备的礼物。”
杰德决定好自己的处女作剧本之后,便跟随《辛德勒的名单》剧组前往华盛顿特区,这是《辛德勒的名单》的首映城市。按照环球的计划,他们将分别在华盛顿特区、纽约市和洛杉矶市三个地方首映之后,再在全国公映。看到环球的这样安排,就发现这部电影的政治宣传目的非常明显了。不过想想一直在背后支持这部电影的全美犹太人协会,所以杰德也释然了。尽管《辛德勒的名单》是一部某种意义上的“政治宣传片”,可杰德并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也没有篡改既有的历史。相反杰德也觉得大家的确需要这样的宣传,无论是否真心。而且据说,克林顿总统将会莅临首映礼。想来也是,这个既可以讨好犹太人有能宣传世界和平的机会,怎么会少了美国的政客们呢?
作者有话要说:文中提到的《streets of philadelphia》,《费城故事》的插曲。回应一个问题:有读者问:男主角已经换了芯,怎麽可能会对《辛德勒的名单》背後的史实而心痛?我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情感并非因为你不是这个族群而不感到痛心。我举一个例子,张纯如女士。她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除了血统上来说是中国人),爲什麽她会因为撰写“南京大屠杀”的小说而情绪崩溃?按理说,她没有经历过南京大屠杀,而且也不像国内会接受这样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她所撰写的这本小说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并连续十八周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冠军。难道美国人们突然就变成中国人了?同情心是所有人类共有的情感,并不会因为你没有经历过而变得不存在。
☆、抵达内心的深处
《辛德勒的名单》全球首映日定在了1993年11月30日,美国华盛顿特区肯尼迪艺术中心,这是一个没有任何特殊意义的日子。肯尼迪艺术中心内的电影放映厅并不大,除了社会名流、政界要人之外,也就只有一些特别有名望的影评人才会被获邀参加。
当然,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通过全美犹太人协会召集起来的当年集中营的幸存者或他们的亲属。因为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首映礼,所有获邀嘉宾都被要求换上深色调的正式礼服。同时也很罕见地,电影正式放映前没有制片方或发行方的发言,而影评人们也没有举手提问,仿佛约好了一般。
镜头从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开始,黑白色调的胶片上记载的是泛黄的记忆,一家人在那低声吟唱着圣咏曲。这是一个并不富裕但是却很幸福的家庭,所有人都为这一幕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可是这样的幸福场景只是一个小小的片段,很快一段黑底字幕出现了,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在有声电影出现之后,这样的黑底字幕都被电影学院的教授们视为割裂故事情节的异端,是绝对不容许再出现的。可是在这里,没有人觉得这个黑底字幕有什么不好的。因为所有人都猜到了后续的情节,幸福已经结束,灾难才刚刚开始……
因为杰德和斯皮尔伯格的坚持,整部电影的拍摄几乎没有使用任何现代的技巧。轨道车、吊臂、大型支架什么的,那只是很偶然的情况下才用。整部电影最多的是采用黑白手持摄像机进行拍摄,微微晃动的画面既体现了故事的历史性,也让人觉得有些不安。
就在人们准备接受一些痛苦情节的时候,电影的画面却切换到了一个盛大的酒会。身着华服的男男女女们正酒酣面热,觥筹交错间仿佛是一个幸福安乐的世界,而本片的男主角也登场了。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在这个乱世里拥有自己的生意,而且他还和德国人打得火热。在这样的社交场合里,他不仅让女士们为他倾心,也让德国的军官们乐于结交他。他从一开始就并不是一个多么好的人,甚至他还有点自私。
起初,他并不同情犹太人,仅仅只是将他们当做一个个相对廉价且好用的雇工。但是在他有意或无意的安排下,终于有一小群犹太人躲过了屠杀。因为德国人需要能为他工作的人,即便他们是犹太人。而谁能将犹太人带出被屠杀的命运?辛德勒就是其中之一。不过和犹太人史丹的合作,让辛德勒的性格发生了一些变化,即便他与史丹的合作初期还是那么性格恶劣。史丹知道自己必须与辛德勒合作,这样他才可以利用雇工来保护一些同族。
但是辛德勒的恶劣态度还是让史丹忍不住嘲讽,“我们提供了资金,又提供了人力,那么您呢?先生!”
