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2 / 2)

加入书签

说罢男子一振手中折扇,吟诵一歌:

泛舟松涛浪里,

无常随波逐流;

此身归途无望,

小舟沓渺无踪。

说罢泪下,现凄凉之色。我心知这是上皇魂魄显灵,连忙叩拜,奏道:“贫僧因当年受陛下接见,因而结下一面之缘,故今日来此祭扫。方才闻陛下歌中之意,似乎对尘世尚有迷恋,不知陛下为何崩驾三年仍不往生,去往极乐净土,反而在这荒山野岭中徘徊受苦呢?”

上皇闻言,哀色顿收,广袖一摆,仰天而笑:“哈哈,早去往生?朕大仇未报,如何能往生成佛?且如今朕已立下血誓,成为魔王,生前以战乱祸害国土,死后仍要作祟皇室!你且看吧,不待朕之仇敌死尽灭绝,朕是不会罢手的!”

闻听上皇此言,贫僧不禁心惊肉跳,揖首再问:“不知上皇所说的仇敌是何人?又为何甘愿自堕魔道?”

上皇听罢,面色骤变,厉声叫道:“你且听好,非我自甘堕落,实在是雅仁5与平家等欺人太甚!朕自即位以来,夙夜恭谨,无悖纲常,然因为父王偏爱美福门院6所生的幼弟,朕不得已在盛年时让位给年仅三岁的体仁!体仁早逝,其身后本应由朕复位、或由朕之皇子重仁即位。孰料美福门院再度从中作梗,扶四弟雅仁为君,嫡庶不分,视朝纲国统为儿戏!朕立志重肃国纲,取回原本就属于朕的东西,何错之有?父皇死后,朕授命左大臣藤原赖长召集名将志士,讨伐雅仁和美福门院。源氏统领源为义、平家平忠正等,悉数领命,为朕效忠。只可恨源为义之子源义朝、平忠正之子平清盛,非但不响应同族血亲的邀请,反而投敌弃义,刀矢向朕!保元一战时,义朝那厮又献计火攻,令我军大败,朕被捕获,流放此岛。如此切齿之恨、奇耻大辱,朕有生之年如何能忘?然朕念及与雅仁的手足之情,为祈佑国祚绵长,便于此荒岛上手书《五部大乘经》,请求信使带往京城,寄往于雅仁能体会其中的拳拳情意,容我还都。不承想少纳言信西出言进谗,诬我于经文中包藏诅咒,使我一片盛意付诸流水!朕自此立下血誓:投身三恶道,以《五部大乘经》之力,成日本国之大魔王!令贱民为天子,天子为贱民!哈哈,如今源义朝、信西、美福门院都已相继死于非命,朕的仇敌只剩下雅仁和平清盛。雅仁出家为入道法皇,清盛早年因重建高野山大塔及严岛神社有功,曾从严岛大明神处获赠一柄节刀。此刀为武家兴盛、号令天下之证明。因有此神刀护佑,又有长子重盛辅佐,朕之使魔才不得接近清盛……可恨,可恨啊!可恨朕有生之年里不得见吾仇敌尽入地狱!相模,相模!你们为何不速速前去,惑乱清盛之心,令他狂态萌发,作乱雅仁之朝,以解我心头之恨!”

伴随上皇震怒,天色忽然晦暗下来,愁云惨雾间隐有幽绿鬼火升起。上皇御衣变黑,面色赤红,髯张目吊,变作魔王怖相。贫僧亲眼得见,不禁胆战心惊。此时又有一怪鸟飞来,“啊”的一声俯伏于上皇面前,奏道:“陛下,后白河上皇日日念佛修行,吾辈无可趁之机;清盛因有节刀在,其子重盛又是海内闻名的忠义贤人,气数未尽,故吾辈尚不能惑乱清盛之心。然吾辈已布下陷阱,蛊惑清盛身边之人,盗取节刀。不出一十二年,待重盛殒命后,平家一门自然没落,届时将悉数葬身海底,后白河上皇也将饱尝颠沛流离之苦,再无宁日。请陛下放心!”

“哈哈哈,负我之人无一善终,朕将以魔道之恐怖重临国土!”崇德上皇闻言,抚掌大笑,然而脸上却现出痛苦之情,口中喷出火焰。狂风暴雨随之突然降临,山谷响应,草木崩摧。我心知上皇已背离人道,去佛土相距数万里,恐怕再难往生。然而忆及他当年作为君主时的宽厚模样,还是不禁欷歔,遂吟咏短歌一首,望其回心转意,歌曰:

君昔高卧白玉床,

今朝长眠奈若何?

