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8 专业意见(2 / 2)

加入书签

比如大卫-芬奇,“社交网络”无疑是他在颁奖季里的巅峰,而“搏击俱乐部”、“七宗罪”这样名垂青史的作品却惨遭无视;再比如托德-海因斯,“天鹅绒金矿”是他最受赞誉的作品,在颁奖季里却颗粒无收,而“卡罗尔”则是他的“社交网络”。

他们同样才华横溢,拒绝为颁奖季而生,却总是在不经意间,以自己的惊艳才华打动奥斯卡的学院评委们,意外登上了奥斯卡舞台,却颗粒无收,而后又重新回到自己勤勤恳恳的艺术创作道路之上,似乎与主流观众渐行渐远,却在小众观众之中拥有着自己的声望和拥簇。

其实,大卫-林奇、斯坦利-库布里克、约翰-克劳利也都是这样的导演,他们才是整个北美电影市场里艺术创作领域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终由凯特-布兰切特和鲁妮-玛拉联合主演的“卡罗尔”,在那一年颁奖季斩获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改编剧本等六项奥斯卡提名,甚至距离最佳导演提名也只是一步之遥,却因为托德-海因斯不愿意配合学院公关而倒在了门槛之前。

“布鲁克林”也是如此。

这部作品改编自爱尔兰当代作家科尔姆-托宾(Colm-Toibin)的原著小说,这位小说家最擅长的就是撰写当代爱尔兰社会以及移民他乡的爱尔兰人生活;同时,负责改编剧本的尼克-霍恩比(Nick-Hornby)也是一名作家,“单亲插班生”、“失恋排行榜”等轻喜剧都是他的作品,另外,他还担任了“成长教育”的编剧。

故事讲述了五十年代的纽约,一名爱尔兰姑娘来到这里追逐梦想,却忍不住开始想念自己在故乡的生活,然后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意大利男孩,坠入爱河,她突然发现,自己需要作出决策,她是否应该留在纽约和男孩建立一个家庭,然后永远地生活在这里,那么……她的故乡呢?

和“卡罗尔”一样,“布鲁克林”把故事背景放在了五十年代的纽约,并且同样聚焦于一个女孩的情感经历,乡愁和爱情是整部电影的着力点。以细腻的笔触来展现那些温柔情感最真实也最真挚的模样。

“布鲁克林”的女主角最终由爱尔兰演员西尔莎-罗南(Saoirise-Ronan)出演,2007年凭借着“赎罪”一战成名之后,她也经历了一番动荡,从童星转型成为成年演员,从艺术电影起步进而探索商业作品的可能,却始终不太顺遂,最后终于遇到了“布鲁克林”。

在那一年的颁奖季之中,“布鲁克林”赢得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等三项重要提名。

“卡罗尔”和“布鲁克林”都是2015年的作品,并且双双在当年以黑马姿态杀出了一条血路,轻盈而小巧的作品分量有点“爱疯了”的意思,最终赢得的瞩目也远远超出了期待。

那么,蓝礼应该推荐鲁妮出演哪一部作品呢?

上一世,鲁妮最终出演了“卡罗尔”,这是契合历史轨迹的选择。

事实上,鲁妮也确实完成了无比精彩的演出,这为她成功赢得了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但进入颁奖季之后,考虑到凯特-布兰切特的声望和人脉具备更多潜力,本来一直是双女主冲刺学院公关的作品,哈维-韦恩斯坦果断地拍板,把凯特推上了女主角位置、而鲁妮则成为了女配角。

按照历史,“卡罗尔”的北美发行权最终落入了韦恩斯坦影业手中。

现在,“卡罗尔”项目依旧在蓝礼手中,却不知道哈维是不是也正在考量这部作品,还是说等待电影制作出来之后——亦或者是等卡司阵容敲定之后,哈维才注意到了这部作品。

似乎在无形之中,蓝礼和哈维又一次针对上了,不过,在北美独立电影的发行市场里,想要避开哈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使没有“卡罗尔”,西西弗斯影业和韦恩斯坦影业的正面交锋也是命中注定的。比起好莱坞六大电影公司来说,韦恩斯坦影业的难缠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较而言,由福克斯探照灯购买了发行权的“布鲁克林”则没有如此“幸福的烦恼”,他们成功地为西尔莎赢得了第二次奥斯卡提名、也是首次奥斯卡影后提名,真正地让西尔莎闯出了一片天地。

此刻面临鲁妮的问题,蓝礼暂时把上一世的固定观念抛却,认认真真地思考了一番,从角色和剧本的角度出发,站在鲁妮的角度来重新看待故事的脉络和轮廓,最后郑重其事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卡罗尔’。”

与哈维无关,与鲁妮有关,一切都只是关于表演、关于故事、关于角色,蓝礼给出了自己的专业意见。他正在试图从演员的视角给出制片人的意见,这也是一个进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