辛德勒懒洋洋地回答道:“我?我将负责公司的宣传,并不工作,只是搞搞门面工夫。”
或许在平常,史丹会将辛德勒轰出去,但是在这个时候,他选择了合作。辛德勒的工厂开张了,留个犹太人的最后一艘方舟终于建成了。
除了辛德勒和史丹这条故事主线之外,还有诸多支线在讲述这座沦陷之城的惨剧。非犹太裔的小女孩朝犹太人大声咒骂并丢石块;随意被枪杀的犹太人和麻木的旁观者;母亲将女儿送进“还能躲藏一个人”的夹缝,而自己却去引开纳粹军人;还有一边冷漠地杀死一个犹太老头,另一边却能扭头去安慰旁边被吓哭小孩的德国军人……所有的画面冷漠而冷静地在银幕上静静流淌。没有特别的艺术加工,没有任何的艺术夸张,因为这本身就是异常残酷的艺术。电影在此时仿佛成了一个忠实的记录者,记录着那些被遗忘或被铭记的历史瞬间。
那个象征着希望的红衣女孩登场了,所有人觉得这或许是这部电影里唯一的亮色,但是两位导演却异常残酷地选择了“杀死”小女孩。因为在这个故事里,犹太人是没有希望的。为了让病人们不至于死得过于痛苦,犹太医生微笑着在给病人的药水里投毒。等德国军人冲进来乱枪扫射的时候,他们早已经离开了人世。而当城市进入夜色当中之后,不断闪现的枪击声混合着德国军官的钢琴声,异常不和谐却又那么和谐。甚至在猎杀犹太人的间隙,两名德国军人还在讨论刚刚的钢琴曲是贝多芬的作品,还是莫扎特的作品。
电影总是有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情节发生,作为这个沦陷城市的最高占领军官,歌德上尉却爱上了为自己打扫房间的女仆,一个被纳粹视为低劣种族的犹太人。歌德上尉对抗自己内心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去折磨这个女仆,好说服自己,自己并没有爱上一个人。而此时的辛德勒就成了歌德最好的朋友,两人经常喝酒聊天。而心中存有许多事情的歌德喝醉了,辛德勒搀扶住了他。歌德上尉笑着说:“我们一起喝酒很多次了,我几乎没有看到你喝醉过,可见你是一个非常有克制力的人。克制力就是控制力,而控制力其实就是权力。”
而经过这段时间与史丹的相处和自己的亲身经历,辛德勒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很多看法。他想了想,说道:“杀人并不是权力,而是审判,与权力不同……权力是,你有资格去杀一个人,而你却选择了不杀,……赦免,这才是权力。”
辛德勒的话似乎触动了歌德上尉,随后他笑着摇摇头,“你这是喝醉了!”
或许真的是辛德勒的话有了那么一点点作用,次日醒来的歌德上尉居然没有对摔坏他马鞍的男孩发火,甚至他还劝阻了一个试图枪决一个吸烟犹太妇女的德国士兵,还告诉自己的男仆要如何清理自己的浴缸……有一些观众开始觉得,或许这个歌德上尉并不是一个坏人,他的内心深处还有那么一点点的善良。可是就当歌德上尉赦免了那个仆人男孩没多久,一声枪响在那个男孩身边响了起来。紧接着是第二枪,那个男孩倒在了血泊之中。
“上帝啊!为什么?”有人忍不住低声惊呼起来。导演在电影中一次次扼杀观众心中的希望,将整部电影推到一个没有任何明天的绝望世界。
接下去的镜头便是让杰德一度崩溃的片头,为了“腾出地方”给新的犹太人,于是原本居住在这里的犹太人必须裸身在冬天里跑圈。一旦没有跑够足够的圈数就会被视为“病人”,然后被枪决。一个老头为了达到不是病人的标准,一次次摔倒又一次次地爬起来继续跑,他的身边是冷漠的医生和战战兢兢的同类。没有人敢去帮忙,因为一旦你有什么看上去不健康的行为,那么你的测试就结束了,你会被德国士兵拉到一旁去等候命运。而犹太女人们为了让自己看上去更“健康”一点,她们刺破了手指,用鲜血作为化妆品好让及的脸色红润些。至于那些孩子们,德军为他们送上了温柔的安眠曲,在静谧柔和的曲声中他们阖上了双眼。不过等他们再醒来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残忍的地狱——奥斯维辛集中营。也有一些机灵的小孩逃了出来,为了活下去,他们躲在粪坑里只求德国士兵不会检查这里。