此歌之意,在于死者无贫富贵贱之分,俱是一样结局。上皇闻听,果然面色稍缓,沉默不语。这时东方忽然响起一声炸雷,怪鸟惊起,催促上皇离去。上皇看我一眼,随即化作一道红光,重又进入土堆之中。鬼火渐渐消失,那怪鸟也不知所踪。我感到一阵心神动荡,睁开双目,却见四周寂然,草木松林并无变化,只是暮色已深,东方乍白。我虽道行浅薄,好在神智未失,便速速返回茅舍,潜心念佛,以抵御魔障。

翌日,我手录《金刚经》一卷,供奉于上皇陵前便下山离去。历经寒暑十载,于梦于醒时,都未曾再得见上皇一面。然京中传闻近年来,入道相国平清盛飞扬跋扈、胡作非为,平家子弟上行下效,目中无人,处处招惹嫉妒怨恨,恐非长久之相。此次返京,更是听闻“除却平家卿,不见云上人”这样的狂语,不禁让人心生忧虑……唉,倘若天下又将变乱,受苦最多的还是天下的黎民百姓!距离上皇所预言的大限还有两年,不知小松殿重盛大人能否逃过此劫。吾虽心知结局,却无力阻止,只能记录下这噩兆的前因后果,如有应验,望后世之人能为上皇修筑神社,例行祭扫,以平复上皇之怨,稍慰苦闷之灵。

二、无名武士

大人,大人冤枉啊大人!在下不过是一无名之辈,蒙源氏中纳言雅赖大人不弃,收为郎党,怎可能做出编织诳语,意图威胁平家之事?只是由于那个梦境实在太过怪异,在下才会耿耿于怀,忍不住和同僚说起,未承想会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在下只是无心之失,绝无悖逆之意,大人用如此重刑苛责于我,实在是冤枉啊!

大人,非我斗胆造谣,但那个梦境……实在是非常诡异——虽是十几天前的事了,可至今想来,仍仿佛发生在眼前一般!那日我陪伴少主出门游玩,在山间纵马射鹿,放鹰逐兔,不觉玩了一天,人困马乏,回到役所就倒头睡下了。恍恍惚惚间,我看见一个身穿白衣,头扎双髻的童子推门进来,拉起我便往外走,口中道:“主公急召。”我感到自己不由自主地跟出门外,顷刻间就被一团云雾包围。云雾中间停着一辆白色镶金边的牛车,我以为是主人受法皇急召,便没多想,与往常一样跟上去走在牛车后面,担当护卫。车子始终在云雾中缓缓行进,我走了一会儿,感到有些不对劲儿——福原新都虽然比旧都狭小,但也不曾走过这么一段漫长的上坡陡路!我越走越觉得诧异,但身边的同僚们皆垂首不语,我也不好多问什么,只得跟着牛车一路大步前进。

大约走了半个时辰,牛车停在一座神社样的宏伟建筑前。这时一名身穿白色狩衣、头戴乌帽子的老者从车上走下,径直步入门内。我惊讶地发现这老人并非家主,甚至不是我认识的任何一位京中大人,但鬼使神差的,我仍然紧随他身后,亦步亦趋走进建筑中……大殿内已经有另外三位长者在其中等候。我跪坐在白衣老者身后,只见位于对首的,是一个身穿红衣、面色白净的俊美男子;位于老者两侧的,则是一名身穿藏青色朝服的老者和一名身穿杏黄的中年人。四人围坐在一起,似乎在争论什么。期间白衣老者和青衣老者严厉斥责了身穿红衣的美貌男子,男子似有惭色,很快起身退了出去。白衣老者见状,对同席的另外两人道:“先前赐予平家的节刀7,是时候交给伊豆国流人源赖朝了吧!”青衣老者随即接话:“只是代管个三十年,今后仍要交由我的孙儿们保管。”说罢相顾而笑。

