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2 / 2)
荀彧细心地从信差打听出刘协攻破易京收降了公孙瓒和袁绍,正在赶回河东的路上,登时眼前一亮,原来李傕投降的信件没有经过刘协阅示。
高高兴兴送走信差,回身挥退众人,按住只要传令联军做好攻击准备的命令,郑重道:“这一战事关重大,将军心中可有准备?”
安敦感触颇深,不服气道:“先生说的正对,莫问在北方攻破易京,麯义在河间收降颜良文丑,都是大功,可我呢,在渭水什么都没干!这次就是个机会,请监军教我,一定要攻破长安,如果将李傕的人头献给皇上,我们二人必定大功!”安敦不忘拉荀彧下水。
“错了,皇帝看到李傕的人头,你我二人这一辈子都别想出头了!”关中诸将乃是攻伐中原的利器,相比于刚刚领兵一年的安敦将军,都是无法衡量的财富。
“为何,请先生教我!”
安敦大惊,荀彧的话他是坚信不疑,荀彧来到夏阳,不足一年将军队从三千人马打造成两万多大军,地盘更是令人乍舌,竟然一路联合结盟说降了二十多个县城,连带攻伐下来的,一下子到了渭水,这份功劳挂在安敦头上,他万分感激。
其实安敦清楚,其中九成以上都是荀彧的功劳。
荀彧嘿嘿笑道:“将军不妨将皇帝在易京和河北的丰功伟绩告知马腾、左贤王和段炜,当然还要送给李傕一份,并称朝廷迎接皇帝和手下的二十万大军,受降一事,等皇帝回到河东再行决定。”
“那这封信……”
安敦眼睛瞪圆,吓了一跳,这是欺君啊!
“先压着!”荀彧沉稳有加,看安敦脸色发白,笃定道:“将在外君名有所不受!”
说罢伏案疾书,半个时辰,将皇帝平定幽、并、冀、青四州,收编颜良文丑人马二十万,与河套王爷达达铁木的北方军团莫问南北呼应,拥兵五十万,独霸黄河以北广大土地朗朗写毕,摇头晃脑读了一遍,读完自己都佩服自己,皇帝的威严和霸气呼之欲出,安敦站在背后,激动的摩拳擦掌,连声道:“荀先生,这可是真的?”
荀彧如何敢说这是他杜撰的,要达到信中的威势,平定天下都小菜一碟,不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认真道:“当然是真的……令人抄写十份,送给各个将领!”
“先生只管放心读书休息,日落之前绝对送达各个将领手中,宣示朝廷天威!”安敦大喜而出,喊人抄写,令斥候备马准备送信。
其实他最想狂呼的是,我是皇亲国戚啊!
……
十匹快马分别将信件送达,第一个接到信的左贤王部的龙驹王爷盯着信件足足有半刻,他刚刚得到准确消息,达达铁木尽遣麾下羌胡儿郎帮助他的丈夫攻打易京,若不是朝廷看重达达铁木,他真想博一次。
心死之后再次看打手中过的信件,老王爷突然有些感悟,达达铁木的选择也许是正确的,只有跟汉族真正地联合起来,才有羌胡的大发展。
“纳姆,速度将此信传给左贤王殿下,劝说殿下给朝廷和达达铁木王爷各送十匹好马,还有定边郡的特产麝香,恭贺大捷!”
老王爷心绪不宁,想了片刻,命人套车,驾车的小辫子壮汉抬头看看落西的太阳,耳边响起老王爷兴奋的声音,仿佛年轻十来岁。
“去汉军大营!”
“王爷,你一个人不妥吧!”
“哈哈,这可是我们的胜利,没有我,他们这么能尽兴!”
小辫子不再说话,庞大的额身躯矫健地跳上马车,口中呼啸一声,眼看后面跟上来一群狂奔的牧民射手,才放心大胆地奔驰而去。
第二个接到的信件的段炜大吃一惊,朝廷果然复兴了,不会吧,才一年多啊!
段炜一边派人到汉军大营打探虚实,一边拿着信件感慨万千,幸亏他见机的早,投了朝廷,若是投了马腾或者曹操,后果不堪设想啊!
另外赶紧派人通知周围的几个哥们,赶紧投奔朝廷,大肆宣传后再投人家还能稀罕你么!