故事依然在平静地叙述着,原本黑白分明的画面变得只有一种淡淡的灰色,天空中也飞舞着灰色的碎屑。这其实并不是尘埃,而是德国纳粹焚烧犹太人尸骨的骨灰。一堆堆的尸体被推了出来,其中就包括那么亮丽的红色。辛德勒终于无法再忍受下去了,他找到史丹,列出了一个名单。随着名单的增加,消失的就是辛德勒辛苦半辈子的积蓄。
“这是生的希望。……名单之外,则是深渊。”
辛德勒带着名单上的这些人前往他的家乡,以开办工厂的名义带领他们逃出了监狱。在抵达辛德勒的家乡之后,所有的犹太人依然要求被分成两队,前往“淋浴室”。当一群妇女被赶进“淋浴室”的时候,她们紧紧地抱在一起,等待那个审判时刻地到来。黑暗中,从开始惊恐的尖叫到后来的悄然无息,她们选择了向命运屈从。不过,房间里洒下来的却是真正的水,她们为自己的幸运而欢呼。可是当她们离开淋浴室的时候,却发现另一队人去的真正地方是——焚尸炉。原本的幸福和快乐瞬间就消失了,在这里,没有快乐和希望!由于小孩不能做工,所以德国人不允许辛德勒带走小孩,一个个骨肉分离的惨剧便在眼前上演。
回到工厂后,有德国士兵依然想来辛德勒的工厂杀人取乐,原本老于世故的商人辛德勒却和士兵们吵了起来,为了维护这群犹太人,他和德国人吵了起来。在随后的日子里,辛德勒的工厂并没有生产任何产品。为了维持这些人的生机和贿赂德国军官,辛德勒濒临破产。
终于,辛德勒和他的工人们等到了希望,德国战败了。但是谁能保证监视工厂的这群德国官兵们不会在最后对犹太工人来一次疯狂地屠杀呢?辛德勒再度站了出来,他在工厂对着车间里的所有工人及台阶上持枪的德国军人们发表演讲:“刚听到宣布,德国无条件投降,今晚午夜,战争将结束。明天,你们着手找寻生还的亲人,大部分人……或许已经没有那么幸运。经过六年的杀戮,受害者举世哀悼,我们得以生存。你们很多人来向我致谢……向你们自己致谢吧。感谢你们无畏的史丹,以及其他随时面对死亡的人”。 说到这,辛德勒顿了一下, “我是纳粹分子,军火生产商,努力劳力的剥削者,我是……一个罪犯。到午夜你们获得自由,我被追缉,我会和你们相聚至零时五分,届时,请恕我失陪……我必须亡命去了。”此时,辛德勒望着台阶上的德国军人,平静地说,“我知道你们接到领导人辗转传来命令,清除所有的工人,现在大可下手,他们都在这里,这是你们的机会。……否则,你们可以离去,回家去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凶手”
或许是辛德勒的讲话起了作用,德国的士兵们纷纷收起了枪,离开了工厂。而辛德勒则露出一个“狡猾”的微笑,他还是那个辛德勒,但是内心却有了不同的辛德勒。工厂的工人自然不会让辛德勒去“逃亡”,他们联名写了一份担保书,担保辛德勒的清白。而一个工人用他的金牙为辛德勒做了一枚戒指,委托史丹交给辛德勒。
当辛德勒拿到戒指的时候,史丹非常感激地告诉他,“在希伯来文中有一句话,‘凡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
或许是这句话触动了辛德勒的内心,他含着眼泪说道:“当时,我或许可以再带一些人离开波兰。……这辆车,我要它做什么?它可以换10个人!还有这枚领针,纯金的,可以再换两个人!”说到这,辛德勒摇摇头,“我过得太奢侈了!要是我……”
史丹阻止了他继续往下说,“你所救的人,感谢你。你所救人之后代,也感谢你。”
而辛德勒惟有痛哭。
影片最后交叉介绍了所有人的结局,歌德上尉上了绞架;而辛德勒被宣布为义人……在故事最后的最后,影片渐渐恢复了彩色,当年蒙辛德勒所救之人或其后代,一一在辛德勒的墓碑上放上一枚感恩的石子……镜头逐渐拉远,在草原的远处,似乎是辛德勒的身影,而镜头渐渐地失焦……最后的黑色定格画面上,一行白字写着“为了纪念!为了感恩!为了救赎!”
没有人出声,直到银幕上连工作人员的名单都播完,灯光亮起,还是没有人说话。灯光之下,不少人的脸上都是水光。静场了许久之后,不知道在谁的带领下,掌声仿佛潮水般响了起来,所有人都站起身向这部伟大的电影致敬,而斯皮尔伯格和杰德受到的掌声也越大。虽然是首映礼,但是没有人问得出问题来,仿佛任何一个问题都是对这部电影的玷污。当人们陆续退场之后,肯尼迪艺术中心外的记者才围住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