我正听得五里雾中,忽然看见那穿杏黄的中年男子在向我微微招手,似乎是在示意我过去。我连忙膝行移到他身后,惴惴问道:“敢问诸位大人如何称呼,所议何事?”那男子笑笑,语气和蔼道:“刚才先行离去的,乃平家守护者严岛大明神;要把节刀赐予源赖朝的白衣长者,是源氏一族的族神八幡大菩萨;其后声称要让孙辈保管节刀的,是藤原氏的祖神春日大明神;而现在回答你问题的,乃武内大明神是也。”说罢,将手中的折扇一合,指了指位于大厅中央的一个锦盒。我循着他的扇子望去,只见锦盒中放着一把银鞘丝边、长约三尺的小长刀。然而不等我出声再问,只觉被人推了一把,身子立即从云端坠下,一惊而起,却发现自己仍身处役所之中,脚边同伴为了驱虫所点的线香,这才刚刚烧了一半。虽察觉只是黄粱一梦,仍不觉冷汗淋漓,心惊肉跳,仿佛适才真的是从高空中坠落一般。

大人,在下所言,句句是实!此梦虽然真切,但梦境毕竟是梦境,所见所闻皆为虚无缥缈之物,古往今来,无论是我朝还是震旦8,都未曾有过因梦治罪的先例。大人如何能够因一梦而降罪于我?啊……啊啊!你们要干什么?莫非真要因一梦而害我性命?啊啊,住手!冤枉啊……

呵呵,呵呵呵……我明白了,我所做的并不是普通的梦,平家……入道相国当年所受的节刀——武家霸权之象征,看来的确已经失落了,所以……所以你们才会如此担惊受怕,害怕世人知道真相,害怕诸大名闻风依附源氏,起来反抗……呵呵,咳!

可是……即使杀了我也是没用的!你们以为还可以继续掩人耳目吗?新都内都在谣传最近发生的种种异象:有硕鼠在御马寮的名马尾上做窝;入道相国百日见妖,庭院中砂石尽都化作骷髅现形……呵呵,哈哈哈!多行不义必自毙,尔等仗着祖辈往昔战功,外辱群臣,内欺圣上,之前更是火焚名刹三井寺,犯下滔天大罪,如今终于气数将尽,时运不济了么……呵呵,来不及了,列位神佛已经作出裁决,尔等就等着天罚降临吧!哈哈哈……呜……

三、泷口竞

自追随主公拥护高仓宫9举兵以来,已经过去了七日。虽只有短短七日光阴,但仿佛比度过七年还要漫长。这七日以来,我经历了诈降敌方、潜伏盗马、护主追驾、山门合议,又与众多英雄豪杰共赴宇治桥合战,手刃敌军无数。身为武士,此生已然无憾。如今虽兵败平等院,但我军威名已立,平家常年跋扈,积怨已深,天下人群起而讨伐之日必不久远!作为高仓宫叛逆全程的见证人,我便在此书中写下整个事件的经过,令后世之人有所了然,不至误信吾等是为私利谋反的草莽之辈。

吾名为渡边源三泷口竞10,吾主源氏三位入道赖政11,是有“除魔大将”之称的摄津守源赖光12的五代后裔。吾主自年轻时便弓马娴熟,文武双绝,先后参与平叛“保元之乱”、“平治之乱”13,后又担纲天皇御宇守卫,先后射下作乱皇宫的巨鸟妖怪,可谓战功赫赫、声名远扬。如今出家修持,已是七十五岁高龄,人称三位入道公。然而对于如此功高位重的老臣,平家竟不知礼敬,相反仗着朝中势力,几次三番欺辱吾主,实在是令人难以忍耐。

事情的起因源于吾主三位入道的长子,伊豆守仲纲所钟爱的一匹宝马。仲纲大人嗜好骑射,爱马成痴,此匹宝马名为“木下”,鹿毛健足,神骏无双,即便是在大人悉心收集的一众名驹之中,也是无出其右的佼佼者。仲纲大人对它爱护有加,轻易不示人,有时甚至亲自饲喂梳洗,视若性命一般。对于伊豆守爱马的痴名,天下人早有耳闻。当年仲纲大人因护卫内苑有功,入道相国平清盛的已故长子,小松内大臣平重盛还特意赠送给仲纲大人一匹名驹。内大臣尚在时,平家子弟虽有傲态,但不至过分,君臣和睦,四海升平,如今想来,真恍若幻梦一般。