在日落之前,马腾的部将、西羌王等等关中有牵连的将领都收到安敦的信件,马腾的部将乃是马岱,看到信件突然放声,跟随皇上的兵马中就有他的哥哥马超,凭着马超的历来冲动的性格,只要有战功,战功薄上绝对有他的名字。
“快快回禀父亲,哥哥跟着皇上打胜仗了!”
安敦的阵营中,朱七、张成、尚弘、李强、铁浮屠各自领兵在渭水沿岸驻扎,听到安敦的军号陆续赶来,看到营门口的士兵喜笑颜开,路上见到的兵士都是一副喜洋洋的笑脸,只当看过荀彧写的信件,才恍然喜形于色,继而放纵大笑,只有尚弘惭愧地以拳擂胸大哭。
众将不解其意,尚弘悲愤道:“皇上当初若是带上我,此刻岂不是载誉归来乎!”
将领们突然记起,在皇上北渡逃命时,背着皇上的就是此人啊,皆是替尚弘可惜,对皇上有大恩,再加上战功,绝对是统兵上万的大将,而此刻升职后才位列中郎将,可见人生机遇却是难料啊!
荀彧接到龙驹王爷回到大帐,分宾主落座,正赶上大军尽欢,将军夜宴,上酒上菜,荀彧亲自把盏为老王爷满上。
“老王爷,汉室和羌胡联手合力,一战平定黄河以北,汉室重建社稷,羌胡恢复祖先荣光,可见吾皇和铁木王爷乃是天作之合,时刻提醒我们汉羌两家永世修好啊!”
“恭贺皇上!先生所言正是老夫心意,羌胡历经百年,一朝封王,又现当初羌胡的盛世,只要皇上和铁木王爷一世恩爱,我羌胡愿为大汉守好河套,不辜负皇上敕封铁木王爷河套王的封号!”
二人互相恭维,各自抒发心中的愿望,荀彧却不忘再提醒老王爷,一本正经道:“铁木王爷的封号,乃是传承为小王爷的,羌胡以后就是汉室宗亲,谁敢不敬!”说罢,郑重地先干为敬,用实际行动告诉老王爷,他荀彧一贯敬重羌胡族人。
老王爷深深感动,与安敦及帐中诸将各满喝一樽,最后交代铁浮屠好生效忠汉室,借口不胜酒力当夜回去,安敦隆重地送到大营门口,令二百骑兵沿途保护,回转大帐,重摆宴席继续庆祝。
大汉军营的异常当夜就被长安的斥候探的一清二楚,立刻消息传给长安未央宫中独对孤灯的李傕。
李傕一个人独坐,已经呆了整整一个时辰,无神地看着灯下安安静静的信件,心如百爪挠心,当初他曾囚禁挟持皇上,给了他臭鱼烂虾,这个仇,皇上不会不报……
“报应啊!皇上五十万大军,还有满朝文武,第一个不会放过的,就是我啊……父母妻儿,九族……”
李傕喃喃自语,胸中的心仿佛冰窟的石头,全无生命气息,拔凉。
第二三三章十日定关中(二)[本章字数:2546最新更新时间:2013-11-0912:44:53.0]
李傕连夜召集全家老少召开家族会议,老婆杨氏(侍中杨奇之女),子李式,侄子李利(兄子)、李暹(兄次子)、李进(兄子,任副车中郎将),从弟李应,从弟李维(任上军校尉)、李桓,外甥胡封(任骑都尉),传看了信件,个个面色沉重。
“朝廷不准降也在清理之中!”李傕反而平淡下来,“但纵观当时形势,我们必须自保,如果不做,四年前就被朝廷给杀了!……眼下全军断粮,将士怨声载道,暂时能够留下来也是摄于飞熊军还在我们手中,一旦战事复起,恐怕大半都会溃逃,此时何去何从,正好借朝廷发来信件的机会,我想听听大伙的意见!”
“我们都听你的!”杨氏无条件支持丈夫。
“父亲,此信中说的太过夸张,朝廷未必取得这么大的胜利,况且才刚刚两年,刘协才十七岁,我认为他没有这个能力!”李式不服气,他才二十二岁,手下有几个少年都是十六七岁,完全就是一个小孩。
李式的质疑得到几个堂兄的赞同。
“我觉得兵马数量有夸大的成分,打败公孙瓒和袁绍不会作假,朝廷要昭示天下,岂能自己打脸!”李应的理由得到李恒和胡封的认同。
“眼下四面围困,军心涣散,你们有何良策?”李傕不想听争论,他要听结果。
↑返回顶部↑