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5 来龙去脉(2 / 2)
但客观来说,这却是蓝礼个人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可以排在克里斯托弗个人导演作品的第四位或者第五位,比“记忆碎片”和“致命魔术”还要更加喜欢,因为蓝礼认为,这是克里斯托弗在导演道路之上的一次探索和挑战。
在此之前,克里斯托弗是一位玩转形式的高手,撇开“追随”、“记忆碎片”和“盗梦空间”这个格局架构天马行空的作品不说,“蝙蝠侠”三部曲之中的碎片式剪辑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通过镜头和剪辑的凌厉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剧本的薄弱和角色的单薄,放大视觉效果和叙事悬念本身所带来的震撼。
唯一例外的“黑暗骑士”之所以能够被奉为影史经典,哪怕是十年之后,依旧是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电影不可逾越的一座巅峰,就在于蝙蝠侠、小丑和双面人三个角色在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了属于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从光明遁入黑暗,却是为了更好地守护光明”,这种哲学反思赋予角色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
“星际穿越”和“黑暗骑士”就有着共通之处,而克里斯托弗还更进一步地,让镜头与剪辑、特效与画面全部都为情感服务,努力地营造出时间的恢弘与人类的渺小之间产生对比的感觉,最终还是落脚于人类本身。
这对于克里斯托弗来说是重要的一次摸索与尝试,在导演成长的道路之上,他正在摆脱结构与技术的束缚,而是让结构与技术为剧情服务,“星际穿越”之后,克里斯托弗再次拍摄了“敦刻尔克”,明显就再次得到了进步,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大师的方向前进。
同时,这也是克里斯托弗所有作品之中,最依赖演员的一部。
上一世,“星际穿越”可谓是群星云集,安妮-海瑟薇、杰西卡-查斯坦、迈克尔-凯恩(Michael-Caine)、卡西-阿弗莱克、马特-达蒙等等等等,无论角色分量大小,他们都欣然接受了克里斯托弗的邀请,出演了这部作品。
男主角则由马修-麦康纳担任。
曾经是好莱坞著名花瓶的马修,一贯出演浪漫爱情喜剧的浪子,千篇一律的形象始终不曾改变过,而油嘴滑舌、嬉皮笑脸的表演方式也是不断地自我重复,他就是学院最讨厌也最排斥的那一类型演员,就好像罗伯特-帕丁森、克里斯汀-斯图尔特那些偶像派演员一般。
但是,在好莱坞浮浮沉沉多年之后,几乎长达两年时间都没有任何作品邀约,马修终于痛定思痛,完成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12年迎来了演技的全面蜕变,“污泥”、“报童”和“魔力麦克”之中都可以看到他的出色表现,并且在2013年的“达拉斯买家俱乐部”之中达到巅峰。
如果历史轨迹保持一致的话,那么马修在2014年二月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之上,凭借着“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勇夺影帝小金人,这也是他唯一一次奥斯卡提名。
而后,2014年的电视剧集“真探”又让人再次见证到他的精湛表演。
毫不夸张地说,2012年到2014年是马修的演技全盛期,在此期间,他的表演具有一种由内而外迸发出来的强大力量,确实令人折服。
而在这之后,他就渐渐陷入了套路之中,无法突破自己也无法超越自己;并且在小金人魔咒的影响下,挑选作品也显得有些迷茫,一直到蓝礼重生之前,他也没有能够再次出演值得一提的作品了。
“星际穿越”就是2014年上映的作品。
按道理来说,这应该是马修的巅峰期,表演自然是值得肯定也值得期待的;但实际情况却需要一分为二来看。
从积极角度来说,马修的表演依旧细腻也依旧生动,尤其是几场置身于时空隧道之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戏份之中的那种无奈与苦涩,马修的眼神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看到了影帝的风采,值得鼓掌喝彩;但从消极角度来说,马修的表演却与整部电影的基调并不相符。
严格来说,马修不是方法派演技,而是表现派演技,他的表演是有迹可循的,咬字和小动作是他的表演方式,比如说嘴巴咀嚼口香糖的动作,双手无意识摆弄小物件的动作,眼神忽明忽暗之间的闪烁,尤其是说话时候的咬字,这些细节都是角色的重点——
通过表现派演技精心设定的细节重点。
如此表演方式无疑是成功的,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现在“星际穿越”这部电影的整体风格,那是恢弘而磅礴的,马修的细节动作太多了,反而显得多余而繁琐,破坏了整个镜头的完整感,但如果把那些“多余”的动作剥离之后,表演的情感渲染就不够,无法达到克里斯托弗的原本意图。
马修确实出色,但在蓝礼看来,这却是一次失败的选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