内大臣去世后,其胞弟平宗盛闻悉仲纲大人有宝马“木下”,便三番五次派人或来信向伊豆守索要。吾主三位入道公权衡轻重,将仲纲大人唤去,劝道:“即便是黄金之马,平家人想要我们也保不住,还是在惹怒宗盛前将马送给他们吧。”仲纲大人无可奈何,只得挥泪与爱马作别,又特意作和歌一首,嘱咐家臣连同宝马一起送往平家,以期平宗盛能善待“木下”,歌曰:

吾爱骥骏如吾影,怜之惜之难分离。

然而马与和歌俱送往平家府上后,平宗盛却不按礼仪回一首返歌,而是叫来家臣同僚,一起观赏“木下”,并且嚣张道:“果然是匹好马,难怪仲纲舍不得,嘿嘿,既然如此,就把它改名为‘仲纲’好了!”说罢,竟命人在马身上烙下“仲纲”二字。凡有客人来请求观赏名马,宗盛那厮便口呼:“将‘仲纲’那畜生拉出来!”如此无礼张狂,真是稀世罕见!而其与小松内大臣又实为血亲兄弟,同胞手足却有如云泥之别,更是让人费解。

此话后来先后传入伊豆守和三位入道公耳中,伊豆守怜马不堪,又身受奇耻大辱,既恨又恼,当即披挂上马,提着弓箭便要前往平家人所在的六波罗府邸讨要说法。三位入道闻之也是勃然变色,但仍旧劝下了仲纲大人:“平家人得意忘形,认为天下人尽可任其践踏,这等屈辱倘若不报,老夫也算是枉活于世了!然而平家今日尚有入道相国主局,对法皇天皇还算恭顺,我们尚无缘由起兵,还是权且隐忍一时,等待时机吧。”

至治承三年年末,入道相国忽然大兴风雨,下令自关白殿14以下、太政大臣、殿上人、公卿等四十三人,悉数停职,紧闭家中;不日后,将原关白殿、太政大臣流放,让自己的子孙顶替位置,填补空缺。到了治承四年,更是幽禁后白河法皇,逼迫高仓天皇退位,立平清盛之女、建礼门院所生之子为帝,是为安德天皇。彼时安德天皇才刚满三岁,政权自然由入道相国一手把持。平清盛贵为国丈,如今又是天皇的外祖父,平家一门更加肆无忌惮,朝中内外,几乎无一不是平家的势力与爪牙;对于政见不合者,轻则远流,重则诛杀。如此外戚专权,无视皇家尊上,肆意妄为之举,不可谓不是骇人听闻了!

三位入道公见时机成熟,便准备拥立后白河法皇第二皇子,时年三十岁的以仁王高仓宫为主公,举旗号召天下起兵,讨伐倒行逆施的平氏一族。不料风声走漏,平家先下手为强,派遣重兵前往王府,搜捕高仓宫。高仓宫在侍卫的掩护下,男扮女装逃出王府,连夜出奔,幸得逃脱。历经艰难跋涉来到三井寺中,受到众僧的款待。三井寺众僧同情高仓宫遭遇,又怨恨平家专权,搅得天下不宁,遂致牒北都山门延历寺、南都奈良兴福寺,请求僧兵支援,共讨平家大逆。延历寺被入道相国小惠收买,闭门不见;南都奈良答应起兵驰援。三井寺内,僧众齐集,与三位入道公召集的兵马合为一处,整军宇治桥附近,准备撤往奈良。

起兵一事由于仓促,故而很多状况思虑不及,主公急往宇治,期间竟忘了派人来通知在下一同撤离。竞虽遭遗落,但报主之心不熄。平宗盛派人来劝降在下,在下假意归降,此后夙夜恭谨,随侍平宗盛,渐渐得到其信任,后又以战马被盗为由,向宗盛请求赐马,作为先锋疾驰三井寺,争取头功。宗盛果然上当,赐我名马“煖廷”,嘱我早立战功。我骑上“煖廷”,藏好妻儿,一把火烧掉家宅,便义无反顾地直奔宇治川而去。

在三井寺中,我赶上大军,得以与主公会合,伊豆守也在其中。我献上胯下所骑“煖廷”,对仲纲大人道:“伊豆守殿的‘木下’虽难以夺回,但我夺来了宗盛的‘煖廷’,现在就进呈给主公。”伊豆守与三位入道公闻言大悦,命人将“煖廷”的马尾和鬃毛剪去,又依样烙上“宗盛”二字,于夜间放归六波罗。真想看看平宗盛那副小人得志的鄙薄嘴脸,见到“煖廷”时会是怎样的表情。

