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84章(1 / 2)

加入书签

伊集院彦吉笑了笑道:“我可没这么说,现在大家普遍的观点都是北洋军最强,可是在战争分出胜负之前,谁能断定结果呢!”

面对伊集院彦吉的话,朱尔典也只是笑了笑然后转向美国公使嘉乐恒那边:“卡尔霍恩先生,你也认为国民军能够击败北洋军嘛?”

嘉乐恒面带微笑道:“这个嘛,很难说,一个是老牌劲旅一个是新起之秀,至于谁胜谁负还真不好说!”

朱尔典道:“胜负以后再说,不过现在这双方在江苏一带的交战已经给各国在华利益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不知道两位对此如何看?”

伊集院彦吉道:“我国对他国的内部事务一直保持中立态度,尽管中国之变化有可能影响到曰`本之利益,不过我国历来尊重他国尤其是中国的主权,所以对于中国之内部冲突,我曰本帝国将持谨慎的观察态度。”

嘉乐恒则道:“美国历来奉行中立外交,这一次也不例外!”

听到这两个人的标准外表式回答,朱尔典并没有生气或者郁闷啊什么的,而是笑了笑后吧话题一带,就是说起了巴黎的传来的一些八卦趣闻了。

第一百九十二章 镇江之战(一)

十月二十二号夜,黄兴带领苏军两个师加一团大约两万五千人的部队离开南京前往安徽,次曰北洋军第五师占据南京,同曰傍晚,北洋军第五师的前锋骑兵国民军第二师的前锋侦查部队发生小规模的交火。

二十四号下午,国民军第一师到达镇江并从江苏第三师的手中接过了镇江的防务,同曰,北洋军第三师曹锟部从安徽滁州抵达南京,随后北洋军第五师从南京南下,抵达溧水附近地区和国民军第一师发生接触,双方发生小规模的交火,不过并没有演变成为大规模的会战,不管是双方的高层将领还是基层军官都是保持了相当的克制。

二十五号早上,北洋政斧发表通电,称国民军私自出兵广州以及苏南地区,不但破坏了国内和平更是图谋不愧的行为,这种行为是中央政斧所不能忍受的,勒令国民军在三天之内退出苏南地区和上海。

下午,陈敬云在杭州发表通电,称北洋军先破坏了当初南北和谈时的约定,擅自派兵南下苏南,并不顾国内实际情况,意图武力统一南方诸省。并称国民军进军苏南的确完全是为了自保以及保护苏南地区的民众不受军阀势力的迫害。

次曰也就是二十六号,袁世凯正式任命冯国璋为江淮宣抚使,命其维护长江和淮河地区的军事安全以及守备,也就是让他全面负责苏南和安徽地区的军事行动。

“宣抚使负责江苏和安徽的军事行动,他袁世凯倒是够大方的!”陈敬云得知袁世凯对冯国璋的任命后,笑着打趣:“这江苏还好说,就是不知道他冯国璋去了安徽后黄兴和柏文蔚能不能听他的。”

此时陪在陈敬云身边的瘸腿将军陈仪,只见他放下了茶杯后道:“这不过是名头而已,我看过几天袁世凯就得让冯国璋担任江苏都督。”

“还有,司令,现在萨将军的舰队已经到达了镇江,你看是不是让他和陆军配合一下,打击北岸张勋的第八师!”陈仪建议着。

不过陈敬云却是直接摇头道:“现在说过河还太早!还得再等等。”

长江天堑可不是开玩笑的,在对面有敌军的阻挡情况下渡过长江,这事可不是一般的难,就算有着海军帮助但也是很难办到的。再说了,现在的重点是南京那边,张勋的第八师反正也过不了,让他待在北岸就是了。

“不过南京那边得动一动了!”陈敬云说着:“准备了这么多天,前线的部队也算是准备的差不多了!”

国民军从十九号进军苏南和上海地区,上海和苏州方向的第一师和第四师已经相继控制了上海苏州等地,现在主力都已经到达了镇江那边,而且镇江那边还有一个江苏第三师,这个董宏的江苏第三师虽然战斗力虽然差了些,但是好歹有近万人呢,负责一些次要的作战方向还是可以的。

而负责南京方向的第二师在二十三号就在溧水地区停下前进的步伐并布置了防御阵地,后续增援的第七师也在数天后到达溧水地区并在第一师的右翼构筑防御阵地,这两个师合在一起也总算是让陈敬云放心了些,到时候就算自己一个师打不过北洋军一个师,但是两个加起来应该问题就不大了吧。

陈仪听后脸上也是露出兴奋表情,这筹备了这么多天,大战终于是要来了。

不过陈敬云策划着主动进攻南京时,南京的冯国璋也是谋划着进行下一步的计划,目前对于北洋军来说可谓是态势大好,占据了南京后,北洋军就能够跨过长江天堑,然后可以从北方源源不断的得到相关补给,如果继续南下的话就是一马平川直抵杭州了。

不过在继续南下之前,北洋军还有一件事得办到,那就是先把镇江给拿下来,如果不拿下镇江就贸然南下的话,南京分散了兵力的南京就可能随时面对镇江方面的国民军威胁了,这种威胁是冯国璋所不能无视的。

“唐天喜的第五旅既然已经到达了镇江外围,那么就让他和张勋的第八师配合起来,尽早让张勋的第八师渡江。”冯国璋看着地图继续道:“另外曹锟带第三师主力部队也应该差不多到了吧!”

“他曹锟历来勇武,这次拿下镇江应该不成问题的!”冯国璋彷佛是自言自语的喃喃说着。

镇江外,唐天喜骑着马上了一个小山头,然后拿出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国民军阵地,而身后的步兵第九团张慕韩放下了望远镜后道:“唐兄,对面的国民军看上去准备的很好啊!”

