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简单的问询完抱犊寨的情况以后,见如今实在不是谈事儿的时候,便强忍着疼痛对陈长梃说道:“义兄放心,洛阳城一切安好。只是还得辛苦义兄尽量再招募训练一些士卒。”
“以前我总担心士卒过多,没有粮食来养活。如今粮食是吃不完了,可是士卒却不够用了!我估摸着朝廷不会善罢甘休,一旦腾出手来,定然要我好看!”
“之前义兄依照我的命令,已经夺取了白土和潭头镇两处。如今义军既然已经占据嵩县县城,那么从康家庄往东,都御、秋扒以及旧县巡检司还需麻烦义兄全都帮我占了。”
“务必把田地户口统计明白,一体征税征兵,准备与官兵大战一场!”陈长梃听的明白,便接了命令,暂且告退了。
等陈长梃走了,张顺这才低声问道:“三娘怎么样了?我不在营地,只是苦了她!”
“苦了她?难道我就不苦了吗!”竹儿心中不由有几分气愤难平。
她本是大户人家的大小姐,生来就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主子。如今被他作践不说,忙活完了,连句冷热话儿都没有!
也难怪竹儿抱怨,当初她是大小姐,张顺是谁?不过是一个饥一顿饱一顿的贼头子罢了。
被他辱了,她多少有点被迫无奈的心态。只是如今张顺声望越来越高,事业越来越大,甚至连河南府的治所洛阳城都拿来下来,哪里还配不上她一个富家的小姐?
这倒不是她势利眼,只是时过境迁,在她不知不觉中,心态也早已经发生了改变。
好在她自己也自知比不上李三娘,便低声应道:“一切还好,只是一则孩子闹腾的厉害,二则夫人日夜操劳,清瘦了许多,连肤色都被晒得黑了不少!”
“黑了?她本身就白不到哪里去,还能黑到哪里?”张顺闻言一乐,又想起当初自己在她家门口喊她“黑妞”,被她追着打的情景了。
两人沉默了片刻,突然竹儿低声问道:“爷,要吗?”
呃……你不看这是什么时候吗?虽然现在天色已晚,只是张顺后背疼得厉害,哪里心情想这个?
不过,竹儿自从随了他以来,一直端着大小姐架子。她每次都是半推半就,这一回还真是第一次主动要求。
“我这后背……”张顺迟疑道。
“可以慢点。”竹儿自己都羞红了脸,好在天色已晚,屋子里还没顾得上点灯,张顺也看不到自己的神情。
她承认她是嫉妒了,虽然三娘也算对她有恩。像她一样的泽州大户的质子质女,虽然张顺等义军倒没有欺辱他们,但是同样也没有照顾他们。
一路上颠沛流离,她听说她们都差点丢了性命。后来有人攀附上张顺麾下其他头领的高枝,才算过了几天安稳日子。
她承认她现在的心中是如此的丑陋。
她嫉妒李三娘长成那样还得张顺惦挂;她嫉妒李三娘为张顺生下了儿子而她没有;他嫉妒哪怕李三娘变得更黑了,张顺都没有半分讨厌她的样子。
与此同时,她也在害怕。她害怕以后张顺会有更多的子嗣,她害怕张顺以后会有更多的尊贵漂亮的女人,她害怕有一天自己离了李三娘,张顺见到自己会奇怪的问一声“你谁呀”。
她害怕被代替,她害怕被抛弃,她害怕被遗忘!这一刻她想死死地攥着这个男人。
竹儿都这么主动了,张顺哪里还会推三阻四?他只好强忍着疼痛爬了起来,摸索着掀开了竹儿的裙子,进去了。
张顺沉重的身子压在竹儿身上,她不但不觉得沉重,反而觉得有几分充实和温馨。
过了半晌,竹儿又低声说道:“爷,如今你伤成这样,也没人照料。不如让我留着你身边吧,我现在也学会了许多东西,能伺候人了!”
张顺一愣,这才明白怎么回事。他便低声苦笑道:“别看爷现在风光,其实洛阳城就是一个大瓮,请君入瓮的瓮!”
“若是这一次抵不住官兵的围剿,恐怕以后你就见不到爷咯!”
“那两位夫人还去?”竹儿闻言不由有点心惊肉跳。
张顺暗自不由苦笑一声,心道:你哪里知晓不管李香愿意不愿意,都是被红娘子逼了过去,这婆娘为了事业倒是一个狠人!
“她们要与我共存亡了!”张顺语气平淡的回复道。
“那……那我也去!”竹儿稍作迟疑,又坚定的要求道。
“别闹了!”张顺也不管她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温言劝道,“你的心意我领了。我又不是什么高贵之人,都什么年代了,自己死了还要拉着你们殉葬吗?”
“别说你了,就是红娘子和李香等人,若是洛阳城真守不住了,我也会想办法送她们逃出来。人死的够多了,能少一个算一个!”
第139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混账!”崇祯皇帝不由大怒,一把把手里的奏折掷到了地上。
“陛下息怒!”兵部尚书张凤翼连忙把地上的东西捡了起来,规劝道,“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谁能想到这个‘顺贼’发展壮大如此之快?那曹文诏带兵赶到以后,强弱易位,已经无法剿灭此獠了!”
原来曹文诏一边和张顺隔河对峙,一边跑到山西替山西吴甡剿匪的事情已经传到崇祯耳朵里了。
武将不听从朝廷命令,擅自自作主张,真是岂有此理!
“此贼真是好大的胆子,不但攻城略地不说,居然还敢向朕叫板。污蔑先帝,辱及父兄,真是千刀万剐亦不能解朕心头之恨!”崇祯闻言不由更是怒火中烧,“那曹文诏素称敢战?如今怎么倒怂了起来!”
原来张顺对崇祯父亲光宗的合法性的质疑之词,如今也传到了崇祯耳朵里。
崇祯闻言不由大怒,便有些迁怒维护陈奇瑜和曹文诏的兵部尚书张凤翼起来。
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兵部尚书张凤翼也有几分心惊胆战。他连忙低声劝说道:“陛下慎言,我朝自光宗、熹宗至陛下已经历经三代,岂有再论及嫡庶之理?”
崇祯闻言心中一惊,连忙沉默了下来。确实如此,从当初历经十五年的“争国本”之后,至今已经历经三代。
虽然那福王朱常洵依旧活着,可是自己一家三人都是受益者,岂能再与这些跳梁小丑挑起争论?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