于六波罗诈降期间,竞还另得一宝——非我有意夸功,但此宝相比“煖廷”有过之无不及。相传入道相国早年因重修高野山大塔与严岛神社有功,梦见严岛大明神授予宝刀,醒来后果见一把银色小长刀置于枕边。因此宝刀相佑,平家才得以平步青云,坐拥天下之势。据闻此刀入道相国曾打算传于重盛大人,重盛死后,便只得交由宗盛保管。吾入宗盛府上随侍,一则为伺机替主公雪耻,一则是为了盗出这把宝刀!

自投靠宗盛后,我便时时留意他的起居行动,并主动恳请府内值夜卫尉一职,于夜间留在宗盛卧室外值守。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连续值守三夜后,我终于发现宗盛在枕中藏有一个锦匣。待无人时,我潜入其中,打开锦匣,只见里面是一把黑柄银鞘的华丽短刀。刀鞘外还裹着一层织锦,看起来分外贵重。我料想这便是平家时代相传的宝刀无疑,便藏于怀内,将锦匣原样放回,当天便向宗盛请求赐马,连夜奔回主公身边。

追至三井寺后,我将宝刀献给主公,三位入道公果然精神大振,接过宝刀反复摩挲,将其小心地收入怀中,道:“竞,你不愧是我的心腹家臣,万里无一的勇士!且不说你是如何运用智谋,从平家盗出此宝,单是能将这号令天下的武家重宝献于主公的忠义之心,便是万金也难以换来的!有了这把宝刀,不愁我军打不了胜仗!哈哈,平清盛,你的好日子总算到头了,接下来便是我源氏三位赖政的天下了!”

得到宝刀后,三位入道公放弃了撤往奈良的决定,而是在宇治桥附近的平等院内扎营,等待平家大军到来。五月二十三日中午,平家大军三万八千余骑,翻越木幡山,杀奔宇治桥头。三位入道公命人将宇治桥的桥板拆掉,两军隔河相峙,战马嘶鸣,杀声震天。平家见近取不得,便命弓手上前,朝着主公和伊豆守所在的本阵位置放箭。我方的武士五智院但马见状拍马上前,抡起大长刀将乱箭纷纷斩落,待连珠箭稍歇,五智院退回本阵,仅战马非要害处中了一箭,浑身则毫发无伤。平家武士见此景大为惊异,称其为“斩箭但马”。

乱世时代,豪杰辈出。见平家人迟迟不敢进军,众僧兵中走出一人,自报姓名道:“吾乃三井寺堂众净妙房明秀,出家之人,本不该滥开杀戒,然平家欺君罔上作乱朝纲,如今又对皇家贵胄刀剑相向。此等恶行,相信即便神佛也不会坐视不理!我今日便代神佛讨伐尔等逆贼,不服气的尽管上来,较量较量!”语罢挺身持弓,傲然而视。

净妙房是三井寺中有名的神射手,平家武士久闻他箭无虚发,此刻出于忌惮,无人敢率先上前。净妙房连喊三遍,见无人出列应战,便大吼一声发箭如雨,其背负的二十四支黑羽箭,接连射死十二人,伤十一人,只剩最后一支箭时,净妙房甩掉弓箭,脱下鞋袜,赤足踩上宇治桥没有桥板的桁粱,挥舞着大长刀向对面的敌兵冲去。桁粱既滑且窄,下面河水奔流汹涌,瞧一眼都令人目眩。然而净妙房却如履平地一般,连劈带砍,击杀五敌。在砍翻第六人时,大长刀劈中硬甲,从中间一折两段。他随即丢掉大长刀,拔出太刀再战。刀影翻飞,顷刻又毙八人,砍第九人时太刀又折,净妙房竟拔出腰间仅剩的短刀,与敌军近身肉搏!三井寺中竟有本领如此高强的法师,实在是让人钦佩不已。