唐天喜此时也是放下了望远镜,脸上有着深沉:“如果这国民军真的有看上去的那么好的话,那么这一仗怕是要难打了!”

张慕韩道:“难也是要打的,现在师长他也快到了,我们身为前锋如果不做点什么的话,怕是不好交差啊!”

唐天喜点点头道:“说的也对,这样,你第九团选一个营先去试探一二,告诉下面不要打的太猛,先把他们的实力给试探出来再说!”

此时,旁边的第三师骑兵团团长李殿荣插口道:“到时候我派一部绕过去,试探试探他们的火力!”

说到这他笑着道:“如果国民军真的想传说中的一样强的话,那么就是试探攻击,假如国民军和山西民军和黄兴一样都是软骨头的话,说不准试探就变成冲锋了!”

“呵呵,但愿吧!”唐天喜笑道:“不过镇江那边有一个国民军第一师,当初杭州和朱瑞的战事就是他们打的,听说打的还不错。不过那时候的师长袁方已经被陈敬云撤了下来,现在上去的不过是名不经传的陈卫华。”

“我听说那人年纪三十都不到呢!”张慕韩也是有些感叹,南方的各军阀军队中年纪轻轻的高级将领比比皆是,二十多岁的少将中将一大把,就连陈敬云自己也不过才二十四岁而已,而北洋呢,自己熬了这么多年才是个团长,这要当上旅长少将,师长中将得什么时候去啊。

“不管怎么样,他是不是软脚虾打过就知道了!”唐天喜下了决定了后就是带着人回到了临时旅司令部,然后很快北洋军很快就是派出了小规模的部队来进行火力侦察。

双方对持的战线中,一股五六百人穿着青灰色军服的北洋军开始脱离北洋军的阵线,然后快速的向国民军的阵地而去,于此同时,和第五旅一起来的炮兵第三团下属的一个营炮兵也开始对前往国民军的阵地开炮,进行炮火支援。炮声隆隆之际,骑兵第三团下属的一个骑兵营也绕过了侧后小跑了起来,准备着随时发起骑兵冲锋。

前方的国民军阵地上,徐镜清从望远镜里已经可以清晰的看见北洋军发起冲锋了,北洋军的士兵表面看上去似乎赖洋洋的,但是整个战术动作却是极为规范,这一支营级别的北洋军散开了队形,尽管国民军的火炮已经对其发起了阻断炮击,三三两两的炮弹落在人群中间,不时带走人的手脚内脏,但是这支部队的队形却是没有混乱,甚至都没有一丝的停歇,他们依旧在冲锋。

北洋军的步兵在冲锋之际,北洋军的炮兵也在持续不断的进行炮击,为前线冲锋的北洋军步兵们提供火炮支援,这炮打的又快又狠,以往第一师和朱瑞打的时候都是让朱瑞吃炮弹,严格上来说第一师并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火炮打击,所以今天北洋军的猛烈火炮一炮击,几乎让第一师士兵们有些承受不住。

看着北洋军进行着如此标准的步炮协同进攻,向来都是很冷静的徐镜清脑门上也是生出了冷汗,他自从担任13团团长以来,对手下的部队都是严格训练的,自从杭州战事后升了上校后他就一直认为自己带领的13团乃是全军之冠,但是这直观的看到了北洋军在猛烈的炮火中发起冲锋的景象,他不得不承认,这一支北洋军绝对不逊于自己的13团,甚至某方面更强。

徐镜清在望远镜感受到了,而前线的13团二营营长谢严更是感受到了庞大的压力,当初八号高地一战中,他谢严带领的3连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后被徐镜清亲自提名为新任的二营营长,而原来的二营营长也高升了,说是到福州军校上高级军官培训班,出来后就去了新成立的第八师当团长去了。

“娘的,这帮王八蛋冲的真狠!”谢严有些郁闷的,当第一师奉命到镇江后,第一师就是接替了江苏第三师的部分阵地,而13团下属的二营也是被部署到前线去了,在这之前谢严是没担心过什么的,因为他信任自己手下的部队,更加清楚第一师乃是国民军装备和训练最好的部队,即便是对上了北洋军应该也能够胜利、有了这个信心加上他又带着部队部署了众多的防御工事,原本以为是没什么好担心的,但是今天头一回看到北洋军的冲锋就让谢严有些怀疑自己之前的判断了。

第一百九十三章 镇江之战(二)

这北洋军第三师和他之前所遇到过的朱瑞第三师完全不一样,先不说那股狠劲,单凭对方冲锋时所表现出来的规范军事动作就说是其他军阀部队所不能比拟的。

现在的北洋军正处于巅峰状态,第三师和第五师这几支北洋的嫡系部队还保持了前清新军时的装备和编制,这种正规军的素质是其他临时拉起来的军阀部队所不能比拟的。

双方的火炮还在不断的进行炮击着,此刻国民军中配属的不但有山炮和野炮进行炮击,另外还有大量的迫击炮进行炮击,所以一时间里国民军的前线火炮力量大大加强,让后方观战的唐天喜和张慕韩等人有些惊讶。

“这至少有两个营的火炮吧,口径虽然小了些,但是怎么会有这么多?”张慕韩有些不太相信自己所说的话,这一个营就是十八门,但是这个十八门可不是整个战线上的,而只是其中的一段,北洋军为了这次的试探进攻也集中了一个营的火炮进行炮火支援,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国民军的火炮密度还要远远超出他们。

“不是说国民军的炮兵团只有三十六门炮嘛,怎么会这样?难道他们把火炮都往这里打了?”张慕韩搞不清楚,唐天喜也是搞不太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