见净妙房入阵连毙数十人,已立头功,众武士与僧兵纷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三井寺中还有一名唤作一来的法师,勇力不逊净妙房,此时见净妙房手持短刀与敌众搏击,刀短势穷,不由心急如焚。然而桁粱狭窄,一来法师绕不过净妙房,又无法上前帮忙,情急之下伸手按在净妙房肩上,借力跃起,跳到中间,道声:“借过,净妙房。”便用大长刀与十五名平家武士战在一起,连砍数人,终因寡不敌众,当场战死。净妙房却得以获得喘息之机,负伤撤回。于阵后验伤时,净妙房铠甲上的箭孔刀痕竟多达六十三处,其中洞穿五处,所幸皆无大碍。净妙房自己简单处理了伤口,自知无法再战,便换上僧衣,折弓为杖,口诵佛号,自往奈良去了。众人见状,无不叹服。

众僧兵及武士为净妙房和一来法师所激,纷纷效仿,站在桥桁上阻击敌军。战死的滚落河中,后来者便又紧随其后,奋勇争先,个个居上。宇治桥久攻不下,平家却损兵折将。正当主公以为首战即将如此告捷时,位于侧后方的平等院方向忽然传来喊杀之声——原来平家阵中一员智将足立又太郎见两军僵持不下,如此下去待奈良援兵赶到,绝无胜算,因而率领三百余骑绕行至宇治川下游,冒险泅渡。在其冷静沉着的指挥下,三百余骑最终得以过河,无一被冲走,随即迂回到我军后方,杀入平等院中。

我军腹背受敌,阵型立刻变乱。主公担心留在平等院中的高仓宫安危,连忙策马回救。阵前失去主将指挥,顿时失势,平家大军见机立刻射退桥上众人,命士兵拆了附近民宅,铺上桥板,又有武士仿效足立又太郎之举,骑马强渡宇治川,虽因不谙水性,被冲走了数百骑,但二万八千余骑人马,大部分还是得以上岸。大军登陆,势不可挡,我军一下陷入被动之中。战况逆转,主公自平等院内寻得高仓宫,搀扶上马,告别道:“今日寡不敌众,情势难料,恐怕是要与殿下永诀了。殿下请自保重,可速速前往奈良,集结援军,或有可能逆转形势,东山再起!”高仓宫呜咽纵马,逃离平等院,向奈良奔去。主公则与家将们留下断后,开弓放矢,掩护高仓宫。

平等院内之战况,不可谓不是惨烈异常!主公次子大夫判官兼纲、养子六条藏人仲家及其子仲光先后阵亡;伊豆守仲纲伤重,切腹自裁;此时从后方又传噩耗:高仓宫被绕过平等院追击的平家武士赶上,中箭落马,已被斩首。追随其鞍前马后的三十余名当世英雄——鬼佐渡、荒土佐、金光院六天狗等,悉数战死。

主公闻报,知大势已去,绝望中退入后苑,准备自裁。他唤来我与亲信家臣渡边长七唱,作为介错人,叹道:“吾为雪耻而立志,为重振朝纲而起兵,有高仓宫之声望,尔等之忠心,又得了‘武家之天下’宝刀,为何还是会在此处败亡呢?唉,难道严岛大明神所赐之刀,真的只会保佑平家子孙吗?”说罢拔出贴身的宝刀,引刀自尽。不料刀锋出鞘,触及皮肉,竟无丝毫损伤。主公大惊,举刀查看,原来此刀看似精美,实则是在刀身上贴有一层银箔,而银箔下面只是一把木刀!

“泷口竞,你……”见“宝刀”转眼之间变为木刀,渡边长七唱立刻拔刀,怒目相我,以为是我调换宝刀私自藏匿,反而害了主公。我正百口莫辩之际,主公却忽然苦笑起来,阻止了长七唱:“我听说清盛的父亲平忠盛为官时,曾因受宠而遭众卿嫉妒,甚至有遭殿上暗杀之忧。为了吓退百官又不冒犯宫讳,忠盛做了把贴银箔的木刀假以防身。忠盛死后,平家子孙将此刀作为护佑平安的镇物,想来便是它了……呵呵,竞,你对我的忠心我一时一刻都未曾有过怀疑,只是这一次……是时运不济,我源氏三位入道赖政的劫数到来,如此而已。”

吾闻主公之言,简直肝肠寸断,痛不欲生。原本作为家臣,因误盗“宝刀”而至主公败亡,已是万死不辞之重罪,如今却还要依靠主公之言洗脱污名,还证清白,更是令在下愧不能当。以至于手不能握刀,泪无法止溢。主公临行前高声诵佛十遍,作辞世歌一首,歌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